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六届五中全会昨闭幕和谐社会蓝图五年绘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4:35 重庆晚报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昨日闭幕,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并高度评价“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计划”变“规划”透出三大信号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这是耐人寻味的变化。权威人士和专家认为,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据新华社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

  昨日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加就业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健全社保

  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分配

  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发展文化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深化医改

  要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打击犯罪

  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据新华社公报关键词解读【科学发展】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5年路径图”。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以人为本】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改革攻坚】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忧患意识】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要害。全会会场内外,求真务实的清风扑面而来。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清醒的科学态度。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据新华社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