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载人航天扫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9:31 南方日报 | |||||||||
编者的话 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预定今日发射升空。这次壮举,将为人类飞天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章,必将载入世界载人航天史册。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 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 1961年4月,前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号载人飞船,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代表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接着奥尔德林也开始在月面行走,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先踏足月球的人。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已发射数十个载人航天器,其中包括载人飞船、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和长期运行的载人空间站,乘坐载人航天器的“太空人”超过300名。 在举世等待神州六号升空的时刻,我们编发这组稿件,以便让读者在为中国骄傲的同时,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有更深的了解。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11年写下了这句话。 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去实现人类飞天的共同梦想。 飞出地球 当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时,世界为之震惊。一夜之间“疆域”延伸到了地球之外。自此,人类飞向太空的速度前所未有: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 23天后的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成为继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4年10月12日,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乘坐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后返回。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纪录诞生。 1965年3月18日,乘坐“上升”2号飞船的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飞行中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3月16日,载有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美国“双子星座”8号在飞行中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9年1月16日,苏联联盟四号飞船与联盟五号对接成功,第一次实现了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登月之旅 飞出地球,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智力和生理极限;人类把征服太空的脚步,印在了地球以外的星球上。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信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载有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说:“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1970年4月11日,美国发射载有宇航员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的“阿波罗”13号飞船进行第3次登月飞行。飞行56小时后,飞船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宇航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的奇迹。 天上人间 丰富的太空资源和无畏的探索精神,牵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天上人间不是梦。更利于人类太空活动的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应运而生。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共飞行了175天。 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此后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服役15年后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也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07年完成。“国际空间站”是一种更先进的多舱段空间站,代表了当代空间站技术的最高水平。 前赴后继 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行程中,有22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但,勇者无畏。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没有停止。 就在事故发生的同一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把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新华社记者 黄明 计划耗资1040亿美元 试图保持领先地位 美国打造新登月计划 9月下旬,美国宇航局正式对外公布了酝酿已久的“新探索框架计划”:以宇航员2018年重返月球为第一步,进而在月球建立半永久性的航天实验基地,为人类探索火星作准备。这个耗资1040亿美元的计划,被看作美国试图保持世界航天领先地位、重振雄风的标志。 比“阿波罗计划”进步 美宇航局公布的新登月计划细节,包括用飞船把宇航员送入太空、释放着陆舱让宇航员在月球登陆等,与36年前美“阿波罗”飞船登月惊人地相似。 事实上,新登月计划在四个方面与“阿波罗计划”相比有显著进步:一是新登月计划中包括载货和载人用的两种飞船,供4名宇航员建设月球基地,而“阿波罗”飞船的着陆舱只能一次运送两名宇航员;二是大量应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航天飞机上验证过的技术,载货飞船和载人飞船大约有85%的部件都来自航天飞机;三是计划中使用的载人飞船结合了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优点,最多可以重复使用10次,而“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都是一次性设备;四是新登月计划中将大量运用新型计算机、新型轻质复合材料等近年才出现的高技术产品,而这在“阿波罗”飞船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而两个计划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如今的登月是一系列载人太空探索行动的第一步,而“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产物,美国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航天技术上的优越,在计划结束后没有进一步行动。 誓保领先地位 当今世界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航天大国拥有载人航天能力,而日本、印度、欧盟也有发展载人航天的长远规划,不过除“阿波罗”飞船曾短暂地到达月球外,迄今载人航天还没有脱离近地轨道。在月球考察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印度,都设想在下一个十年以无人探测器探索月球。此时,美国提出让宇航员再次登月、进而远征火星的计划,无疑在国际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在向国会陈述“新探索框架计划”时表示,美国未来的登月飞船结合了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两者的优势,既有航天飞机运力大、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又有宇宙飞船安全性高的长处,此外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前不久,格里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一定要在太空探索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新华社记者 陈勇 俄罗斯为登陆火星作准备 俄罗斯政府不久前通过了《2006年—2015年航天发展纲要》,计划用10年时间,向航天部门投资3050亿卢布(约合106亿美元),用以重现俄航天业的往日辉煌。 按照俄今后10年的航天发展纲要,2007年俄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实验舱,2009年向空间站发送能源舱,争取到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建设。 载人星际探索是人类航天的长远目标。研制“快速帆船”除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外,还能为载人飞赴火星和月球奠定基础。 按照俄航天发展构想,俄将先向月球和火星发射无人探测设备,以搜集科学和技术数据,确保未来星际载人飞行的安全。在可能的情况下,俄将在2015年到2020年间开展月球载人飞行,在2030年左右开展火星载人飞行。 在月球探测方面,俄有意恢复已停顿多年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久后俄将开始向月球发射不载人的自动飞行轨道站。 在火星探索方面,目前俄航天专家对火星卫星“火卫一”表现出浓厚兴趣,俄打算在2009年向“火卫一”发射“火卫一—土壤”无人探测器。俄航天部门还在考虑如何进行火星载人飞行。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正进行有关的人体模型试验,检测太空中人体受宇宙辐射的情况。从明年开始,俄生物医学研究所将进行500天的火星载人飞行模拟试验,为真正的火星登陆作准备。 新华社记者 魏忠杰 日本屡射屡败不挫航天梦 日本航天业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1970年,日本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然而由于H2火箭两次发射失败,1999年12月美国休斯公司中止了与日本方面的卫星发射合同。2002年2月,H2A火箭发射失败,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也全部取消了与日本签订的用H2A火箭发射10颗卫星的计划。 2005年2月,搭载多用途卫星的H2A火箭发射成功,为日本航天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今年3月1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披露了日本航天长期计划。这项长期计划决定把预定于2008年进行试验飞行的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改造成载人飞船。 日本还计划2006年发射探月卫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可供人停留的国际月球基地。 新华社记者 何德功 欧洲要在25年后上火星 过去,欧洲航天业一直专注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避免与美俄在载人航天和外太空探索领域竞争。如今,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不断发展,联合发展载人航天已经成为欧洲重新“崛起”的重要象征之一。作为相对于美俄的后进者,欧洲载人航天如今正急起直追,其发展目标十分远大。 欧洲航天局已制定了“路线图”:在2007年试验一种飞行速度更快的航天器,这是实现在其他星球登陆所必需的;在2010年,向火星发射无人飞船,获取火星上的物质并运回地球研究;2020年到2025年间,欧洲宇航员将登上月球,为人类在外星球生存积累经验;从2026年开始,欧洲火星登陆的准备工作将陆续完成;2030年至2035年,欧洲宇航员将登上火星。 欧航局已把未来长期发展的重心再次转向开发航天飞机。2004年5月8日,欧航局宣布成功试飞了未来欧洲航天飞机的原型样机,预计首架欧洲航天飞机将于2015年到2020年间诞生。 在外太空探索领域,“惠更斯”号探测器和“火星快车”可谓欧航局的“双子星座”。“惠更斯”号探测器搭乘美国“卡西尼”号飞船历时7年到达土星,被誉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一大里程碑。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有云和稠密大气的卫星,它很像40亿年前的地球,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开生命诞生之谜。今年1月“惠更斯”号成功登陆土卫六,为人类提供了价值非凡的图片和数据。 “火星快车”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欧航局已经利用其传回的照片给火星绘制第一份“地图”。 新华社记者 杨骏 刘向 图: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如图)和尼尔·阿姆斯特朗(头盔中影像)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并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约100米),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之间,第三位太空游客、美国富翁奥尔森昨天顺利结束10天太空旅程,平安返回地面。 2001年8月1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巴里(左)和福雷斯特进行了国际空间站外的第一个科学实验:他们将一大罐氨冷却剂安装到空间站上,并将装有750份科学样品的箱子固定在空间站外。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