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专访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9:25 龙虎网

  【龙虎网讯】第十届全运会12日将在南京隆重开幕,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今天接受了新华社记者和新华网的专访。

  记者:第十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将“体育的盛会”和“人民的节日”并提,这在全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体育史上也是第一次。将体育和人民紧密相连,这不但高度契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要
求,也完全符合奥运精神和体育精神。应该说,这个口号提炼出了一个崭新的理念,是体育本真的回归,是体育的准确定位。罗书记,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口号是如何产生的?您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个口号的?

  罗志军:据我所知,这个口号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申办十运会时提出来的,在赢得主办权后,曾考虑用“拼搏2005,梦圆2008”的口号代替,但最后经过反复商讨,最终还是确定用“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个口号。我感觉这个口号非常好,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特别贴近我们这座十运会主赛场城市,符合人民大众的要求和期盼,所以,这个口号在我们工作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体育和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都清楚,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谈不上体育,“东亚病夫”的称谓给中国人民带来莫大的耻辱;我们也看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唤起中国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我们更忘不了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第十届全运会是新中国体育发展56年的延续,证明了体育和人民密切相连。体育的主体是人民,失去了人民的参与,体育就不成为体育。所以,我认为十运会口号中彰显“人民的节日”,是体育本真的回归,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全国人民在追求富裕、和谐、美好生活的同时,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全运会虽然是传统的运动会,是继承,但是在新形势下,应该创新。首次采取申办形式是种创新,以新思路、新理念举办新型的全运会,将人民的愿望和体育的盛会结合一起,既继承了以往全运会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改革开放后的创新理念,所以,这个主题口号非常好,也非常切合南京的实际。

  记者:这四年来,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是旧貌变新颜。经济发展了,市容改变了,老百姓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罗书记,请您介绍一下南京市是怎样变化这么快的,是如何落实“以人为本”和十运会口号的?

  罗志军:我清楚地记得,十运会主办权落在江苏之后,立刻成为省委和省政府的焦点任务,确定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把南京这个省会城市、对外的窗口城市建设好。当时的南京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提出了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新时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南京的整体竞争力,富民强市,取得成效。依照这个精神,南京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推进工作。

  首先是发展经济。办好一届全运会,综合实力很重要。我们认为,人民大众期盼的最大实惠就是发展,所以,我们把富民强市作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抓住发展经济这条主线不放松。四年来,也就是“十五”期间是南京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四、五年来,南京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指标和增速在南京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就为举办十运会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和好处。

  其次是城市建设。前段时间我们接待了国民党的大陆采访团,很多人是小时候在南京生活过。今天他们眼中的南京和若干年前国民党老兵回来看到的南京有了天壤之别。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在城建方面既注意保护了南京的六朝古都的风貌,又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使老南京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城市新貌中包括新地铁和长江三桥、奥体中心所在地的河西新区、新建的南京火车站、改造好的外秦淮河、城市内环,以及大片的城市美化、绿化地区。这一切都是我们以十运会为契机,动员全市人民,采取各种方法推进所取得的成果。应该说,最直接受益的就是老百姓,这都是他们多年来强烈期盼的。

  第三方面是“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需求得到满足,创造力得到发挥。除了十运会的主题口号外,我们还提出了许多口号,其中包括“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代表新南京”等。以前,外地朋友们认为南京的卫生不够整洁,有时说话比较粗。我们以十运会为契机,努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南京市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树立了文明南京和文明南京人的新形象。今天的南京令人耳目一新,南京的老百姓也增强了自信和自豪。过去别人总说南京人偏于保守,像大萝卜,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南京人既保持了纯朴、诚信、忠厚的传统,又增加了敢于创业、创新、文明、博爱的特点。我们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努力使工作的最终目标更贴近老百姓,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正因为有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才能使体育和人民紧紧结合。全市人民都抱着一个理念:举办全运会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过举办一个成功的十运会,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使南京朝着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记者:您能否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南京市是如何以人为本,体现老百姓利益的?

  罗志军:比如在建设奥体中心所在地的河西新区时涉及到拆迁,如何安排好被拆迁的老百姓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能为一个建设一个新区而造成失房、失业的平民。通过综合协调、政策调整,使拆迁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在有房子的同时,还要保证让他们在就业、生活、出行、就医等方面都配套,这点是以人为本的,要让人民看到十运会确实是他们的节日,而不是灾日。四年来,南京动迁了几万户,建了大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搞了很多社区改造、旧房出新,让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没有这四年的城市改造,几万户老百姓不可能搬进新居,解决住房问题。

  再举个例子。外秦淮河以前是条排污河。解放初期,两岸是逃荒要饭最集中的地方,一直有很多工厂排污到秦淮河,不仅使河水变得又黑又臭,还污染了城市、长江和自来水。通过几年的整治,秦淮河重现了浆声碧波影,最大受益者还是人民群众。

  南京的出租车一度问题较多,市民怨言很大。我在市民论坛上曾和百姓、出租车司机探讨。出租车是非常重要的窗口,代表个人、城市和整个南京市民的形象,这样的理念明确后,一方面表扬好的典型,一方面处罚少数害群之马,最终使整体面貌和服务上了一个台阶。若想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解决老百姓反映很强烈的问题。再比如对南京背街小巷的治理。这次借助十运会,我们加紧对背街小巷的改造,使街巷发生很大变化。还有1000多栋旧房出新,这不仅仅是外部刷新,还包括加顶和内部整治,内外整治、我们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坚持出新几百栋,不仅作沿街的,也向背街小巷延伸,让老百姓感到切身的变化,不做“面子工程”。

  另外,在十运会期间大力发动志愿者,几万志愿者在各行各业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展示新南京、文明南京人的新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教育一代代南京人成为文明人,成为敢于引领创业创新的人,引领在世界城市发展前列的人。这几年来,借助十运会,我们让南京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人民群众富裕程度、和市民的素质有了不少的提升。过去,我们举办过很多节庆,有些当时很高兴,但过去了也就忘掉了,有些当时就不满意,认为是为少数人做的,但我们十运会奋斗了四年,得到的全是老百姓的共同支持。这点恐怕也是南京人民共识最高的。

  记者: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大演练的十运会马上就要开幕了,北京奥运则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才开幕。您能否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讲几句?

  罗志军:南京作为第十届全运会的主赛场所在地,做了不少工作,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更大、水平更高、要求更高,但我认为道理一样,是不是也应该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概念贯穿于其中,因为,奥运精神也是以人为本,重在参与。现在,北京奥运的主题口号已经出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更高的层次,体现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人类愿望。我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取得成功。

  记者:十运会后,人民的节日结束,南京市在以人为本,为老百姓谋福利和全民健身方面还有什么后续计划?

  罗志军:十运会后,我们不能让老百姓产生“节过完就拉倒”的感觉。我们想让人民群众天天过节。所以,我们提出十运会后一切从零开始。比如在市容市貌上提出“天天都干净”,让南京的漂亮持续下去。我们要保持这种状态,并不断提升,不能有回潮。同样,受十运感染,南京的体育锻炼风气变浓。我们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南京掀起持续不断的健身风气,毕竟竞赛是少数人的事,而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

  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让人民继续得到节日般的享受,提出坚持和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加突出富裕和和谐的主题,围绕着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受益这样一个总目标,排出了我们的“十一五”的大概目标。总体上讲,我们经济总量要翻番,希望保持五年里总量翻番的态势,把经济、城市建设发展总体量提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十一五”,将南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安定和谐、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的都市城市。

  在今后五年里,我们仍然要把十运会激发出的创业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发扬下去,并不断弘扬,使人民永远不忘记十运会给南京带来的变化,让人民记住不仅仅是城市面貌变化,更是这种创新创业激情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变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