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十运会开幕式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39 重庆晚报

  人人都说江南好,古今风情今来晓……伴随着柔柔似水的《和谐交响》,南京的奥体中心在万千霓虹灯影下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一次让人翘首的开幕式,不仅是为江苏人“十全十美”的承诺,更是为了三年后的北京,当全运被赋予奥运预演的意义时,开幕式已经不再简单形式。

  如果说秋夜斑斓的南京城像花灯,那么昨晚的奥体就像火,当韦唯和蔡国庆两位属于一代人的歌手唱响十运主题曲《让时代为我们喝彩》时,高潮来临的奥体中万千人心头无比嘹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生命的跑道,为时代竞赛,为我们自己喝彩。

  创造历史是人,铸造辉煌的也是人,在迷幻灯光的掩映下,无数形神迥异的男男女女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上将辉煌和历史的创造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石破天惊》、《世纪铸造》、《鼓舞东方》,像后羿那样不知疲倦;像精卫那样无畏无惧;巨大的世纪中华宝鼎破土而出,象征着伟大中华民族的过去——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创造历史。

  传说中像雅典奥运开幕式那幕注入了2800吨水的蓝色爱琴海盛景没有出现在南京奥体中,千百年来同样靠“水”闻名的江南水乡呈现出的是更小家碧玉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一幅水乡江南图中,波光粼粼的浅水更是永远江南的象征。“在这暮霭荷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浆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中去呢……”,画舫中的秦淮江南景,仿佛让人坠入朱自清那脍炙人口的美文中。景色秀丽,那是永远的江南,浆声灯影中的江南,十里秦淮,天上人间。江南美景永远不会变,现代江南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幅现代的时代节奏中,展现出了当代江南的发展速度,这才是保持江南永久魅力的动力。

  江南好,神州大地更是风雷齐动,从引人入胜的五环情结,到华夏人万众一心的开创新世纪,银剑出鞘,所向披靡,在刀光剑影中,象征未来的巨大机器人腾空而起,手持着象征华夏文明,科技的火种,点燃熊熊的十运圣火。

  秋风中,火苗簇动;歌声中,人声鼎沸。十运来了,为了明天,为了08,一个永恒的梦想,在美轮美奂的时代中,为我们喝彩!

  首席记者 王印毅 (本报南京专电)观点:遗憾成贡献

  流光溢彩、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有朱自清的《浆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味道,同样不乏《神州雄风》的气势。

  开幕式一幅唯美的图画,这不仅是来自国家歌舞团的艺术总监陈维亚自我追求的诠释,更是江苏人为三年后的北京搭起的一座桥梁。当过去的全运会团体操式的传统模式被眼前这幅金陵美景取代时,我们可以意识到,从南京到北京,绝对不再是个空泛的概念。

  预演08已经落地,不管那些无视全运的人将“全运无意义”说得再头头是道,在08的旗帜下,十运就该“小题大做”。谋全局而谋一役,相信精明的江苏人不会傻到为一次没有长远价值的开幕式而靡费重金的。

  十运就是奥运的彩排,这已经是如今秦淮边的统一的声音。既然是彩排,就允许有瑕疵。毕竟北京在从南京十运汲取经验的同时,同样要发现不足,全运只是全国的,奥运是整个世界的,南京的不足正好给北京提醒。所以,像昨晚这样一台接轨奥运的开幕式,自然有许多值得08北京改进的东西。比如似乎缺乏历史特色,和雅典一样,南京是一座极具历史沉淀的城市,但在这次开幕式中并没表现出来。北京更不缺历史厚重,三年后,我们应让全世界人像从雅典奥运开幕式中体会雅典历史那样感受北京。

  形美神不似,南京十运开幕式留下了一点遗憾,但这其实正是南京的贡献,也正是北京需要的,08的北京,我们需要一出能够更有城市特色的开幕式,让五大洲人看了就能一目了然,哦,这就是北京。

  王印毅[金陵妙语]

  “在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西班牙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南京中山陵参观时“遭遇”多名西班牙人索要签名和合影时发出如此“惊叹”。

  “我老早就相信它一定会成功的,就像我在比赛中觉得自己肯定会成功一样。”

  ——陈艳青在得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后打了如此“朴实”的一个比方。

  “谁赢谁输还是看得懂的。”

  ——女足比赛现场异常冷清,一位50岁上下的农妇在观看比赛时说。[数字开幕式]

  3000万:本次开幕式文艺演出设计独到新颖。据透露,本次文艺演出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

  10万:宏大的开幕式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人气,据粗略统计,12日约有10万人汇聚奥体中心,见证了十运开幕。

  8000:开幕式文艺演出只有8000人,在近几届全运会上是最少的。

  180:开幕式从7点10分始,共历时180分钟,文艺演出约80分钟。

  2:参加本次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演员和群众,从8月初就开始进行排练,2个月的辛苦和努力,换来了昨晚的演出。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