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过后神舟飞天 气象中心没预报降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2:41 新京报 | |||||||||
本报酒泉电(特派记者廖卫华王姝宋书良钟亿军)西北戈壁滩上,一场飞雪过后,神舟再度飞天,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随着零号指挥员最后一道指令,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一同出征太空。 昨日清晨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突然飘起雪花。根据气象预报,昨天上午的高空风和气温条件完全符合发射条件。中国载人航天指挥部决定按照既定方案准时发射。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有信心圆满完成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凌晨6时15分,2名航天员乘坐电梯登上塔架,进入返回舱。此时,发射架下灯火通明,划破了戈壁的夜色。 8时许,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等领导同志分别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发射实况。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航天员出征仪式。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飞行梯队的6名航天员。温家宝说,今天,你们驾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必将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相信你们一定会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9时整,随着“点火”的口令声,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承载着神舟六号飞船和两名航天员飞向太空。 9时30分,当神舟六号入轨3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计算专家就算出了飞船的初轨、入轨相关参数与预定轨道值比对,并判定卫星已准确入轨。 9点34分许,太空中传来了两位航天员“感觉良好,一切正常”的消息。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消息传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胡锦涛等与现场工作人员亲切握手,热烈祝贺发射成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温家宝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表示祝贺。温家宝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准确入轨,迈出了这次航天飞行极为重要关键的一步。他预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现场直击 惊心动魄的583秒 神舟六号发射牵动全国上下,最终船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昨天上午将近9时,雪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温有些低。但此时,对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来说,犹如神箭在弦。 “10、9、8、7、6、5、4、3、2、1,点火1昨天上午9时整,随着零号指挥员郭保新最后一道指令,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一声长吼,在一阵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冲蓝天。顿时,桔红色的烈焰翻滚腾跃,腾飞的火箭喷射出的尾焰划出一道闪亮的轨迹。 组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器官”在这一刻全部激活———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图像、数字不停闪烁。分布在三大洋上的4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和陆上的9个测控站,就要开始一场捕捉“神舟”信息的接力长跑;酒泉指控中心,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盯着屏幕。 4秒钟后,这个重达479吨的庞然大物离开了发射台。熊熊燃烧的火箭尾焰把屏幕染成了橘红色。 第12秒,距地面211米的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拐了一个4到5度的小弯。 弯度越来越大,穿过低云薄雾,火箭在天幕上划出了一道亮白色的弧线。 线条还未散去,聚集在发射场周围的人们,已无法再用目光跟随加速飞行的火箭。 第200秒,整流罩上的32把锁同时开启,两瓣罩体落入空中,露出“襁褓”里的飞船。此时,第二级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飞船的舷窗一下子亮了。来自110公里高空的光线,第一次映在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脸上。 第583秒,火箭迎来了它最后的辉煌。 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六号飞船以每秒7.5公里的速度,在我国黄海上空200公里高处进入预定轨道。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 综合新华社本报特派记者 廖卫华 王姝 宋书良 报道 ■天气预报 天气“只差一点没报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称,温度太低导致雨变成了雪 本报酒泉电(特派记者 廖卫华 王姝 宋书良)“只差一点没报准,得不了100分。因为温度太低,雨变成了雪。”昨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刘汉涛说。 昨日凌晨,航天城雨雪交加。“天气预报怎么搞的,这么大的雪,怎么没报出来?神六怎么上天?”前来为航天员送行的群众一脸焦急。至6时许,风和雪突然一起停了下来。 “跟我们预测的一样,我知道早上有一个降水过程,持续最多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发射。”刘汉涛说,神六转运时,他们预测到高空风从当日下午将拼命刮,所以,转运时间提前了约1个小时;发射时,高空风一直刮到前夜子时,“当时的心理压力,常人无法想象。”他说,当时的天气条件表明,火箭万万不可上天。可是,他们综合多方面资料,认为风一定会在子夜左右降下来,发射时段,风力对火箭造不成任何伤害。所以,他们没有提出延迟发射的建议。 ■花絮 火箭装“神眼”“直播”飞行路 昨天,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说,此次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刘竹生说,以往火箭发射时,科研人员只能通过遥测数据判读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表现,不能直观地观测火箭的飞行状态和各种分离动作。这次发射神舟六号飞船,长征二号F火箭第一次用上了这一技术。” 他介绍,这次安装的图像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火箭起飞后,火箭的助推器分离、芯级火箭的分离、整流罩的分离、火箭与飞船的分离,都能被这两只“神眼”看得一清二楚,从而使科研人员更好地判断火箭飞行状态。 本报特派记者 廖卫华 王姝 宋书良 酒泉报道 火箭掉碎片其实是“棉衣”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时,人们从电视画面或是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身上在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据新华社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