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美主流媒体大幅报道神六 称中国航天可赶超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3:12 世界报

  “神九”计划太空对接 中国航天超俄赶美

  本报专稿 徐冰川 石江月

  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飞船已经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总装已于日前完成,目前正在为预定的10月13日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六名航天员预计
将于近期从北京航天城出发,到达发射中心。近日来,美国众多主流媒体都对“神舟六号”发射做了大篇幅报道。

  中国:全民欢歌笑语送“神六”

  10月6日,美国太空网站综合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的一些文章,就“神舟六号”飞船的前期发射准备情况做了详细报道。

  报道称,当中国大多数人正沉浸在“十·一”国庆长假的欢歌笑语中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却忙着为“神舟六号”的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香港《文汇报》9月29日称,“十·一”长假后,搭载着“神舟六号”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将首次亮相。此前,《文汇报》还首次披露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可能时间,即最早将于10月13日点火升空。《文汇报》称:“有关部门正在为10月13日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发射窗口已经打开,但是还要根据发射中心当天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推迟发射”。这是因为天气状况及飞船的最后调试、检测都有可能影响飞船的发射。有航空专家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最初计划于去年发射,推迟到今年发射是为了做更充分的准备。

  《文汇报》引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击者的话说,“神舟六号”除了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外,与“神舟五号”外观十分相似。该篇报道称,五天的飞行任务完成后,宇航员将乘坐飞船返回舱返回,而轨道舱则继续留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的太空实验。另外,轨道舱“也能作为未来太空飞船的船坞”。

  目前,还不清楚“神舟六号”轨道舱是否能够作为“神舟七号”停留的船坞。10月10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福州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神舟九号”飞船将尝试首次与“神舟八号”轨道舱进行对接的任务。“神舟七号”可能在2007年发射,届时可能实现太空外活动实验。

  尽管中国太空官员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的许多方面还保持沉默,但是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于上个月就开始公布了一些未得到确认的飞船任务报道。其资料报道的方式与“神舟五号”的发射的报道模式十分相似。这两份香港报纸都曾在中国主要媒体和新闻机构发布最新消息之前发布过一些十分可靠准确信息。例如,《文汇报》曾首先披露了“神舟五号”最后确定的三名航天员名单,这比中国航天管理机构宣布的信息要提前一天。

  安保信息控制非常严

  9月中旬,“神舟六号”飞船就被运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文汇报》9月17日报道说,长征2号运载火箭在严密警卫的情况下,通过铁路分成几个部分运往酒泉。这些部分被垂直竖立于装配和测试车间,它与美国肯尼迪航空中心的装配车间同样著名。

  《大公报》10月3日报道,发射中心和着陆场的安全防卫十分严密。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神舟六号”发射有关的人员都受到了严格限制,通往发射中心的路都已经处于封闭状态。10月1日之前,与“神舟六号”发射无关的人员被要求离开东风航天城。航天城中的宾馆都被外来执行“神舟六号”发射任务的人员住满。

  即使持有通行证的记者,在没有军事人员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公报》记者是乘坐一辆军车,花了三个小时才到达航天城的,很显然这是惟一一种能够进入发射中心的工具。在航天城方圆35公里以内,共设立了三道戒备森严的检查站。

  主要应用于科研与和平事业的中国宇宙飞船,在飞天同时开展太空科学实验为其一大特色。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其飞天过程中都进行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医学领域、生物制药领域、航空领域、半导体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中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带来的蓬勃商机与科研投资回报更令海内外侧目。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说,“神舟六号”的科学实验包括太空医学实验,人体细胞生长实验,人体运动学实验以及营养学实验。一些遥感观测的设备也将安装到“神舟六号”飞船上进行测试。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即将升空的神舟六号将突破“做科学实验,不上人;上人,不做科学实验”的惯例,首次由太空人直接动手操作相关仪器设备。据透露,待飞船入轨后,两名太空人将由一人控制飞船,另一人从所在返回舱中“飘”到下面空间较大的轨道舱,完成对地观察、太空种子实验、人体细胞生长等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堪称本次飞行的一大亮点。

  美国同行关注中国太空之行

  “月球上的下一个脚印很可能是中国的!”“发现”号宇航员安德鲁·托马斯10月3日在东京访问时一语惊四座。

  就在世界各方都在关注着中国的“神舟六号”的时候,美国的同行也密切注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动静。美国宇航局4名资深宇航员,也就是完成上次“重返太空”辉煌使命的“发现”号机组人员中的四位近日访问了日本航空宇宙探索局,在日本东京访问时,他们总是提及中国像火箭一样起飞的航天事业。在东京的一次发言中,“发现”号前任务专家安德鲁·托马斯更声称,中国甚至可能赶超美国,成为21世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对此,《悉尼先驱晨报》认为,中国的“神舟六号”使美国备感压力,所以美国才会反复重申自己的重新登月计划,并派出强悍宇航队伍访问日本。

  美国媒体对“神六”的关注度恐怕是所有外国媒体中最高的。从“神六”报道拉开以后,美国媒体就对“神六”多有偏爱,总是在各式各样的报纸杂志上出现“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六号”的字眼。毫无意外,美国《太空每日新闻》10月6日又对“神六”进行了报道,不过这次是穿过“神六”看到了背后的“商业效益”。

  以下是《太空每日新闻》的报道:“载人航天力量的天平已经偏转,中国正在宇航员轨道运行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第三支稳固力量,而美国却还在为不远的将来苦苦挣扎。同时在中国内部,这种力量也在偏转。商业理念成为‘神舟’项目资金来源和继续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商业太空旅行已经被人们接受。‘神舟’将来也可能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这会是多远的将来,要由许多因素决定。待中国再进行几次航天使命,载人航天飞行力量的天平将偏向何方才会见分晓。”

  美国太空专家眼中的中国飞天目标

  《科学美国人》杂志曾经发表了美国航天专家杰姆斯·奥贝格(作为资深雇员在位于休斯顿的NASA任务控制中心工作了22年)的文章,深入论述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文章认为,中国的太空雄心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一枚长征火箭将这个国家的第一颗卫星送入了轨道(这颗直径一米的飞行器在环绕地球时发送爱国歌曲《东方红》)。

  文章称,1999年神舟号的第一次不载人飞行促进了民族自豪感的大释放。此外,中国把太空技术看作是快速获得与西方和日本相当的技术的关键。中国的计划是在一个狭窄的技术基础上,建设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立太空能力。中国将集中力量于能够与其他国家的成就相媲美然后超越之的特定领域,而不是发展一套广泛的空天技术——就象美国已经做的那样。

  尽管中国仍然远不能向美国的太空地位挑战,但它心里可能有更多的可实现目标。如果正在进行一场新太空竞赛,它是处于第二位的。俄罗斯的太空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后衰退了,现在其能力只是通过对西方顾客的巨大商业销售额而得以保持。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太空计划已经开始使欧洲航天局黯然失色,后者没有向轨道输送宇航员,但在发射无人商业卫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航天局面临其成员国家的政治觉醒,并且削减了它的太空研究预算。太空飞行专家和作家哈维说,中国可能在今后五年内赶上欧洲航天局的发射率(每年大约10次发射)。“欧洲的发射将主要是商业和科学方面的,然而中国将集中在应用卫星(包括天气和侦察卫星)及其载人计划,”哈维评价说。2001年,退休的欧洲航天局科学部主任罗吉尔·莫里斯·博内称,欧洲政府必须作出政治决定,花钱维持欧洲航天局在太空研究方面第二等级的位置(仅次于美国)。博内警告说,中国将在十年内超过欧洲。

  一些太空专家也同意,中国追赶欧洲和俄国的决心和动力是完全可信的。

  根据诸如哈维等太空专家的说法,把宇航员送入轨道,将足以使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中国。“将会有一种感觉,认为这个国家已经达到了太空超级大国的地位,它总体上会给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实施其太空计划的目标显然跟美国、俄国或欧洲不一样。从已经建造的硬件设施和到位的基础设施来判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看来显然想在太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