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中凝聚“老北京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6:35 北京晚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琼)“卖———大歇——金鱼———喽!”、“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如今的北京城早已经听不到这五花八门的吆喝声了,然而昨天下午,记者在高碑店华夏民俗园的“泥水坊”工作室却看到了近百件老北京五行八作“小人物”的泥塑,仿佛真的听到了他们走街串巷讨生活的吆喝声。

  制作者吴德寅告诉记者,他捏这个名为“老北京风俗图”的系列泥塑是想通过最朴实
的黄土,把北京人记忆深处旧时早已经模糊的形象慢慢地挖掘和显现出来,也让更多的北京青年了解自己生活城市背后的故事。将来他还想举办自己的展览,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在年轻一代中宣传,为发扬传统文化做点实事。

  老北京话剧成原型

  今年42岁的吴德寅生长在老北京的胡同里。7岁那年的一个冬天,他看到父亲往取暖的炉子里抹灰。于是,灵机一动,用剩下的炉灰捏出了一个小泥人,放在窗台上,得到周围邻里的夸奖,也成为他印象中的得意之作。上初中时,吴德寅迷上了老北京话剧,有时甚至逃课去首都剧场买票。他常常在30多人的长队里一边排队,一边和旁边的话剧迷们聊自己喜欢的剧目,从《茶馆》到《北京人》再到《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从那时起,他迷恋上了剧中真实再现的老北京市井风俗文化。后来,他还先后研读了民俗大师金受绅等人的作品。4年前,吴德寅在河北游玩时,偶然看到了民间艺术家于庆成用黄土捏出的本地农民泥塑展。他觉得顿开茅塞,从此开始了自己老北京市井小人物泥塑的创作之路。

  四系列展示老北京文化

  吴德寅的泥塑作品从交通、娱乐、商市、饮食四个方面展现了旧时北京城五行八作、各行各业的小人物:有镖局走江湖运货的镖师;有当年广安门一带聚集的“驼夫”;有光绪年间造价40两白银的“胶皮”(即洋车)的车夫;有以鸣锣为号、划地圈场表演的耍猴人;有农历春节召集跑旱船等表演的“走会的”;有用一对牛胯骨为商号开铺时献艺的“数来宝”;有过去四牌楼(今东四)一带卖估衣的小贩;有前门外正明斋挨家挨户专门送去供佛“蜜供”的伙计;有专用“唤头”给人剃头的剃夫;有进城卖四尾大金鱼及两尾小金鱼的小贩;还有让小孩子套手中的圈,套中才给用煮烂碾碎的豌豆做成的糕点的小贩……通过近百件京味十足、栩栩如生的人物,吴德寅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风俗图,无不体现着他骨子里深埋的“老北京”情结。

  一边做生意一边采风

  与普通民间手工艺者不同,吴德寅开了一家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他在全国各地出差做生意时,曾多次特地去广东佛山的石湾、无锡惠山等泥塑之乡采风并学习当地民间手工艺者的技艺,将它们融合在自己的作品当中。

  一个月前,吴德寅受邀来到高碑店的华夏民俗园,开设了这家名为“水土坊”的工作室。早上他在公司处理完日常事务,下午就来到园中专心致志地做泥塑。因为骨子里那份“老北京情结”,他一有创作灵感就废寝忘食:常常是一坐下来,就坐到深夜,直到捏完作品为止。谈到民间传统艺术,吴德寅不无担忧地说,许多背井离乡来此的民间手工艺者生活非常清苦,他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关注与重视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