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珠峰新“身高”:8844.43米(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8:20 沈阳今报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珠峰新“身高”:8844.43米(组图)
珠穆朗玛峰仍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新“身高”:8844.43米(组图)
中国测绘队员登峰。

  中国成功改写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身高”:8844.43米。权威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精确的数据。

  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9日公布了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

  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同时宣布,根据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有关公告,珠峰的新高程数据8844.43米,即日起开始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使用。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从2004年着手准备、2005年3月正式开始的珠峰高程测量,历经艰难险阻,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登顶测量。随后,科学家在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珠峰精确高程。

  中科院院士陈俊勇表示,这次珠峰测高实现了多方面突破:采用先进的GPS测量系统,获得的数据更加精确;使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取代人工插杆测量,精确测得峰顶冰雪深度;采用激光测距手段,使相关精度比1975年提高一倍以上;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使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精确。测量技术、设备的突破,使本次测量精度从1975年的±0.35米提高到±0.21米。

  与1975年的数据相比,珠峰“矮”了3.70米。专家介绍,本次珠峰测高,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尽管珠峰“矮”了3.70米,但它依然是世界最高峰。目前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高程为8611米,仍比珠峰低200多米。

  珠峰新“身高”·释疑

  珠峰缘何 矮 了3.7米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3.70米的高度到哪里去了?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他表示,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雪帽冰帽”高度3.5米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于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顶上终年冰雪,好像戴着厚厚的帽子。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由于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1975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摘去了珠峰头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这如同珠峰在摘去头上的雪帽之后,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来测量“身高”,自然会变“矮”一些。珠峰穿的“鞋”近1米高

  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和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测高起始点的计算更加精确。最终,2005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米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鞋”的厚度0.7米至0.8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气候变暖珠峰“矮”了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

  陈俊勇表示,除了误差,上述三个原因是珠峰变“矮”最主要的原因。三个因素相加,导致珠峰整整“矮”了3.7米。

  珠峰新“身高”·争鸣

  “双保险”锁定数据最可信

  作为地球最高峰的珠峰,其精确高程一直为世人关注,但长期以来,见诸媒体的数字并不完全一致,如:8840米、8848米、8848.13米、8850米……

  早在30年前的1975年,我国就测定并发布了珠峰高程:8848.13米,并得到世界认可。

  此外,1852年印度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珠峰高程为8840米;1954年,印度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8848米的结果;1999年,美国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出珠峰的高程为8850米。

  我国于2005年3月起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本次测量除采用1975年时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取GPS测量系统,可以说是“双保险”。

  有鉴于此,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表示,我国本次公布的8844.43米这一珠峰新高程,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

  珠峰新“身高”·魅力

  举世瞩目地球第三极

  公布珠峰新“身高”,是举世关注的大新闻。

  具体说来,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珠峰的“身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第一,珠峰是世界最高峰,地球第三极,本身就是新闻焦点,有关其身高在内的任何信息都很可能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

  第二,测定珠峰高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围绕珠峰高度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以不同手段测量珠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些数据相差数十米。这种“不一致性”无疑极大地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

  第三,珠峰地区是观察地壳运动的最佳窗口,珠峰高程的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对研究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包括珠峰在内的青藏高原对东亚、南亚甚至整个北半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等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发生在那里的有关变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珠峰测高大事记

  3月10日,国家测绘局组织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队从西安出发。

  3月15日,到达青海格尔木,开始珠峰高程测量工作。

  3月20日,水准测量在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启动,旨在为珠峰测量提供高程数据传递,测量长度为500公里左右。

  3月29日,峰顶测量仪器设备从北京出发,4月7日抵珠峰大本营,主要包括:置于峰顶的测量标志———觇标,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以及GPS测量设备等。

  4月11日,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在拉萨制作完毕,这是竖立在珠峰的第一个测量纪念碑。

  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营地。

  4月16日,登山指挥部门第一次宣布登顶日期由5月5日左右向后推迟到5月10日左右。

  4月17日,青藏板块GPS监测网观测告竣,用于青藏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监测的研究使用,为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提供科学的计算依据。

  4月18日,登山测量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

  4月26日,由于天气恶劣,登顶测量推迟到5月10日以后。

  5月7日,登顶测量队员完成适应性训练,回到珠峰大本营。

  5月8日,登顶测量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万事俱备,只待登顶”。

  5月10日,突击登顶人员名单确定;珠峰高程测量新闻中心在珠峰大本营启用。

  5月11日,第一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2日,第二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9日,第一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开始冲顶之旅。当日到达7028米营地。

  5月20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第二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到达7028米营地。

  5月21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8300米突击营地,准备冲顶。第二批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待命。

  5月22日,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

  5月23日,因天气原因,第二批队员放弃冲击峰顶。

  6月12日,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随即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同时,国家测绘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总参测绘局、武汉大学等专家对计算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成果的准确性。

  7月18日,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来自多个单位的20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综合利用现代技术,精确确定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

  10月9日,据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正式公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