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房子能否“移”出新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7:24 大众网-生活日报

  纬六路老洋楼终于“活”下来了

  2005年9月29日17:30,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的老洋楼在按计划向西平移了15.4米后,稳稳地停住了脚步。至此,我省第一次对历史建筑所进行的平移保护工程宣告成功。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儿,这座老洋楼终于留下来了1从小就在楼前长大的贾云升老
人欣喜不已。贾云升老人表现了一个老济南对历史建筑的朴素感情。

  而对于纬六路27号老洋楼的价值,国内著名近代建筑研究专家、山东建工学院教授张润武先生的评价是:“该洋行在济南近代建筑中,装饰手法最繁杂、丰富、华丽,是南部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济南的孤例。该建筑保存较好,是济南商埠区少见的一个有别于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另样欧式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多少近代建筑“抱憾退潮

  当人们为纬六路27号平移成功庆幸的时候,不能不想起那些刚刚消失的优秀历史建筑。

  经一路168号坐落着一栋装饰复杂的德式别墅,据说是当年济南铁路某车务站站长的居所;经一路111号是一个坐东朝西、气势宏伟的德国洋行;经一路147号是当年颇有名气的日本大丸洋行,表面风格简约,里面装饰精美;经一路29号的青砖小楼是一处小巧雅致的日式民居;经一路129号是一处前店后宅式的中式院落,临街的是5开间青砖红瓦小楼,小楼后面是规格很高的传统四合院;经一路西首路北有一处小瓦花脊的临街7开间二层楼房。伴随着经一路拓宽改造,以上建筑均被一一拆除。

  此外,经一路沿线还有不少优秀近代建筑为让路而被部分拆除,原始风格遭到肢解。如经一路29号本是保存下来的一处完整日式客栈,由两排青砖小楼组成,如今该建筑只剩下一排小楼;位于经一纬四路口的济南铁路局第一单身宿舍是一个由三纵三横6排楼房组成的建筑组群,当年是一个大型客栈,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就在此拍摄。如今该建筑变成了“三纵两横”。

  “经一路沿线的近代建筑见证了济南开埠以来城市发展的轨迹,在建筑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构成济南商埠区的风景线。它们的消失令人有切肤之痛。”山东建工学院青年学者、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姜波不无惋惜地说。他曾参与经一路沿线建筑调查和测绘工作。

  “易地重建”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上世纪90年代,有两件事情至今让济南人记忆犹新。一是1992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老火车站(津浦铁路济南站)被实施拆除,当时数不清的济南人赶去现场拍照留念,这座被誉为“远东地区最著名火车站”的拆除成为济南人“心头永远的痛”。二是1993年,兼具南北园林神韵的万竹园(张家花园)前院被拆掉,这个由东、西、前3个大院、13个小院组成的完整豪宅自此变成了一个没有大门和前院的残缺宅院。

  进入21世纪以来,济南的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更为激烈,泉城路、高都司巷、旧军门巷、县西巷等老街的改造都涉及到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在呼声渐高的保护声中,“易地重建”被作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方式提了出来。这种方式的基本做法是,对原建筑的建筑部件编号进行拆除,然后换个地方按原始比例、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对原建筑进行复制。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方式“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2001年12月5日,位于芙蓉巷的济南最早的牙科诊所——卫生镶牙馆开始实施拆除,建筑部件都被编了号,说是要易地重建。一年后,在原地不远果然重建了一座“卫生镶牙馆”。可是这座没使用原材料的“假古董”,被讥为“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座老建筑特有的沧桑和厚重相提并论”。

  2002年10月14日,位于旧军门巷的丁宝桢故宅门楼实施拆除前,到现场察看的济南市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把它的建筑部件收集起来,以备将来易地重建。可3年过去了,易地重建之事再无人提起。

  2002年12月29日,位于后宰门街东首的鲁菜名店九华楼被实施拆除,虽然拆前有关部门已对社会公布,将来要把九华楼和兴隆店街的两处四合院一起进行易地重建,可至今九华楼的易地重建仍未实施。

  与它们命运相似的还有经一路91号上的老电报大楼,这座建于开埠之初的近代建筑为典型巴洛克风格建筑。2004年7月1日,老电报大楼局部开始编号拆除。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呈“L”形的老电报大楼将通过压缩南北长度进行“瘦身”,然后北移13米,再将东西走向的楼体补建上。可是,时隔1年零3个月,老电报大楼的半堵东墙依然尴尬地留守在原地,何时重建仍不见动静。

  整体平移—“突围”新思路

  “可以说,纬六路27号老洋楼的成功平移掀开了济南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崭新一页。它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上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两大思路。”负责纬六路27号老洋楼测绘工作的姜波对记者说。

  此前,济南市凡涉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往往就涉及资金紧张问题,一旦筹资不畅,历史建筑的保护就会被搁置。老洋楼是通过“卖”给民企——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而获得重生的第一座历史建筑。这种做法值得推广,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民间资金参与文物保护是一个有效办法。

  山东建工学院院长王崇杰认为:“平移工程与拆除重建相比,造价可节约50%~70%,工期可缩短80%以上。鉴于历史建筑价值重大,平移比重建更为划算。同时,整体平移还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国外有人称之为再生工业。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报记者雍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