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神六飞天 举世瞩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22:51 央视《焦点访谈》 | |||||||||
央视《焦点访谈》10月12日播出节目《神六飞天 举世瞩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今天上午9点整,真可以说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航天员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成功的飞向太空。今天,您或许一直在关
张自力 记者: 这里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在是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上午9点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正乘坐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期盼和祝福飞向太空。 解说: 神舟六号顺利升空,让我们再来回顾英雄出征的时刻。 张自力 记者: 这里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这座公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问天阁”。两年前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正是从这里出发,圆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今天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也将从这里出发赶赴飞船的发射场地,再续中国人的问天之旅。 费俊龙: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 总指挥长:出发。 费俊龙、聂海胜:是。 指挥员:10、9、8、7、6、5、4、3、2、1,点火,起飞。 画面(发射场景2) 解说: 9点02分39秒,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分离。 9点09分43秒,火箭和飞船分离,飞船准确入轨。 大家看到的这两个镜头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没有看到的,这两个画面都是由安装在火箭箭体上两组特殊的摄像镜头拍摄的,它们分别被安装在火箭的中部和顶部,这次安装的两组摄像头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这样美丽的画面,也能让科研人员更清楚的观测到火箭的运行情况。 李玉强 记者: 据了解,这枚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火箭和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除了多了这两组摄像头之外,还有17处的改变,那么这17处的改变使这枚火箭更安全、更可靠,同时也更舒适。 刘宇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一些改动的话,主要是为了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还有一条就是增加航天员飞行的舒适性。 解说: 今天,我们的航天员乘坐的这枚更舒适的火箭在9点21分进入了预定轨道,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第五圈时变轨成功,飞船由椭圆形轨道进入圆形轨道,这意味着神舟六号飞船飞行任务的真正开始。 胡世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今天,你们都高兴地看到我们已经有两个航天员安全地进入了巡航轨道,船、箭已经正常分离了,这里我很有把握地跟你说我们的飞船是很好的,我跟航天员说了“你们可以尽情地在上面观赏我们美丽的地球,可以给我们照一些很好的照片拿下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第一期的工程结束了,我们可以进行更多人、更多天的活动。 解说: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开始起步,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突破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从神舟一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再到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安全送回地面,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这次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开始起步。 李玉强 记者: 这次“神六”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神舟六号可以说是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实验,所以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次是上两名航天员,要飞行多天,也就是进行多人、多天的,而且他们要穿舱,就从返回舱出来到轨道舱。 解说: 今天下午17点30分,航天员费俊龙开始进入轨道舱。 李玉强 记者: 我们现在可以从大屏上看到飞船已经飞行了第六圈了,这个时候航天员已经打开了舱门,进入了轨道舱。 我们现在看到航天员已经进入轨道舱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张柏楠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这意味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的最显著的差距就是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开始了在轨道舱的实验和生活。 解说: 轨道舱能否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航天员在轨道舱里的生活和工作会对飞船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永志: 来回人的一走动,在飞船里,对船的姿态它是有影响的,你一动,那小船不大,8米长,不到3米宽,它是一个漂浮状态,你使劲脚一蹬,它就得运动,姿态就变,甚至你劲大了把船弄翻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姿态控制规律是什么,我们这套姿态控制方式能不能稳定住,你怎么动,我的船也不会翻,这都有待考验,这都是关键技术。但是地面还无法实验、无法验证,在地面对地球引力无处不在,你无法摆脱它,它造不成一个长时间的失重环境,所以只有上天做,上天做这一次就是机会,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 这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较我国以往的航天实验有三大特点:一是多人、多天载人的航天飞行;二是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三是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科学实验,为了保证飞船的安全可靠,科研人员在地面上已经做了处分的准备。 李玉强 记者: 这个是一个飞行训练模拟器,我进的这里边是轨道舱的一个模拟器,那么这里跟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是完全一样的,包括这些装置,这装置后边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装置的材料和颜色都是完全一样的。 邓一兵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第一个就是咱们可以看到的这个设备,这个设备是叫供气调压,供气调压这么一个设备。 李玉强 记者: 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邓一兵: 这个设备主要就是来保证舱内航天员大气有合适的氧分压,另外还有一个合适的总压力。这个装置也是用来进行大气控制的,它是由一个风机和两个净化罐来进行控制的。 解说: 9点35分,地面的医监医生和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天地通话。 医监医生: 02,我是医监医生。 02: 02到。 医监医生: 从地面观察你状况很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你自我感觉怎样? 02: 我感觉良好,完毕。 医监医生: 明白。 李玉强 记者: 这个通话每天要进行几次呢? 盖宇清 航天员系统医监医保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 我们每名航天员每天大概有规定的是两次通话,一次相对简单,简单问一下,然后有一次是比较详细地检查。 解说: 地面的医生不仅可以通过通话来掌握航天员在天上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设备随时检测航天员的体温、血压等各种生命体征。 李玉强 记者: 这些生理数据信号是通过什么方式传下来的呢? 韦明 航天员系统医监设备分系统第六研究室副主任: 这个主要是通过生理信号测试背心,就是航天员贴身穿着,这个上面就固定了一些像心电、呼吸、体温的一些电极。 李玉强 记者: 航天员贴身要穿这样一个背心吗? 韦明: 对。 李玉强 记者: 两个航天员都要穿这个背心? 韦明: 对对对,他们每个人穿一件,然后通过这个上面的电极,然后再通过一些电缆,连接到我们舱内的一些设备上,然后再通过整个遥测传送到地面。 李玉强 记者: 航天员要贴身穿它,那这个东西睡觉的时候会不会硌呢? 韦明: 不会的,因为在空间飞行的时候,在失重的状态下,在睡眠的时候人也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不会硌到航天员的身体。 解说: 第一次真正的漂在空中,第一次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这许多的第一次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的飞行充满了期待。 演播室主持人: “神六”的太空之旅比起“神五”来说似乎更加让我们充满期待,航天员第一次走进轨道舱是什么样的感觉?在多天的太空飞行中他们怎么生活?两个人如何交流?经历多次的昼夜更替对他们的心理有没有影响?这些我们都将在这几天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持续不断的为您报道。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