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和80年前下西洋”仅是笑话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3:06 舜网-济南时报

  问: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日?答:80周年。当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600周年”时,全场哄堂大笑。这是9日下午在福州某高校学生“记者风采”大赛上出现的尴尬一幕(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同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在这次大赛的可选题问答环节中一再出现。有不知道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的,有不知道印尼巴厘岛又发生大爆炸的,更有身在福州却不知道
刚刚带来很大损失的台风叫作“龙王”的。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且是本应比普通学生对社会生活更为关注的学生记者,竟然对时事如此无知,无怪乎要引得全场哄堂大笑了。

  显然,这与大学生的智商无关,而是其兴致取向出了偏差。正如大学生自己所说的,平时报纸看得少,电视只有食堂有,上网倒是很方便,可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查资料,很少看新闻。这说明在相当部分大学生中,缺乏对时事、国情、历史乃至现实生活的关注。

  大学教育旨在育人,传授专业知识是基础,陶冶情操、锻造品格是关键,培养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是目标。正如古人所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大学生对国际大势、国内发展和社会生活进行关注,想方设法让大学生融入实践、贴近生活,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事实上,这些都未能在普遍意义上和较深程度上成为现实。短暂的、应景式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只能是蜻蜓点水,很难触动大学生的灵魂深处,而专业学习、情感需求、就业择业则像三座大山沉沉地压在大学生的心上,疲惫了他们的躯体,萎缩了他们的志趣、异化了他们的追求,使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枯燥、空虚、苍白和偏颇。

  在为部分大学生的“无知”感到可笑和震惊之余,我们都应该以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应向何处去?(蒹 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