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何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9:08 解放日报

  

如何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

  编者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唯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才能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关键。

  上海宏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启动“能源投资工程”:提供价值 5000万元的高节能“无极灯”,免费为客户安装,由此省下的电费,由公司和客户分享。按照宏源的“算盘”,此工程将在两三年内把这 5000万元的投入变成一个亿。

  破瓶颈

  宏源的“电磁感应无极荧光灯”,可谓“功勋卓著、荣誉等身”。这项被日本松下电工总工程师誉为“超越世界照明技术的发明”,将灯泡与智能芯片结合,没有电极、不用灯丝,融电、磁、光技术于一体,不但使用寿命在 10万小时以上、是普通白炽灯的 100倍,而且节能效果比一般节能灯还要高一倍,在零下 40摄氏度的环境中照样能正常发光。如此神奇,难怪无极灯累计获得 59项专利,其中 10多项发明专利, 6项国际专利; 2004上海工博会上,无极灯是三个金奖获得者之一; 2004世界第十届电光源大会上,宏源公司作主旨发言;国际照明协会( CIE)向全球推广无极灯, CE、 UL、 3C等国际国内安全认证机构则给它“黄袍加身”……具体事例更能说明其节能成效:上海延安中学室内运动馆采用 32套 120W无极灯替代原来的 400W金卤灯,不但解决了眩光问题,而且一年节电 1.3万度。

  使用寿命长、节能高、可靠性好……无极灯优点很多,可市场拓展并不理想。缘何?售价高。任何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获得客户信任之前,毫无例外都得经过高成本这个瓶颈。借鉴国际上流行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宏源公司启动“能源投资工程”。于是,作为市场终端产品的无极灯,转变“身份”成了投资能源的资本;节省下来的能源,变成利润,宏源公司和客户八二分成。公司董事长李维德算计着说:“免费安装的灯,两年就能通过节电效益收回投资,而灯的使用寿命起码超过 5年,如此算来,比投资发电厂的效益高”;

  对客户而言,“零投入”又能分享节能效益,双赢。据悉,宏源公司今年以来已在几十家企业尝试此方法,效果都不错。该公司表示,欢迎各类社会资金加盟此工程,使无极灯迅速产业化,使节能照明迅速普及。

  抓创新

  将终端产品变成投资资本,宏源公司的创新做法,显示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中企业的作用。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透露,本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极大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今年上半年,“中心”共认定转化项目 280项,同比增长 2.6%,预计到达标年将新增产值 127.7亿元。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出台促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性政策文件(“科技 18条”)并率先成立专门实施机构的城市。 7年来,上海启用一系列鼓励政策,其中仅“科技 18条”就修订三次。通过实行认定制度、提供财政资助、实施要素参与分配等举措,激发了科研人员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热情。据介绍,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年均递增 23.8%, 7年多来累计认定 3333个,转化率高达 80%以上,截至去年底实现工业产值 1891亿元。这些转化项目产值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贡献, 1998年仅为 3%, 2002年就跃至 15.5%,而去年则达到 17%。另据对认定的项目跟踪显示,目前已进入产业化期,即形成年产值 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 396个,占认定项目的 10%以上。

  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使转化项目在资本市场上也大显身手,形成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截至今年 5月底,本市累计成交的技术项目 4617项,交易额 2178亿元,约占上海产权市场交易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另有 8家转化项目单位分别在沪、深、港三地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 27.5亿元。成果转化硕果累累,也使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目前上海 17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中的 80%建立了有高校、研究所参与的技术开发中心,上万家民营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 3万多名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

  促转化

  上海的科技成果转化虽然起步较早,但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理由。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陆澄镳介绍,近年来兄弟省市都相继建起了成果转化机构,有的在政策体制机制服务方面更有新意;科技成果转化的年限,上海一般在 2年左右,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化速度,缩短转化周期;转化项目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也不多,仅 6个。

  看到成绩,看到不足,陆澄镳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竹在胸”。他向记者描绘了“三大工程”:搭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投融资平台……让企业在平台上“相亲”,达到项目转移、对接;让众多金融投资机构上平台,联手解决融资难。建网络,在今年上半年建立的 3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联络站的基础上,明年扩建到 50个,市区联动促转化,扩大覆盖面。抓服务,成立 6个服务小组,重点联系认定企业,帮助发现、培育认定项目,做大亮点项目……

  技术本身是物化的,要使物化的技术产生价值,必须加快转化,走向市常陆澄镳认为,政府服务机构在这方面要有更大作为,转变观念尤为重要,“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

  抓创新

  本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今年上半年认定转化项目同比增 2.6%,预计到达标年将新增产值 127.7亿元。

  促转化

  要使物化的技术产生价值,必须加快转化,走向市常面对不足,上海正在加强“三大工程”:搭平台;建网络;抓服务。

  (详细内容请看第 6版)

  

如何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夏定先 栗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