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制度公平是弱势群体最好的保护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2:38 公益时报 | |||||||||
把从“计划”到“规划”的一字之变说成本届五中全会的意义,实在有点过于玩弄词章。 从十六大开始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就已经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政治纲领,某种意义上说,本届全会的基调,仍是这一精神的延续。
但远不止于此,我们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央的几次会议,主要是在理论层面定调,那么这次会议的实质,就是要从政策、从具体的规划上体现、落实、贯彻甚至是超水平地发挥这种重视民生的中国政治文化,将一种保护弱势群体的精神,贯穿到未来五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这就是新华社消息透露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在宏观政策取向上,将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而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既定大方针。 古往今来,只有国家力量,才是弱势群体的真正保护神,这已成为所有政治家的共识。但如何当好弱势群体的保护伞,如何在各种利益阶层之间进行平衡,使之和谐协调而又保障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步伐,这就考验领导者们的智慧了。 无需再作任何掩耳盗铃的蠢举,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非常严峻的时刻:用学者的话说,是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或者说是进入GDP人均1000-3000美元的矛盾激化期。 看一看官方和国际的各种统计数据,就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忧: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由10年前的2.5倍迅速扩大到今天的5至6倍,而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中国基尼系数硬是在学者们的一片警告声中,突破0.4的国际警戒位达到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而作为国家主要财政支柱的税收中,大部分是由工薪阶层支付的,富人阶层没有成为国家税收的主力。 另一方面,医疗改革失败,导致1993年至2003年,全国未获得社会医疗保险人数从9亿人增至10亿人,未获得社会医疗险比例由67.8%上升至80.7%,其中城市未获得医疗保险人数由9653万人上升至3亿人。而据权威机构测算,2003年因健康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7%左右。 教育致贫是当前另一个受到非议的重大社会问题。一般农村家庭,不要说大学,就是连高中生也供养不起。 伴随社会失衡而来的,是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日益突出的不稳定、不和谐。近十年中国刑事案件比例上升,国家为此花掉的钱,足以抵消掉GDP的7个百分点,这让政治家们不敢轻松睡觉了;而仇富情绪的不断蔓延,也足以引起先富阶层寝食难安。 有人说,我们是在劫贫济富!这对从无产阶级出身的执政党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有人因此发出了今不如昔的叹息,甚至提出了要回到从前的怪论。 新一代领导集体正是看到了这种严峻的现实,在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刻,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救世良方,要让中国这艘巨轮,回归到社会主义的准确方向。几个月前温家宝总理甚至引用了“穷人的经济学理论”来为和谐社会作注解。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社会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上第三次大的方向调整。 但我们说的回归社会主义,绝对不是要回到贫穷落后的时代;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超越历史的回归。“劫贫济富”不是社会主义,但“劫富济贫”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反对的不是结果的不平等,而是机会的不平等。我们要让弱势群体分享2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至少,我们应该给弱势群体以喘息的机会,让他们休养生息,然后再加入到市场的公平竞争中来。 正是这样,这次的“十一五”规划,强调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就成为主打特色。而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向弱势群体倾斜,将成为中国政治历史的另一转折点。而其终极目标,无疑是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我们期待,即将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将还给中国百姓一个起点的均等和制度的公平。我们期待,中国的弱势群体真正拥有自己的保护神!刘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