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警务室进医院难治医疗痼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6:44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近期,在医院门前活动猖獗的“号贩子”、“医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10月9日《新京报》报道,卫生部等单位8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其中,对“号贩子”、“医托”活动频繁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可根据需要设置警务工作室。

  警务室开到医院,必是有其用武之地。医患纠纷中蓄意生事之徒,“号贩子”、“
医托”之类,自是需要公安力量的打击、震慑。当然,其作用也就仅此而己了。对于因医疗体制而衍生的疾患,医院警务室大抵是难有作为的。

  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症结所在:“号贩子”、“医托”之所以猖獗,不是因为打击之缺位或不力,而是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带来的必然后果。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与此相对应的是,乡镇医院和农村卫生所生存艰难,对很多病种没有收治能力。同时,一些基层医院为了创收把一些科室承包给外人经营,江湖黑郎中趁虚而入。这就导致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百姓“迷信”大医院的壮观景象(据9月26日新华社)。

  若指望医院警务室的设立能够改变一种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局面,当然实属搞笑。问题是,当资源分配的格局仍不能趋向公平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能对“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的效果抱以乐观预期?更何况,以常识而言,只要存在一条通往利益的道路,那么这条路上就不可能少了人影绰绰。因此,当优势资源处于垄断性高度集中之时,当“有的求医者连挂个号都要等上20多天”之时,出现“一个14元的专家号被卖到400元”的现象,出现“号贩子”、“医托”猖獗的现象,也就丝毫不足为怪了,也就注定了单纯的打击不可能有多大作用,更丝毫解决不了“全国人民上‘协和’”之怪现状。

  归根到底,“号贩子”、“医托”现象只是医改失败导致的一揽子问题中的一个。正像我们不可能期待公安力量可能解决医疗体制问题一样,同样不可能期待警务室能解决“号贩子”、“医托”的猖獗现象。杨耕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