郊区婚礼哪堪“繁”与“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8:47 解放日报 | |||||||||
“十一”黄金周照例是新人结婚的高潮。沪郊一家婚庆公司门店透露,10月1日当天,就有30多对举行婚礼的新人前来化妆,接下来几天生意也异常红火。 统计表明,在上海,每年有8万至15万对新人结婚,每对新人的婚礼花费可达12万元。记者了解到,上海郊区的婚礼也在迅速“城市化”,一方面仍或多或少保留传统习惯,另一方面许多新的仪式和开销也添加进来。“繁”与“重”,正成为都市郊区婚礼的双重特点
小李的“新”“旧”婚礼 今年25岁的小李,生于古镇枫泾。她告诉记者,10月5日她在镇上一家酒店举行了婚礼,而9月底她和先生已经参加了古镇为20对新人举行的水乡传统婚典。 身着凤冠霞帔,与穿着大红喜服的爱人站在水乡船头,小李感觉到无比新奇:走致和桥、结同心锁、吃“枣生桂子”汤……两岸还有人山人海的乡亲观礼。小李说,作为枫泾人,在古镇经历一回传统婚礼,实在是种难得的纪念。 在郊区城镇,年轻人的婚礼离“传统”越来越远。小李介绍,身边同事朋友大多都选择在酒店举行婚礼,已与市区人没有太多差别。只在农村地区的人家,婚礼还保留一些传统特色,敲锣打鼓,舞龙舞狮,不仅十分热闹,还讲究许多规矩,如被子叠得越高越好,出嫁前新娘要哭一下,陪嫁还要有马桶等。 10月5日,小李的婚礼包括2个部分:中午在枫泾镇上宴请女方宾客,晚上在青浦镇上宴请男方宾客,两处都摆了30多桌酒席。为了这天的婚礼,小李足足准备了两个月:写请帖,订酒席,买喜烟、喜酒,订礼服,请司仪,约化妆师……忙得不可开交。 不再有传统的“繁文缛节”,小李婚礼的“含金量”却不容小看。喜宴开销6万多元,加上喜糖等其他开销,就会有10多万元;购买婚房花了30多万元,装修用去10多万元;结婚前,新人还购置了一辆小轿车,耗资20多万元。小李说,这种开销在当地同龄人属“中等偏上”水平。因为她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双方父母都舍得“投入”。 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参加婚礼“人情钱”必不可少。由于关系面子,“人情钱”如今越出越高。小李介绍,“人情钱”最少得200元,一般亲戚出200元—500元,特别亲近的亲朋会出到600元-1000元。新人还会收到“叫应钿”,这是指新人在酒席上叫一声长辈,对方就会塞一个红包,一般数额是一两百元,几十元也可。一位乡村妇女抱怨,年初参加了好几场婚礼,家里一下子支出上千元,令她心疼不已。 一场婚礼宴客三天 国庆头几天,南汇一场婚礼引起了媒体关注,主要是由于新人出生时间的惊人巧合。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婚礼的“排潮也惊人,共摆了数十桌酒席,宴客三天。 当地一位饭店经理相告,即使是现在,农村婚礼请“吃”三天仍是常有之事。第一天是“待媒酒”,答谢媒人,并开始宴请至亲;第二天为“正席”,宴请所有亲朋好友,至少要摆二三十桌酒席;第三天称“邀老客”,男方宴请女方父母及亲戚。婚礼大多在农村家里操办,请的厨师是远近闻名的大师傅,碗碟、桌椅等都由师傅带来。 付水昌是南汇周浦镇红桥村民乐队召集人,他给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参加的一场农村婚礼。 举办婚礼的是该镇陆弄村的朱家,老付既是婚礼的主持人,也是朱家邀请的清音班成员。他介绍,朱家那天请的不仅有清音班的8名成员,还有4名唱沪剧的演员。新郎新娘是同村人,今年都是24岁,工作才两年,并无多少积蓄,所以双方父母出钱操办了婚礼。据介绍,朱家准备的两层新楼房,光装修就花去了近8万元,酒席大约有四五万元的开销,此外还有女方父母准备的嫁妆等。 第一天是女方家请客,摆了20多桌酒席。这天,男方家派人来取嫁妆,嫁妆包括彩电、音响、空调、冰箱、助动车等,共动用了3辆货车、4辆小轿车,运输“车队”浩浩荡荡,引来围观者无数。 第二天是男方家摆酒席,中午和晚上共有44桌酒席。上午九点钟,老付他们就跟随迎亲队伍出发了。11点多,新娘换好衣服离开娘家,清音班提前奏起了《欢乐歌》、《小六板》等丝竹曲子。来到男方家,摆上香案,点起花烛,就开始举行仪式:首先,在丝竹乐声中,男女傧相、新郎新娘、主婚人、来宾等依次入座;证婚人宣读证书之后,新人拜天地、拜父母、相互对拜,并饮交杯酒;接下来,亲朋们观看戏曲表演。而后,将新人送入洞房,满座宾客才开始吃饭,此时已是下午一两点。老付说,这还算农村“简化”后的婚礼。 期待“节约型”婚礼 刚举行婚礼的枫泾新娘小李认为,现在郊区婚礼正在与市区“接轨”,老“规矩”越来越少,但婚礼的开销却在日渐看涨。 在民乐手付水昌看来,子女结婚父母大摆酒席实属正常,因为这关系“体面”问题。他说,自己共有三个女儿,每个女儿结婚都会好好操办一场,大女儿出嫁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农村家里摆了50桌酒席,还宰杀了两头猪。 “说上海每对新人婚礼开销12万元,其实还是保守数据。”宝山区一家叶氏婚纱摄影公司负责人许女士介绍,宝山区去年有7000多对新人结婚,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多对新人结婚,每对新人婚礼开销10多万元,未来5年至少还会翻一番。 许女士介绍了当前婚庆服务的行情:司仪出场5小时,收费700元—1000元;摄像出场5小时,收费600元—650元;化妆师起薪800元;礼服租赁,一般1000元—5000元;婚车租赁,奔驰和宝马最受欢迎,租赁一辆2000元—3000元……她为一嘲中等水准”的婚礼算了一笔账,当天婚庆至少花费1.5万元,此前拍摄婚纱照大约1万元左右,几十桌酒席近8万元,再加上钻戒等饰品,整个开销应该不止12万元。 有社会学家指出,在日渐城市化的沪郊,结婚费用正呈现过快增长的趋势,婚礼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不时可见,这些无疑会对新婚夫妇、家长造成极大经济负担,现阶段还需加强节约办婚礼的理念引导。“办节约婚礼,让别人记住你的婚礼。”当下结婚都时兴租豪华名车,但不久前外地一对新人却着眼于节约办婚礼,采取租用公交车迎亲的方式,为自己举办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别致婚礼,抢走了众多司空见惯的所谓宏大婚礼的风头。 业内人士介绍,上海郊区也出现了一些别有意义的婚礼形式,这些“节约型”婚礼选择值得提倡。如在枫泾举行的水乡婚典上,20对新人各自向市慈善基金会捐出了100元,为慈善事业尽绵薄之力。金山一处休闲农庄推出的“愿望树”项目,刚开始就赢得了不小的市场空间,情侣或新人们花不多的钱认养几株蟠桃树,许下共同的心愿,并携手期待“愿望树”的茁壮成长。 还有哪些老婚俗 上海农村婚礼的风俗习惯如何? 南汇一位负责编写地方志的老唐,讲述起了当地的一些旧婚俗。他说,以前南汇各地方结婚的形式繁杂,主要有打铺盖、提箱、哭出嫁、拿嫁妆、挽手进洞房、吵新房、回门、满月等。 打铺盖 结婚前一天,新娘的红绿被头缝好后,用一匹土布把被子、枕头等扎成铺盖。多的十几条、几十条,称“被山”。 提箱 准备好箱橱以后,父母把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裳等递给新娘的阿哥阿嫂,由阿哥阿嫂一件件放入箱橱里。 哭出嫁 提箱时,母女流泪哭泣,母亲哭的是辛苦养育的宝贝女儿要离开家门,女儿哭的意思是感谢爷娘养育之恩等。 拿嫁妆 结婚前一天或当天,男方到女方来拿嫁妆,取嫁妆的人必须要等女方家请他们才能进门,然后燃放鞭炮,发送嫁妆。拿嫁妆的人必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走,半路上不能转首,也不能停下来,而且要兜远路给人看,叫“兜青龙”。 回门 结婚第3天,新娘回娘家望爷娘,叫三朝回门,新郎备了礼物,陪同前往。但天黑前,新娘必须赶早回婆家。 满月 结婚后第4天,叫小满月,新娘依然回娘家,当天回婆家。过了数天,娘家兄弟到男方家邀请,新婚夫妻回娘家,叫大满月,新郎必须当天回家,新娘住上几天后由新郎接回家。 本报记者 黄勇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