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申城灭害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9:08 解放日报

  从没看到过这么多的虫子,几乎在一夜之间,遍布稻田。

  乍一看,是绿油油的稻田,稍一拨开,“嗡”的一声,成千上万只小飞虫四散而起。

  9月,正是沪郊水稻抽穗灌浆时,却爆发了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稻飞虱虫害。

  紧急动员,连续作战,本市农口上下齐心协力,为的是保卫稻子!虫口夺粮!

  而今,奋战半月,胜券在握?记者实地再探访……

  眉宇被掐得通红

  直到今天,40岁上下的王利珍,才知道今年这虫怎么会这般肆虐。

  作为金山区亭林镇油车村一队的生产小组长,国庆前记者见到她时,她的眉宇竟被自己掐得通红,“夜夜难眠埃”

  9月12日台风“卡努”过后,那天一早,她就发现数不清的虫子在田里乱飞,靠近水面的地方,满眼都是黑色的小点。“那时就心惊,稻子要完了?再一看,全组200多亩水稻,都是稻飞虱。赶紧打药,打药……”

  70岁的周玉芳正坐在油车村的村口,一听有人来了解灾情,老人竟痛惜地嚎啕起来。她带记者到自家的稻田边,蹲下扒开稻子,“看,看,就是这虫子。”说着,竟恨恨地伸出手,向稻飞虱抓去。灰褐色米粒般大小的稻飞虱立即惊散开来;再看,黑色的稻飞虱尸体几乎铺满了水面。

  王利珍说,打虫,只能用药,可还是来不及。刚把大虫杀净,可第二天新的大虫又冒出来了,“根本打不完。”

  “这些稻飞虱,在最近17—28摄氏度的气温里,三天就能繁殖一代。打药,三天一次不能少。为什么?农药一般只对成虫有效,所以喷洒必须紧跟稻飞虱的繁殖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金山区农委主任杨召章说,“今年的虫灾,比1987年的那次还要严重得多,那时每亩地的虫子普遍还在20万只左右,而今年,密度最高的竟达每亩100万只。这些天,金山全区700多名农业技术员,1000多名镇政府干部,全都走下基层,我们的要求是,每个干部落实责任点,坚决不漏一个村民小组、不漏一个种植点……”

  随风而来风助虐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这虫,最早预警是南汇。

  那是8月12日,“麦莎”台风之后。像往常一样,早上8点,南汇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胡育海,在老港观测点取下虫情测报灯下的口袋,一看,当时心就“咯噔”一下。密麻麻,长翅,都是9月中旬才会在上海出现的稻飞虱。

  从何而来,“麦莎”助虐?一般的,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害虫,靠气流迁飞,速度每秒12米,最长可连续飞40小时以上。它在越南越冬,然后沿着广东、广西,经浙江、江苏、山东,一路向北迁移抵达日本、韩国。随后,再向南回迁。正常情况下,每年的9月份有少量过境上海,恰逢“麦莎”台风,将其提前卷入上海境内。今年稻飞虱会不会出现大发生?

  今年却整整提早了一个月,虫害要大爆发?三天后,心存疑虑的胡育海在惠南镇远东村的田间,又发现卵块,最高每亩达120万粒。刻不容缓了,这些卵,三天后,就能成虫,祸害稻子,而虫量达到每亩100万只以上时,会导致稻田严重减产或失收。

  虫害真的大发生了,在以后的几天里,尽管紧急通知灭虫灭害,但调查发现,50%以上的稻飞虱都是当地繁殖的短翅型,能产卵600粒—800粒,这意味着稻飞虱已经在当地“大发生”。

  灭虫的要紧关头,台风“卡努”又在太平洋生成了,而新的稻飞虱种群,又要随风而来?

  这个中心静悄悄

  水稻是上海市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由于此次虫害恰恰发生在水稻关键生长期,若不能及时灭害,秋粮必受影响。

  本市农业部门紧急行动:自8月18日—20日,8月22日—31日和9月5日—7日先后进行了3次防治。9月中旬,稻飞虱新种群真的又随风而来。市农技中心主任王国忠忧心,今年稻飞虱在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大范围出现。上海近期气候又适宜稻飞虱迁入繁殖,因此迁入本市的虫量大、峰次多、虫情复杂,防治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紧急行动,相关部门实行联动,马上落实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从外省市调运农药以确保供应。

  紧急行动,根据虫态分析,第五代稻飞虱将从10月初起进入危害最严重的时期,9月25日—28日是防治第五代稻飞虱的最佳时机,也是今年防治稻飞虱最关键的一仗。

  各区县政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各区县还购置了大功率喷雾机械投入集中防治。沪郊各区县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也在广泛宣传水稻褐飞虱防治技术。电视台有专题播放,区县报刊上有专栏设置“如何防治水稻褐飞虱”;有广播的镇要采用广播向农民宣传。市经委积极督促上海农药厂抓紧生产当前急需的农药。生产工人都在工厂待命,原料一到连夜生产加工,并分装发送到区县。与此同时,还从河北邯郸、江苏常州等地紧急调运了数十吨农药到沪,供应郊区。

  多少科技人员,多少机关干部,多少日子,蹲点在田头。

  记者在崇明看到,市农科院作物所高级农艺师陆家安和市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科农艺师武向文田间地头与村民讲解稻飞虱的危害,如何最有效的用药灭害;记者在南汇看到,惠南镇永乐村的稻田里,市农技中心植保科郭玉人实地检查后给村民张银秀开方,告诉她如何正确使用施药的方法;记者在金山区农技中心看到,整个中心静悄悄,一个技术员也不在,门口的守卫说,所有的干部、技术员,都下村了……

  为的是,农民利益;为的是,将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终于才有这一天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这个国庆,弦不松,劲不泄。终于,才有了这一天。

  昨天,记者在奉贤区奉城镇镇北村里遇到农民朱才宝,她正背着药桶去田里打药。朱才宝就在宅前屋后种了1亩半的水稻田,听说记者是来了解稻飞虱情况的,她的儿子抢着说:“现在没有啦。国庆期间,广播里天天都在讲,教我们怎样打药。”

  记者坚持要到田里再看看,朱才宝从饭桌上取了个饭盒盖子,热心地把记者带到田里。她猫着腰把饭盒盖放在水稻的根部,左手则不断地摇动着稻秆,以使小虫能够落在盖子上。大概半分钟后,朱才宝把饭盒盖取出来,在阳光下仔细地瞧。连续几次都没有找到稻飞虱,后来她又换了几个地方,偶尔还有一两只。

  同样的情况,在金山区亭林镇浩光村亦然。

  半个月前,正是中午11点的光景,村民熊荣宝夫妇把脸裹在毛巾里,背着10多斤重的药箱喷药。那时,他们拉住记者说,“就算还能控制,现在也肯定亏本了。政府会有补助么?”昨天,作为承包60亩稻田大户,熊荣宝乐呵呵告诉记者,“快不用再打药了,虫子已经没什么大影响了。国庆长假7天,天天在地里,不从虫嘴里抢,明年的粮食哪里来?一天干10多个小时,村里的技术员天天指导,用处大得很咧。”

  也同样,崇明蟠龙村村民陆忠美国庆假期不休息,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国庆节期间我每天早晚两次查看稻田,我的稻现在长得很好,现在只等11月10号左右收割了,当然我的劲现在还不能松懈。”

  昨天,惠南镇永乐村农民张银秀告诉记者,现在虫子少多了。此前因为打药,虫子死得很多,好多虫子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现在田里也干了,稻秆上看上去清爽多了。但是,今年的稻穗没有去年看上去的好,不饱满。但是收成还不是她最担心的事,她问记者:“今年我给这块地打了这么多药,也不晓得这大米还能不能吃?”

  记者将这个问题交给了郭玉人科长。她笑着说:“放心吧,能吃。比如我们所说的灭稻飞虱的长效药如吡虫淋,持药效期不过3天—5天;再如噻嗪酮,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蜕皮,对植物和人都没有影响;而那些速效药如速灭威,它虽然药效迅速,但无慢性毒性、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而且持药期较短一般只3天—4天。现在离水稻收获期还有半个月,等到收获时早就没有残留了。

  国庆长假,本市农口的干部和科技人员不松懈。从10月2日早晨起,郊区开始下雨转凉了,气象部门预报,阴雨天还将持续。市农委立即发出《关于抓住雨隙继续搞好稻飞虱防治的紧急通知》。市农委主任袁以星说:“稻飞虱防治决不能因雨受阻。请各区县务必抓住雨隙时机,继续搞好稻飞虱的复查复治。”

  毫不松懈,稻飞虱,玩不转了!

  一直密切关注每天“虫情预报”的市农技中心植保科科长郭玉人告诉记者,随着本市气温逐步降低,稻飞虱的生长环境已大不如前。气温降低,还使稻飞虱虫卵的孵化速度放慢了节奏。现在即使是危害性不强的低龄若虫也至少需要8天—9天时间,而此前仅需4天—5天;如果平均气温降到17.5摄氏度以下,稻飞虱虫卵甚至将不再孵化。

  本市农业部门昨天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市需要用药防治的田块比例,已由9月25日的93%下降到0.3%,其中亩虫量100万只以上的高虫量田块已基本没有。

  市农技中心主任王国忠说:“总算可以放心了,今年沪郊10亿公斤的粮食任务不成问题。”据市农业技术中心昨天预计,今年秋粮平均产量约为每亩525公斤左右,较去年亩产533公斤下降1.5%,但比前年516公斤的亩产量仍有增长。

  开镰在即。但弦仍紧,不到收获,劲不泄。

  本报记者 刘颖 梁建刚 实习生 陶邢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