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主宰娱乐未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9:37 时代人物周报 | |||||||||
-林嘉澍 “因特网?呸!”1995年2月,美国《新闻周刊》的标题令人难忘。自命不凡的网络专家克利夫·斯托尔(Cliff Stoll)满怀着对虚拟社区和网上购物的质疑,为襁褓中的互联网写下了一个匆忙的脚注——“扯淡”。
是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接入美国的64Kb/s专线在北京、上海两地开通,因特网首次面向中国公众开放。此时,拥有计算机的中国家庭尚属少数。用光驱配合视频解码卡观看VCD,已然是486电脑上最奢华的娱乐项目之一。至于“互联网”的概念,在中国境内,依然处于乏人问津的萌芽阶段。 但在这早已被人淡忘的一年里,大洋彼岸发生了许多值得回味的事情。世界上极少数人的点子,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改变了所有人对娱乐的理解。 1995年3月25日,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问世。几年后,这个概念被引进中国,热心的网友令“维基百科全书”的中文词库飞速膨胀。“‘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本意是‘快点’。”由创始人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倡导的协作精神,带出了博客、开源软件和以BT下载为代表的P2P技术。在2005年的中文报章上,这些词条随处可见。 1995年5月23日, Sun公司正式推出Java编程语言。“我用‘爪哇咖啡’为它命名。”项目经理金姆·波尔丝(Kim Polls)在那天说,“我希望通过这个名字展现出科技的本质:动感、创新、生动、有趣。”10年之后,这个为互联网而生的卡通咖啡杯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瞧瞧身边沉浸在手机游戏里无法自拔的女友,那个抢你生意的互动程序就是用Java做出来的。 1995年8月9日,Netscape公司上市,“网景”的灯塔照亮了整个世界。Netscape的股价在它上市的第一天就从28美元攀升到75美元,纳斯达克在一片敬畏声中为之疯狂。此前一天,还没有任何关于互联网的消息;一夜之间,互联网已经意味着一切。程序员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将数不清的网页带到了大众面前。这一天,被认为是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发端。 站在今日这个时点,我们工作之余的生活,大半已被网络占据。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所有的感官愉悦都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终端轻易实现——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甚至是手机。Netscape的出现,在适当的契机打开了商业化的闸门,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嫁接从那一天起成为可能。 此后,中国互联网开始了真正的启蒙。1996年早春,北京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路牌所指,是女强人张树新一手创办的“瀛海威网络科教馆”。时至今日,这仍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业的奠基石。 瀛海威以“慢”闻名,距“高速公路”又岂止千里。但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他们迅速在国内主要城市实现了互联网拨号接入的普及。当满怀激情的电脑爱好者站在蓝黄相间的“网络科教馆”里,花费半天将那些在当时看来庞大得令人窒息的电影预告片下载到精心准备的3寸磁盘中时,人们终于惊呼:“天呐!我和世界同步了!” 多年以后,当无线宽带早已司空见惯,中国新经济的代名词也从“瀛海威”变成了“百度”。新一代网民无法想象14.4Kb/s的下载速度会带给用户怎样的焦虑,他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如何用李彦宏的中文搜索引擎找到最喜欢的mp3歌曲。只要5秒钟,这些免费的盗版音乐就被传到了自己的随身听里。 与此同时,更多的线上动物通过BT和电螺(eMule),将那些无源可考的港台综艺节目和欧美连续剧集拖进自己的硬盘。台湾主持人蔡康永无法想象,为什么节目尚无资格在大陆落地,自己就已经在对岸红透了半边天。2005年,他的日记体专栏开始在境内纸媒上连载,旋即大受欢迎。 1989年,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高层会议上,新经济学家凯文·克里(Kevin Kelly)向一群傲慢的娱乐巨头阐述“因特网”的概念。但是,他们无法相信网络除了打字以外还能有其他什么功能。会后,凯文对ABC高级副总裁斯蒂芬说:“让你们最懂计算机的员工马上注册abc.com吧,别犹豫了。这么做不是什么坏事。”一周之后,该域名仍无人问津。 但在2005年,任何一种新技术手段的诞生,都会引发娱乐工业大鳄的觊觎。百度副总裁梁冬苍白地向媒体喊冤:“唱片公司为何不去控告那些提供免费音乐的网站?”而站在他对面的,是群情激愤的七大唱片公司——百代、索尼&BMG、华纳、环球、新艺宝、正东、金牌。 地球的另一端,在P2P音乐下载软件Napster和KaZaA双双败诉后,娱乐品牌和新兴科技正在独辟蹊径谋求共赢。电视主持人强·斯图尔特(Jon Stewart)已经把自己的节目《强·斯图尔特天天秀(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悉数搬上网络,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线上视频;靠邮件递送DVD起家的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正在用互联网把自己的电影租赁生意越做越大;卡通乐队Gorillaz凭借精心制作的动画形象成功跻身一线艺人行列;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退休后不甘寂寞,创办了“潮流电视(Current TV)”网站,鼓励市民拿起DV做“草根记者”……这些事,似乎都在昭示着未来娱乐的发展方向。 今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的电视节目将有50%被放在网站上供访问者免费点播。“娱乐不再以线性形态呈现。”BBC电视部门总监加纳·贝内特(Jana Bennett)说,“要把节目放诸更宽泛的媒体生态圈进行考虑——它将如何在电视、电脑、游戏甚至是手机中播放——我们必须以一个全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姿态迎接受众。” 强·斯图尔特 他主持的《天天秀》颠覆了美国大众的新闻消费传统 他让CNN主播洋相百出,他让全美为之疯狂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互联网上 9月18日,第57届艾美奖颁奖礼在洛杉矶正式举行。强·斯图尔特(Jon Stewart)凭借由自己主持的《强·斯图尔特天天秀(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获综艺音乐喜剧类最佳编剧。 “当我第一次扬言要在深夜档喜剧节目的编剧团队中启用80%长青藤名校毕业的犹太人时,人们都以为我疯了。他们说:‘需要90%-95%才行’。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接过艾美奖的金色奖杯,强·斯图尔特收起了平时节目里夸张的语气,感谢身后那群为《天天秀》默默付出的制作团队。 “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想要写一部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著作,那他们不得不去看几百甚至上千个小时的一档时政节目,名字就叫《天天秀》。假如你不看《天天秀》,你根本就无法了解美国新千年的政治。 ”美国公共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默亚斯(Bill Moyers)说。 美国新一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品位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他们越来越注重新闻的趣味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说教。于是,喜剧中心频道(Comedy Central)的时政调侃节目《天天秀》就成了年轻观众的最爱,甚至成为去年许多美国年轻人关注美国总统大选的惟一方式。就连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也把自己的首次电视亮相安排在了《天天秀》节目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接受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的专访. 但是,斯图尔特最具突破性的一次人气飙升,却并不是因为自己手中的这档脱口秀节目。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夜间节目《交锋(Crossfire)》请到斯图尔特担当嘉宾。当晚,他展现了自己毫不留情的抨击方式,让主持人保罗·贝格拉(Paul Begala)和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出尽洋相。旋即,全美互联网为之疯狂,网虫、博客和学者彻夜不休地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在网上传播这段时长13分钟的视频剪辑。 三天后,美国最大的视频托管网站IFilm宣布,已经有67万人次下载了由他们提供的节目录相。美国最大的BT下载网站SuprNova.org的数据显示,有超过1100个“种子”在提供这段剪辑,而其他的视频文件通常能有上百个种子已算成绩优秀。当晚有将近50万人在电视上观看了这档节目。但该片断被博客放上网后,有超过250万访客点击观看——这个数目是前者的5倍。 美国《娱乐周刊》的创始人杰夫·贾维斯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中评论,CNN没有向公众提供节目视频文件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令人着迷的并不是斯图尔特在《交锋》里说了什么,而是他的话是如何被传播出去的。”贾维斯写道,“CNN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不懂得主动去做这样的事情‘请来这里免费下载最新的视频吧,它可以推广我们的主持人、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节目’。这本是CNN应该做的,但他们却准备向观众收费以便次日寄送节目录像带。” 此外,贾维斯还指出,因特网已经成为一份非官方的媒体索引。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任何其他媒体——电视、广播或是纸媒——发布的节目内容。 现在,登陆《强·斯图尔特天天秀》的官方网站,用户可以随便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只需要轻点鼠标左键,主持人夸张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毫无疑问,这种做法直接反击了CNN在面对因特网大潮时唯唯诺诺的作风。每天晚上,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天天秀》的观众已经超过了160万人。 在2005年9月美国《连线》杂志的专访中,强·斯图尔特认为,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界线正在逐渐模糊:“有关节目内容的评判标准将不再受制于其附着的媒介形态。有意义的只是你把内容放出去了,而不是放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是人们从互联网身上学到的——不要问这节目从哪里来。如果节目精彩,那就是好看的。” “欢迎光临电视的未来!”贾维斯写道,“在旧的电视机上,像斯图尔特痛斥主持人这样的美妙时刻,一旦错过,就无法再被看到。谢天谢地,在新的‘电视’中,你不再需要等待直播时间——直播早就过时了——成千上万的网友已经为你睁大双眼,告诉你应该看些什么。他们会帮你记录下来,再与你分享。” 里德·哈斯廷斯 “我们预计可在2006年完成500万订户的目标,较早先的计划提前近一年。”9月9日,美国最大的DVD线上租赁公司Netflix的发言人对外表示。同时,该公司已制定出新的增长目标:在未来5-7年内使订户总数达到2000万。 9月16日,在 “专业开发人员年会2005”上,微软公司宣布,将和Netflix公司展开广泛合作,并用Netflix开发的DVD租赁软件分别在配备了新系统“Windows Vista”的普通台式机、家庭媒体中心、平板电脑和手机上做了演示。 一时间,Netflix的发展方向成为互联网行业和娱乐工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当然,与之共同成为媒体焦点的,还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 上世纪80年代初,刚从美国鲍登学院毕业的哈斯廷斯在瑞士教了三年数学。不久,他回到加州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并在90年代中期以7.5亿美元的高价将手下的软件公司售出。在重返校园并取得斯坦福的硕士学位后,哈斯廷斯出任加州教育委员会主席。 他的教育生涯在从“重磅炸弹”电影租赁店拿回一盒《阿波罗13号》之后宣告终结。当哈斯廷斯因为没能按时还带而缴纳40美元的租金时,他开始质疑,为什么电影租赁店不能像健身俱乐部那样为顾客办一张价廉物美的包月会员卡呢? 哈斯廷斯最早的商业模式从录像带邮递租赁开始。用户只要选定了自己的影片目录,哈斯廷斯就会在下一个工作日将录像带递送至顾客的信箱。由于采用包月服务的模式,用户既可以长期持有手中的录像带,也可以在服务期内无限制地更新电影。1997年,由于看到了DVD市场的商机,哈斯廷斯转而采用这种更长久的模式。1998年,Netflix在美国硅谷中心地带的一家仓库内正式开张。 今日,美国境内已经有了35家这种仓库。他们每天从电影公司收到超过1000部新电影,并将100万张DVD寄向全美订户。但是,随着带宽的不断增加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Netflix开始遭遇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现在,网上视频点播已经对Netflix的传统业务构成巨大威胁。如果你喜欢DVD租赁业务而反对? 郝颍敲窗匆幌率蟊昕隙ㄒ鹊却始奖愕枚唷!备K固匮芯炕沟姆治鍪υ际病げㄅ蹈?Josh Bernoff)认为。 因此,哈斯廷斯开始考虑将Netflix逐渐转向一家同时提供免费、夹带广告、点击收费以及订阅内容的网站。 “谁也说不出怎样的盈利模式才算合理,”哈斯廷斯说,“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可以从事上述业务,并慢慢改进。”早在去年,Netflix就与Tivo宣布将联合开发在线电影下载业务。而Netflix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内推出的新服务,将允许拥有Tivo数码视频录像机的用户下载电影,并储存下来反复收看。 索尼数字影像公司曾在几年前推出名为M ovieLink的电影下载服务,允许用户在线租赁受版权保护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播放24个小时。由于这种在线电影限制过多,相关服务一直在苦苦挣扎,处境被动。 但是,索尼公司的目光却在最近转移到了Netflix身上。“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合法地下载并刻录DVD时——可能就在明年的某个时间——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索尼数字影像公司总裁耶尔·兰铎(Yair Landau)说,“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是从网络上获得了影像文件、经由卫星进行下载或是购买到了DVD实物,你都能够拥有这部电影的授权拷贝,想看就看。” 街头霸王 五年前,当第一次想到“Gorillaz”这个创意时,Blur乐队主唱达蒙·阿尔本(Damon Albarn)和漫画家杰米·休利特(Jamie Hewlett)写下了一份宣言。后来,他们不小心丢掉了这张纸片,也忘掉了宣言里的内容,但凭借数字技术横空出世的虚拟乐队Gorillaz却凭借其富于变化的风格横扫世界乐坛。 9月15日,刚于上月底在美国MTV音乐录像带颁奖典礼上拿下“年度最具突破”与“最佳视觉效果”两项大奖的Gorillaz到北京推广新专辑《Demon Days》。花儿乐队主唱大张伟用“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形容自己见到偶像的感觉。 在中国,Gorillaz被译作“街头霸王”。它的成员是由达蒙与杰米一起创作的四个具有强烈城市Hip-Hop色彩的小混混。Gorillaz的制作过程极富创造性:先由达蒙操刀创作出音乐的部分;当完成一些小样之后,杰米反复聆听并从中汲取灵感,构思设计每个乐队人物;当形象设计结束之后,两人再去编写每个乐手背后的故事。 当整个虚拟乐队的形象和故事都完成了之后,真正的创作开始了。 为虚拟乐队创作音乐和组建真正的乐队有很大区别。从前,当Blur乐队制作专辑时,成员们凑到一起写歌、填词、编曲、录音。而今,Gorillaz截然不同,一台安装了Logic Audio软件的苹果电脑为一切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常,一首歌开始于戴蒙在家里用四轨机做成的小样——只有人声、鼓机的循环节奏以及两轨吉他和弦。随后工作人员把这些作为基本素材,放入LogicAudio软件里,开始为其“添油加醋”,不断使音乐完整丰满。 “我们不再是在以前磁带录音机的线性模式下工作了,LogicAudio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非常方便的功能,然而也把我们带进了另一个深渊。”达蒙·阿尔本说,“比如我们为一首歌写了同样节奏下的四段旋律,随后就在LogicAudio里把这些旋律放到一起——从这里抽一句,从那里调一段,拼贴在一起,然后不停地聆听、不断地修改,最后成为一首歌。在这种开放式的音频编辑环境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完成了’,只有不断地去编辑、修改、试验、混音。” 对于达蒙来说,在幕后为虚拟乐团Gorillaz创作音乐,比在 Blur这样固定人员的乐团里能找到更多的自由。他自己做出小样,然后为不同的作品挑选最合适的音乐人参与演唱,再添加素材、混合拼贴。“最酷的事情就是孩子们会对我们在音乐创作和形象设计中借鉴的元素进行考证和学习。也许下一代艺术家或者作家们会说:‘当我只有15岁的时候,我从Gorillaz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谈及自己的复制粘贴风格,杰米·休利特略显得意。 2001年,Gorillaz首度亮相。由于脱离了现实中的实体,虚拟乐队变化多端的风格令整个乐坛震惊——嘻哈、另类摇滚、另类说唱被大量运用,某些曲子还糅合了牙买加雷鬼、古巴传统情歌以及英伦朋克摇滚。Gorillaz的首张专辑在世界范围内卖掉了惊人的600万张,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虚拟团体。达蒙和杰米为这张专辑推出了四个版本:一个原始版、两个重新混音版以及附赠动画和互动游戏的DVD版。 没有传统明星形象,也没有真人舞台表演,但却并不一定是虚拟偶像的劣势。由于摆脱了真实身份的束缚,即使参与创作的人员有变动,也不会对Gorillaz的风格走向和水准有太大影响。 新专辑《Demon Days》就是很好的佐证。在上张专辑的制作人离开之后,专辑水准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与之相对应,两年前Blur乐队吉他手跟队友闹翻后离队,缺少吉他手的Blur在新专辑中表现就明显不尽如人意。有此前鉴,达蒙·阿尔本在Gorillaz中采取这种“想跟谁玩就跟谁玩”的创作方式也就不难理解。 “我们这次是来寻找源于东方文化的音乐灵感。”达蒙·阿尔本和杰米·休利特脚踩解放鞋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戈尔 没有人会想到当年那个已经蓄出浓密络腮胡的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会以启动一个有线电视网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去年,他筹集7000万美元资本创立了“潮流电视(Current TV)”,并自任董事长。 对于很多人而言,戈尔的这步棋更像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投机主义行为。但是,潮流电视定位明确的车厢广告早已如卡特里娜飓风般席卷美国全境:“为因特网一代量身定制的电视门户。” 戈尔对媒体事业的执著追求早在大学时代就已初见端倪。他在哈佛读书时,曾对当时刚刚普及的电视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撰有论文《电视对总统职务的影响论》。有人认为,正是这篇论文中对美国政坛某些势力的深刻揭露和分析,使他在30年后被这些势力阻挡在白宫之外。然而,他毫无悔意,反而决心要改变美国媒体。只是这一次,他是以一个 企业家的面目出现。 对媒体有深入了解的戈尔充分利用了时下网络科技的诸多特性——诸如由用户提交2-7分钟的新闻素材工人观赏,或是在节目中滚动播放由Google News提供的头条新闻。虽然到目前为止,“潮流电视”的电视信号只能覆盖到大约2000万户美国家庭,但是他们希望借助因特网的力量进一步造势,进而吸引到更多观众。 至今为止,“潮流电视”所做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莫过于将新闻——而非新闻的传播者——包装为明星。由于近年来法人母公司对新闻部门在利润方面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新闻业内现有的明星体系正在遭遇与日俱增的质疑。一个出众的新闻节目明星每年将会消耗超过1000万美元的费用,而电视台也将因为预算问题失去许多本可以出彩的报道机会。 顺理成章,美国的许多电视网开始逐步削弱这些大腕们的权势,尝试用一些反常规的手段来解决传统体制内的矛盾。在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中,CNN就播放了大量由美国东南部业余摄影爱好者用家用DV拍摄的风暴画面以及灾后景象,镜头晃动不止却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如果不能赶到现场为电视观众带去突发新闻的第一手素材,那不如就让现场民众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在“9·11”恐怖袭击和前段时间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中,“草根记者”们都是传统电视网最重要的新闻素材来源。 “年轻人希望掌控媒体,将媒体涂上他们的色彩。我们就是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戈尔说。“潮流电视”将收视对象锁定在18-34岁的青年人。只要拥有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台电脑,你就可以成为“草根记者”,制作自己的节目,并把它拿到“潮流电视”上播放。这种由观众自己制作的节目,内容几乎涵盖所有青年人热衷的话题,从时装、交友到旅行、娱乐,节目数量占该频道的1/4。 “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节目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还必须与众不同,因为谁也不会愿意看到其他频道的翻版。”“潮流电视”节目总监大卫·纽曼(David Newman)说。为了做到有足够的标新立异,“潮流”在去年曾放出风来,准备招聘200个摄像记者,给他们每人配发一些最基本的设备,然后专门为“潮流电视”报料。结果戈尔的名声引来了2000多人应聘,但是最后他却决定放弃这一策划:“如果‘潮流电视’真正是面向大众的,那么,招聘区区200位摄像记者是无济于事的。” 目前,“潮流电视”又在试探与自由摄像记者达成一个独家供稿三个月的协议,在此期间,他们向“潮流电视”提供的所有新闻素材不得提供给其他媒体,甚至不能用于发布在网上。但是,这一设想已遭到拒绝。大卫·纽曼认为,不管怎样,“潮流”都一直在争取既能满足那些自由摄像记者的要求,同时也能够给自己的观众提供一些在其他电视媒体上看不到的东西。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