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死之间展示智慧与勇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3:33 新晚报

  轮胎掉落,发动机罢工,在屡历险境的试飞员眼中再平常不过,他们在———

  刘晓红 胡瑞 本报记者 赵振宇

  谈起试飞员,人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架新式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的景象,认为试飞员和飞行员一样充满了挑战性和浪漫色彩。实际上,试飞员是一项具有极高风险
性的职业,轮胎突然掉落,发动机空中“罢工”,尾翼结冰失速,一次次接受着极度危险的考验,这些在试飞员眼里,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飞行经历。由于每一架新型飞机,都必须经过试飞的过程,每一次试飞,都要探测和确定飞机的可能性和未知性,而试飞过程中的一切危险都无法逃避,所以试飞员被称作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

  挑战极限———

  3000米高空高速俯冲

  哈航集团试飞大队的队长梁文玲,1977年4月调到哈航集团。当时,哈航集团的试飞工作由空军第二试飞大队进行,老梁被分到这里做试飞员。那时的试飞员几乎都是空军飞行员出身。

  试飞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梁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较真儿,在工作的时候更是如此。老梁说:“试飞时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危险,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有随时发生意外的可能。”每次试飞前,老梁都和同事们一起看试飞任务书,反复研究,制定试飞方案,尽可能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考虑周全。

  做了28年试飞员,老梁连续安全飞行了4000多个小时。记者问他试飞员与普通飞行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老梁说,试飞员每次都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需要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记者让老梁讲讲他印象最深刻的危险试飞。老梁平静地说:“也没啥深不深的,对我来说,经历多了,也就没什么危险了。”不过,在老梁的同事眼里,有一次危险的试飞不得不提。当时,哈航的运12E型飞机出口,美国适航机构做飞机抗震动能力实验。

  做这个实验时,需要在飞机的两个“翅膀”上安装火箭发射器,火箭喷射后,会产生强大的后坐力,飞机在离地3000米的高空,以3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下俯冲,而平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一般不超过320公里/小时。火箭发射器喷射后,飞机开始剧烈颤抖,如果飞机承受不住,很有可能震断或变形。

  试飞时,老梁和同事都戴了降落伞和头盔。直到现在,在试飞实验中,他只戴过两次伞。实验连续做了两次,非常成功。老梁说:“这个实验为飞机载客飞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证明哈尔滨产的飞机的质量是值得信赖的。”对老梁来说,每一次危险试飞,都在为别人寻求一份安全。

  挑战空白———

  创造骄人的“世界第一”

  做试飞员不能像普通飞行员那样,可以畅游蓝天,多数工作是在被压缩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的。老梁说,试飞员就得甘于寂寞。但在这寂寞的试飞生涯中,他却和同事一起创下一个“世界第一”。

  1998年,国际民航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了4种机型做飞机尾翼结冰失速实验。因为飞机在云中或雨中飞行时,水平尾翼有时会结冰,导致飞机失速,机头朝下坠落,酿成惨剧。为此,国际民航组织专门选择了4种机型来做实验,以测试尾翼结冰时飞机的安全系数。

  哈航的机型就在测试的机型当中。对哈航来说,不仅有世界同行在注视着这个实验,国内外的客商对此也十分关注,如果成功,将使哈航的飞机生产技术再一次得到世界的认可,也将使飞机的销售上一个新台阶。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哈航集团开始对运12飞机进行测试,老梁和其他3名同事接受了这个任务。

  他们把泡沫粘在飞机的水平尾翼上,模拟冰的状态。一开始,他们只粘了少量的泡沫,随后,增加到1/3,最后他们完全按照空中的实际状况,在水平尾翼上完全粘上了泡沫,飞机在空中飞行一切状况正常,展现了良好的性能。

  哈航集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此实验的飞机制造公司,至今也没有人再进行过这个实验。美国联邦适航局还专门派人来进行全程观测,对此非常满意。谈起这次实验,老梁说,试飞时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随时可能遭遇不测,同时大家又很兴奋,这是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世界上至今也没有人能重复这个实验。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哈航集团需要不断地研制和生产新机种,这就要求试飞员各项素质要紧跟机种的变化,从而为完成试飞任务奠定基础。近几年,哈航集团试飞大队一直致力于年轻试飞员的培养和挖掘。

  去年,哈航集团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招收了3名本科大学生,目前3人正在飞龙国际培训学校进行飞行培训。试飞大队将送他们去俄罗斯练习驾驶多种型号的直升机,丰富实际驾驶经验,以满足新试飞科目的要求。

  对此,老梁感叹道:“现在很多试飞任务书和试飞新科目都用英语直接下达,飞机上各种仪器的说明书,也大多是英文的,我们这些快要退休的试飞员根本看不懂,现学也来不及了,真后悔当年没有学习外语。试飞大队也需要输入新鲜的血液,他们更能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发现更多的问题,为飞机的安全出厂做出更多的贡献。”

  说这话时,老梁并没有感到失落,而是充满了希望,他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新来的年轻人,让他们可以尽快适应试飞大队的生活和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