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为故居,芬芳传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8:51 南方日报

  关宏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的康有为故居,在我心目中是超越佛山新八景的更隆重的经典,这里产生了回旋于中华大地之上的不可忽略的华彩乐章。它是一面独立的旗帜,诠释着思想、责任、勇气、“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忧患意识。

  康有为求学的时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家乡遭到蹂躏,尤其是商业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然而,挨打、赔款、辱国条约都没有能够使多数朝廷官员停止过安富尊荣、醉生梦死的生活,依然朝朝美酒,夜夜笙歌。

  但是,中国仍有许多仁人志士,尤其是一些热血知识分子,在寻找救世良药,他们目光清澈,神情坚毅,艰难地探索与跋涉着。康有为就出现在这样的人群里。

  接受了西学的康有为,坚信只有改革,仿效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中国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学馆“万木草堂”讲学,研究维新理论,著述立说。梁启超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后“康梁并称”。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来,康有为连夜起草了长达14000字的上皇帝书,此书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大主张。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1897年12月,康有为在一个雪天从上海起程进京。透过京城满目的银装素裹,他看到山河破碎的景象。他再次上书:“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良机,则外患内讧,间不容发。迟迟期月,事变之患,旦夕可致,后欲悔改,不可收拾。”殷殷之情,切切之盼,声声泣血!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召集军机处的亲王大臣,表示决心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维新运动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这是一场多么短暂的改革啊!短暂得只能叫运动!

  被通缉的康有为逃往香港。此后他基本退出了政治舞台,过着流亡的生涯。

  这让我想到苏洵的名句:“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思想的利剑斩不断盘根错节的权势,不管血肉之躯如何坚强也抵不过穷凶极恶的武装暴力。赫赫皇城燃起过康有为的希望,也碾碎了他的理想。

  其实,康有为是清醒的,思想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殉难者。康有为在给家人的遗书中写道:“我专为救中国,哀四万万人之艰难而变法以救之,乃蒙此难……虽频任患难,无有厌改……聚散生死,理之常,出入其间何足异哉!”他并不在乎个人的命运。令他不能释怀的,是看不到推翻朝廷的曙光。

  康有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选定了北戴河而不是故乡。紧邻北京,他时时仰望着给予他无限希望的京都皇城;面朝大海,辽阔海风时时鼓荡着他的胸襟。只有在大海汹涌浩荡的颠簸中,他那孤独、焦虑的灵魂才可以得到安宁。

  我来康有为故居的那天,正飘着雾粒般的细雨,将故居旁的翠绿嫣红濯得更加鲜艳洁净。似有轻轻的哀伤和淡淡的芬芳氤氲空间,不绝如缕。

  故居是青砖锅耳山墙的大户人家的祠堂式建筑。还没进门,恍惚中,觉得身穿长衫,手执一把雨伞的有为先生从里面走出来,他的脚步有些沉重却全无迟疑,他的神情有些忧郁却十分坚定。他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了广阔的世界,给了世界醍醐灌顶的意识,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热潮!

  我目送着他走远的背影,这背影有些悲凉,有些落寞,但在国人的眼里将越来越有魅力,历史的烟尘不会遮没他,只会给他增加更多的光彩。

  斯人已去,故居独存;精神不泯,山高水长。这里永存他的一脉香魂,散发着绵绵不绝的芬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