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升天在即 宇航员“费聂组”VS“翟聂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9:16 胶东在线 | |||||||||
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带有神秘色彩。据悉,“神六”发射前5小时才会确定最终人眩目前候选的6名宇航员中,由聂海胜和翟志刚组合的“翟聂组”,以及费俊龙和聂海胜搭档的“费聂组”,最被看好。其中一组二名航天员最终将共同执行“神六”飞行任务。 聂海胜:
为减重进行魔鬼训练 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稍稍有点超标。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圆圆的大厅里,聂海胜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的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对宇航员来说,升空中最大的考验便是要适应载人飞船升空和返回时的过载加速度。为此,聂海胜和战友们在地面接受了残酷的“魔鬼训练”。 一次,在进行沙漠生存训练的时候,杨利伟和聂海胜被分到了一个组。中午时分,他们“降落”到沙丘。两人配合着把降落伞割开,用伞布伞绳和沙子搭帐篷。杨利伟想出一个搭帐篷的新主意,聂海胜二话没说,很赞成地去做。聂海胜想出什么新办法,杨利伟也毫无条件去做。那天晚上,气温零下四五摄氏度,风很大,由于他们配合得好,帐篷没有被风吹开。就着饼干和凉水,他们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毫发未损。 翟志刚: 身体倒立吃喝拉撒 翟志刚,年龄:37岁,身高:1.72米,体重:65.5公斤,浓眉大眼、英俊干练。 “神六”航天员的选拔主要依据他们2003年10月“神五”发射后的训练成绩。而在“神六”航天员的重新选拔中,以前的成绩将会被清零重新考核。 “神五”飞天时,翟志刚与杨利伟的综合素质考评只有0.5分之差。从航天员基本资格筛选到初选,从临床体检再到“特检”,从1506人到最后14人,翟志刚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 翟志刚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翟志刚还把舱内设备图和仪表图全都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后来,身经百炼的翟志刚对飞船飞行程序、仪器设备和操作程序已是倒背如流。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特意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及时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总是自信地大声回答:“没有失误1 在太空失重时,人的血液和体液将会重新分配,血液会向头分布,此时出现鼻塞、眼部和头部严重充血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会诱发空间运动玻为了适应太空环境,翟志刚和战友们要接受“卧床”训练,头部倒立,一练就是20天,体验头朝下的血液倒流的状态,而且吃喝拉撒都必须保持此种状态。 翻开翟志刚递过来的《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记者看到了一连串的“不准”: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等等。为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个人不准开车,不准驾驶摩托车。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费俊龙: 从军23年回家才6次 费俊龙的家乡位于江苏昆山巴城,这个阳澄湖边的小镇时下正热闹地举办大闸蟹文化节。每年这个时候,费妈妈就格外思念爱吃大闸蟹的儿子。据了解,费俊龙从军23年,才回过家6次,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几乎从不出门,周边许多人家也都不知道,二十多年前那个名叫“三囡囡”的老实孩子,现在可能成为执飞“神六”的航天员。 费俊龙的家是一栋灰色水泥楼房,是个典型的江南农家,已经有点破旧,但简朴而干净。说起费俊龙,他的大姐费美琴一脸骄傲。“那时家里穷,弟弟10多岁就边上学边挣工分了,背麦子背稻穗甚至还去背河泥,一天下来才挣3个工分。他是个很细心的人,体力活繁重,也从没摔过跤,全身上下一条疤痕都没有,这才通过了招飞。” 1982年,17岁的费俊龙通过空军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1991年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喜结连理。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如今,费俊龙一家三口生活在北京,14岁的儿子正在外语学校念书。在费家人眼里,费俊龙是个孝子,从小就很乖。参军后,虽然与父母天各一方,但每周总要打电话回家问候,每年还寄四五千元回家,要父母多吃多穿。每4年才能回家探一次亲的他,一到家就忙这忙那,操持家务,下厨做菜孝敬父母。但对于他的工作细节,则从未向父母提起。在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前后,费俊龙回过两次家,家人也只是知道他出过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一家三口再回昆山看望亲人时,费家二老听说儿子和他的战友均被要求回家探亲时,才意识到他们将开始一项重要的任务。责任编辑:杨胜武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