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俊龙:阳澄湖畔走出的飞天英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4:29 新民晚报 | |||||||||
见习记者 曹刚 “爷爷,这里是不是危房啊?”13岁的费迪好奇地问,口音中带着浓郁的京腔。 “别瞎说。这里的条件比你爸小时候好多了。他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这还是一间破平房。”69岁的费长宝说一口地道的昆山话,笑嘻嘻地反问孙子:“你爸不是照样从破房子
昨晚6时,昆山市巴城镇费家浜一栋灰色二层楼房内,费老先生咪着“泸州老窖”,绘声绘色地复述今年春节的祖孙对话。老人口中的“你爸”名叫费俊龙,中国第一批航天员集训队员,“神舟”六号航天员“热门”的候选人之一。 入伍23年来只回家6次 2005年2月8日,大年三十,费俊龙一家三口回昆山巴城探亲。大年初七,全家返回北京。这次回家,他住了不到8天。这是费俊龙入伍后第6次回老家,也是最近的一次。 1982年,17岁的费俊龙高中毕业,在部队招收飞行员时脱颖而出。当年苏州向部队输送了6名飞行员,至今只有费俊龙一个人还留在部队。1987年,从长春某部航校毕业后,费俊龙第一次回家探亲。 1991年,他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在老家喜结连理。因为结婚,他在家留了半个月,是6次探亲中时间最长的一次。6次探亲时间加起来不到2个月。 1998年,费俊龙被中央军委选调到北京航天城,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集训队员。不满7岁的费迪便跟着父母搬到了航天城。 陪父母聊天但不提工作 这是个典型的江南农家,住着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母亲钱阿林、大姐费美琴夫妇。客厅最显眼的装饰就是墙上钉着的一排费俊龙的获奖证书、入伍通知和几张照片。 其实,对于儿子的工作,二老的了解仅限于“他是航天员”。“每次回家探亲,儿子都抢着帮我们干活、陪我们说话。但他从不提工作,我们再怎么问也没用。” 费俊龙从来没向父母透露“自己可能成为‘神舟’六号航天员”的消息。直到今年9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到访才使二老第一次得知消息。随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涌向巴城的这栋老屋。 每当有媒体到访,邻居们都会投来惊诧好奇的眼光。由于费家的低调,绝大多数邻居都不知道,20多年前那个名叫“三囡囡”的老实男孩,现在即将成为“神舟”六号航天员。 小时候喜欢画英雄人物 “他性格比较内向,在中学里我名气比他大多了。”二姐夫黄建明是费俊龙的中学校友,比他高两个年级。两人早在费俊龙初三时就认识了,“当时我非常调皮,朋友多;而他比较乖,很少说话。” 虽然费俊龙沉默寡言,但他的多才多艺却令黄建明十分佩服。“他不喜欢出门,经常在家写写画画。”黄建明指了指老屋的墙壁说,“20多年前,这上面画满了他的‘杰作’,他最喜欢画的就是像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那样的英雄人物。” “他小时候还喜欢听广播,经常听到他哼唱一些老歌。自从参军后就没听他唱过了。但是2001年去北京航天城参观时,我发现他和战友的双人照挂在橱窗里。照片上,他的嘴巴张得老大,正在投入地唱歌,很有些男高音歌唱家的风范。” 最爱吃阳澄湖的大闸蟹 “我小弟小时候几乎天天去河里游泳,他游得很好,划起水来就好像在地上走路那么轻松。”二姐费美珍眉飞色舞地夸着费俊龙,还不时地伸出双手做划水状。“他的耐力也很好,经常一游就是二三个小时。他能考上飞行员,和从小爱锻炼分不开。” “他小时候最喜欢吃大闸蟹。入伍后,一到秋天就在电话里唠叨,想吃家乡的大闸蟹,在北京哪有这么正宗的蟹。”大姐费美琴开玩笑说,“我家小弟可是吃大闸蟹长大的,不吃大闸蟹,怎么有劲道上天?” 费俊龙每次回老家探亲,家人都会专门为他准备大闸蟹。 “听说明天‘神舟’六号就要发射了,不管是不是俊龙,我们全家都会在电视机前看直播,为航天员们加油。”费长宝不忘向记者发出邀请:“小阿弟,有空你也一起来噢。” 新闻链接 聂海胜期待“长翅膀的梦”能实现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而在即将开启的“神舟”六号飞天之旅中,聂海胜作为“热门”候选人之一,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 童年时梦见自己长出翅膀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就这样,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他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妻子女儿一起帮他“减肥”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 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5年内,聂海胜把自己的体重减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着67公斤的标准。 宗军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