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春映晚霞 同唱和谐歌 “关爱老前辈”行动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6:27 东北新闻网

  青春映晚霞 同唱和谐歌

  ——全省共青团组织“关爱老前辈”行动侧记

  2005年2月6日晚6点多,家住在鞍山市立山区的孤寡老人李忠显,用颤抖的手指按下了电话机上的一个键,然后他捂住自己的胸口瘫到在地上……20分钟后,几位青年人迅速赶
到,将老人送到医院,使老人的突发性心脏病得到及时治疗,帮老人从死神的魔掌中夺回了生命,化险为夷。一个电话键何以能够救下老人的生命?因为这个电话有个特殊的名字,它叫做助老“爱心一键通”,这是鞍山青年敬老服务队专门为老人安装的特殊电话,服务队成员的手机号码被输入到电话的存储键中,随时可以接收到信息,及时为老人服务。这仅仅是从去年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老前辈"行动以来众多动人画面之一。

  青少年“关爱老前辈”行动是2004年由省委副书记王万宾同志提出并倡导开展的。一年来,这项活动在辽宁城乡大地普遍开展起来,青少年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也使青少年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下面就是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典型人物和集体,他们虽然只是全省百万青少年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微笑的脸庞、勤劳的身躯、无私的奉献,却代表了所有辽宁青少年的精神风貌。这些充满爱心的青少年在活动中迸发出了滚烫的激情和光热,他们以青春映照着晚霞,用爱心温暖了夕阳。

  敬老院成为青年学子的新“课堂”

  在沈阳市皇姑区社会福利院里,一群白衣天使正在给老人们扎针灸、做按摩、拔罐子……其实,他们并不是哪家医院的医生,而是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的学生们。在这里,每周都能看到学生们的身影,尽管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尊老敬老的风尚一直传承下来。今年年初,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正式与沈阳市皇姑区社会福利院结成了帮扶对子,这里成为了辽宁省青年学子关爱老前辈的“爱老敬老基地”。

  福利院的赵兰生老人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左上肢僵硬,五指不能伸展。针灸推拿学院的田春雨同学多方查找资料,向专家教授请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坚持每天为赵兰生老人针灸按摩治疗一次,并拿出自己的生活费为老人购买治疗用药。为了不耽误治疗,每天放学后,田春雨顾不上吃饭就急匆匆地赶往福利院。经过短短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老人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患肢渐渐有了感觉,五指也能活动了,生活也逐渐可以自理了,老人们亲切的称田春雨为“小神针”。

  福利院的张奶奶双眼突然视线模糊,经针灸推拿学院的齐金玲同学诊断为肝火上攻头目所致。针灸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必须坚持每天治疗。为了帮助老人早日康复,齐金玲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每天晚上放学后,她都要赶到福利院为张奶奶治疗。尽管天气寒冷,又临近期末,学习压力大,但齐金玲从未间断过。看到张奶奶的病情一天天好转,齐金玲更加坚定了信心。一个多月后,张奶奶的视力终于完全恢复了。再次看见蔚蓝的天空、明亮的世界,张奶奶激动不已,紧紧拉住齐金玲的手说:“谢谢你呀,孩子!如果没有你,奶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1感激的泪水流满老人苍老的面庞。

  十年间,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共有312名同学,先后为这里的134多位老人服务,从未间断。大学生们的义诊活动开展了48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十年风雨,爱心无限”,这是沈阳市皇姑区敬老院的老人们赠予同学们的锦旗,它蕴涵着十年来大学生无私奉献的浓浓深情,蕴涵着同学们与老人的浓浓亲情,蕴涵着莘莘学子写就火热青春的浓浓真情。

  据统计,辽宁全省共有1277个敬老院和福利院,自开展青少年“关爱老前辈”行动以来,这些场所都成为了青年学子“敬老爱老基地”,各大中专院校、中学的团组织采取就近就便的原则分别与当地的敬老院、福利院结成“帮扶对子”,这些“基地”都是依托帮扶对子而建立的。青年学子们有的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法律、文化等服务;有的用歌声和舞姿为老人送去欢乐;有的用双手为老人们创造干净的生活环境……敬老院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新“课堂”。在这个“课堂”上,他们懂得了爱,学会了爱,实践了爱,通过爱心行动,也深刻地领悟和诠释了爱的博大,人生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老少牵手,架起心灵的桥梁

  今年9月16日,抚顺市清原县的铁北小学召开了一次生动的“9·18”纪念会。一位80多岁的老解放军战士给孩子们作了一次“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讲座,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的切身经历,台下鸦雀无声,孩子们听得入了神,他们深深地被老前辈的革命事迹吸引住了。会后,孩子们缠住那位作讲座的老人,不停地问这问那。这位老人名字叫张克明,是学校聘请的校外辅导员,被孩子们这样围住,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直以来,老人都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教育感染着孩子们。记得张克明老人第一次去铁北小学作报告后,两名学生在街上遇见张老时说:“张爷爷,您讲的故事我们没听够1张克明就把他们带回家中继续讲。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去张老家"听故事",后来张老也成为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们上德育课,孩子们也会经常去张老家陪爷爷聊聊天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铁北小学与张克明之间一种新型的敬老关系建成了。 张克明老人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经常为孩子们作一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小公民”、“法制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精彩的专题报告。今年假期,铁北小学成立了“红领巾关爱老前辈记者团”,孩子们又把张克明老人请到学校来,这回,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向张老提出了很多问题,张老都一一作了解答,孩子们又是受益匪浅。张老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讲述历史,而孩子们也能从张老的讲座里受到教育,并给张老带来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张老觉得自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少先队大队开展的“关爱老前辈”活动中,少先队员与30多位“五老”结成了对子。孩子们在科技馆与退休老干部一同进行航模组装,并展开一场场老少间的“车模大战”,老人们在活动中又重新找回了孩子的感觉,与孩子们一起开心地嬉戏。每次活动后,孩子们每人都写爱老日记,并装订成书,相互传阅。二年一班同学们的对子是辽宁省劳动模范杜怀齐老人,老人经常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述自己传奇的人生和自己童年的故事,使孩子们深刻地懂得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了老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同学们成立了敬老小队,报名参加十分踊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老人。他们经常有组织地到孤寡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家里打扫卫生、说话聊天……“孩子变了,以前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家务活一点儿不会做也不想做,参加这样的活动后孩子得到了锻炼,也使他们懂得了尊老、敬老,动手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位家长在送孩子参加活动时感慨地说。

  红领巾与“五老”手拉手结对互助,是少先队组织开展“关爱老前辈”活动的主要形式,"五老"给红领巾作志愿辅导员,红领巾为“五老”当小助手,他们互结一个关爱对子、互写一封亲情家书、互谈一次难忘经历、互教一个生活技能、互献一份生日礼物、互请一次家庭聚餐,让小手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少先队组织还普遍成立了小雷锋敬老爱老特色小队,经常举办"关爱老前辈 心系红领巾"主题中队会。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的高尚品格,使他们懂得了该如何与人相处,也使老前辈们得到了关爱,与此同时还发挥了老同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少先队组织与老年人结对近6万个,70多万名少先队员参与了此项活动。

  青少年敬老服务站是社区老人温暖的家

  在沈阳市大东区大北街付家社区,悬挂着"社区青少年敬老服务站"的牌匾。付家社区的敬老服务站下面有三支队伍,分别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关爱老前辈协会和社区少先队假日小队,他们分别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说吧,在队长李艳辉的带领下,他们与9户孤老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给老人义务理发,接送老人到公共浴池洗澡,陪老人聊天、读书读报,为老人的家里打扫卫生、买米、买菜,上门给有退休金、低保金的老人盖戳。在节日里为老人送去白面、豆油、水果和饺子等慰问品。

  李秀英老人离异,无子女、无收入、无住房,是社区的低保户。只要一有时间,李艳辉就会到老人家里看上一眼。由于她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老人家,所以每每走到那儿,她都要去看一看,和老人打声招呼。2005年夏天的一天,李艳辉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李秀英老人家门外,敲敲门,好长时间没有反映,她感觉有点不对劲儿,推门一看,老人正躺在床上不住地呻吟。李艳辉赶紧打车把老人送到医院,经诊断,老人是心脏病复发,如果不及时送到医院会有生命危险。以后的几天里,李艳辉每天都冒着酷暑推送老人到医院打点滴,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老人一天天好了起来。后来,在街道的帮助下,老人领到了廉租房的钥匙,喜迁新居。街道敬老服务队便用自发捐款和卖废纸的钱为老人买床单、枕巾等生活用品,并帮助老人搬家、打扫卫生。老人含泪地说:"我没有想到晚年能得你们的寄!"现在,虽然李秀英老人住得离社区很远,服务站的志愿者们还坚持经常到她的新家,帮她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姜凤兰老人不仅是孤老,而且下肢瘫痪,住在平房里,生活艰苦。一年来,服务队一直坚持为老人料理日常生活,帮助老人买煤、劈柴,为她维修漏雨的房子,并捐款为老人买了一辆轮椅车。队员们不为别的,他们只想推着老人到社区周围变化大的地方走一走,让老人看一看沈阳城的新变化。美好的生活让老人一饱眼福,她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停地说:"真是好啊,真好!我能活到今天,多亏你们啊"!

  侨属刘桂华老人没有生育过,老伴去世后,因财产问题与养子产生了矛盾。敬老服务队知道后,立即与司法部门取得了联系,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社区团支部还成立了"关爱老前辈协会",将驻街的具有服务能力的单位纳入协会之中,为街道内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提供卫生医疗、家庭保洁、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他们同一家驻街医院取得联系,定期上门为孤老免费检查身体、测量血压,还为老人们办理了免费体检卡。2005年7月,他们又同一家劳务服务公司结成对子,签订协议,用现代化清洁工具义务为孤老进行家政服务。社区青少年敬老服务站切实为老年人解决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将爱心点点滴滴地浸入到老人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全省社区团组织开展的"关爱老前辈,和谐在社区"活动,通过建立社区敬老服务站,并以此为依托组织青少年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特别是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象,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让社区老人时刻感觉到爱和帮助就在身边。截至目前,全省社区青年志愿者已与2.81万个社区老年人结成对子,建立社区敬老服务站1627个。

  “爱心示范基地”是山村老人们的贴心帮手

  抚顺市红透山镇红透山村里有一个"爱心示范基地",那里住着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老人们生活得很幸福。想要了解"爱心示范基地",我们得从了解一个叫张伟的青年人开始。

  35岁的张伟是名退伍军人,现任红透山村的党总支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张伟看到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生活没有着落,缺衣少穿,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为这些老人做点事。平时工作之余,他总是要到那些孤寡老人的家里看看,不是帮老人干些体力活,就是帮助他们清理清理屋子、打扫打扫院子,洗一洗衣服。逢年过节,他还用家里省下来的钱买慰问品给老人送去。几年来,张伟敬老的实际行动感动着乡亲,更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和支持,但张伟却始终很苦恼,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全村30户肢残、智残、鳏寡孤独的老人都需要帮助,深深感到了自己力量的微薄和肩上胆子的沉重。2004年,终于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张伟建成了"爱心示范基地"。"基地"拥有一座90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张伟带领着老人、残疾人和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起养猪、养鸡和耕种。一年下来,在杨春青等8户贫困户和30户孤残老人的共同努力下,"爱心示范基地"不再向村里伸手,而且有了些节余。张伟的"爱心示范基地"就这样成功了,老人们笑了、贫困户们笑了、村领导笑了,人人都对张伟竖大拇指。在张伟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也会抽时间为老人服务,为他们理发、洗衣服,送去温暖和关爱。

  2005年8月13日,抚顺遭遇罕见的洪灾,洪水来得急、来得凶。一大早天还没亮,张伟就第一个跑到了"爱心示范基地",看看老人们是否有危险。虽然示范基地没有被洪水威胁,但老人们看到张伟后还是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张伟安稳了一下大家的情绪后,又找到贫困户,嘱咐他们照看老人、安全渡汛,随后才离开,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工作中。

  农村的困难老人更需要帮助。全省农村团组织实施的农村助老致富计划,动员组织农村青年组建农村敬老服务队与需要帮助的农村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为老年人提供春耕秋收、致富脱贫、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现已结成农村青少年与老年人帮扶对子2.53万个,组建农村敬老服务队2677个,他们正在为农村的老人奉献着力量和真情。

  一年来,青少年"关爱老前辈"行动在辽宁的大地上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据统计,全省共有近百万青少年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各种各类敬老活动6200多次,有16.81万余名老年人受到帮助。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动人事迹和突出典型,在全社会形成了敬老爱老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但是,辽宁开展的青少年"关爱老前辈"行动才刚刚开始,今后,全省各级团组织还将继续深化此项活动,按照省委副书记王万宾同志提出的"把'关爱老前辈'行动做成辽宁团的工作品牌,使老年人得实惠、青少年受教育,为和谐辽宁建设作贡献"的要求,逐步实现活动的长期化、生活化和制度化,形成活动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对全省特殊困难群体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敬老院老人)的服务和帮助全覆盖、少先队组织与10万"五老"结对的工作目标,不断创造形成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关爱老前辈"行动当中来,使更多的老年人得到关爱和帮助。 ( 高冰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