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神六上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38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酒泉]神六发射583秒

  箭在弦上。

  “50秒、30秒……”零号指挥员郭保新的口令在空旷的大漠发射场响起时,中国屏住了呼吸。

  2005年10月1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温:3摄氏度。风速:西北风6—8米/秒。黎明前的一场雪没有在戈壁滩上留下任何痕迹。

  8时59分10秒,4组长臂般的黄色摆杆向一侧打开,如同母亲松开了环拥在怀中的孩子。58.3米的船箭组合体毫无羁绊地矗立在97米的发射架旁。

  倒计时指向0秒。“点火1水火交融之中,轰鸣声震耳欲聋。

  组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器官”在这一刻全部激活——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图像、数字不停闪烁。分布在三大洋上的4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和陆上的9个测控站,就要开始一场捕捉“神舟”信息的接力长跑。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和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同时启动。东风、银川、榆林、邯郸,在陆上各应急搜救点,救生大队大队长朱亚斌和他的同事们严阵以待。上升段里航天员一旦实施逃逸,这支被直升机和特种车辆全副武装的队伍将在第一时间里对航天员展开搜索和救护……

  4秒钟后,这个重达479吨的庞然大物离开了发射台。

  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只有靠“坐在火箭箭体上往下看”这个不可能的动作才能收入眼底的画面,实时传回地面。

  第12秒,距地面211米的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拐了一个小弯。有些低云的天幕上,划出了一道亮白色的弧线。

  线条还未散去,聚集在发射场周围的人们,已无法再用目光跟随加速飞行的火箭。

  第120秒,火箭抛掉了顶部身高8米、状如避雷针的逃逸塔。

  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

  第200秒,整流罩上的32把锁同时开启,两瓣罩体落入空中,露出“襁褓”里的飞船。

  飞船的舷窗一下子亮了。来自110公里高空的光线,第一次映在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脸上。

  第583秒,火箭迎来了它最后的辉煌。杨利伟是这样形容两年前他所经历的这一刻的:“‘砰’的一声,然后陷入一片寂静。”

  此时,杨利伟的两位战友正在聆听着同样的天籁之音。

  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六号飞船以每秒7.5公里的速度,在我国黄海上空200公里高处进入预定轨道。

  583秒激情飞行,火箭在完成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使命后,以坠落的方式完美谢幕。

  费俊龙和聂海胜开始了他们的第一天太空之旅。新华社记者贾永白瑞雪徐壮志(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

  [北京]精测妙控送“神舟”

  8时59分,神舟六号飞船发射进入一分钟准备。与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远隔千里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厅内的气氛,骤然间紧张起来。

  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从各测控站传来的火箭和飞船的飞行参数。

  “10,9,8,7,6,5……”扬声器里传来发射场的读秒声。飞控大厅里,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地数着。

  伴随着天摇地动般的剧烈轰鸣,长征2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直插云天。

  来自各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上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飞控中心,洪亮有力的报告声接连响起:“发现目标1“跟踪正常1

  发射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入轨。大厅里再次传来航天员的报告:“神舟六号报告,船箭正常分离。完毕1

  14秒钟后,一串长长的数据注入计算机。遥控机房内,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第一条极其关键的指令。

  9时39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大厅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大洋]远望号海上测控神六

  

  (通讯员高峰刘海燕郭宇鹏记者解悦)远在三大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的我国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已经成功测控了神六入轨。

  记者昨天连线采访了江阴基地的部分专家。据介绍,远望一号船布阵日本海,将主要完成飞船入轨后太阳帆板展开控制和飞船轨道计算任务;远望二号船布阵南太平洋,主要完成飞船入轨后工况处理、变轨控制和留轨段的测控支持任务;远望三号船布阵南大西洋,主要完成飞船返回段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点火控制任务;远望四号布阵印度洋,主要弥补多个测控通信盲圈。同时,远望号测量船还为北京中心与飞船之间提供图像和话音传输通道,为地面与航天员通话提供支持。

  [对话]掌声歌声天地间响起

  12日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航天员费俊龙的妻子王洁、14岁的儿子费迪,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11岁的女儿聂天翔,正在静候着与太空中遨游的亲人天地通话。

  21时32分,飞行调度员的声音在大厅内响起:“神舟六号注意,下面由你们的亲人与你们通话。”

  “小费,你好,我是王洁。”

  “你好,我听到你声音了。”

  “小费,祝你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你的光荣任务,胜利凯旋。”

  “我一定完成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亲友们、向祖国人民汇报。”

  费迪从妈妈手中接过话筒:“爸,你好。”

  “你好。”

  “失重的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

  “爸爸,我等待你回来和我一块钓鱼。”

  “好的。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地球,把它拍回来跟你一起欣赏,好吗?”

  在王洁身后酝酿多时的聂捷琳走上前来:“海胜,我是捷琳。今天早上,发射场飘了雪花。我看见你带着自信、带着微笑踏上了通往太空的征程。作为妻子,感到十分的放心,同时又有一点心疼。此时此刻你感觉好吗?”

  “感觉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海胜,你知道吗,再过两个半小时就是你41岁生日了。在此,我非常想对你说,好运海胜,好运神六1

  “谢谢你1

  “海胜,孩子有话想跟你说。”

  “哎,女儿,你好。”

  “祝你生日快乐,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聂天翔沉默片刻,突然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全场鼓掌应和。远在太空中的聂海胜轻轻擦了一下眼睛。

  不知不觉中,飞船就要飞出这一阶段的测控范围。聂天翔还有些不舍地抓着话筒:“我从大屏幕上看见你在笑,很开心吧?”

  “哈哈,对,这边的感觉很美妙,地球很美丽。再见1大厅内围成一圈的科技人员热烈鼓掌……

  新华社记者曹智孙彦新田兆运

  [家乡]费家小院随飞船升空沸腾

  昨日上午9时整,在费俊龙的家乡——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费家滨,全家人放鞭炮进行庆祝。当地百姓说,费俊龙是巴城,是昆山,是整个江苏,是全中国的光荣。

  “上天空费尽心血为俊杰,登神舟飞龙在天喜人间”,嵌入费俊龙名字的对联挂在门前,前来祝贺的乡亲喜气洋洋。清晨7时不到,费家小院落就挤满了人。

  费俊龙的二姐夫黄建明专门捉来了几十只大闸蟹,一股脑堆在桌上。“给大家吃的。来了这么多人。”这真是有风味的庆祝。大闸蟹也是费俊龙最喜欢吃的,一次能消灭四五只。

  早早地,费俊龙的亲属们就坐定在电视机前,等待飞船起飞的一刻。费俊龙84岁高龄的姨奶也来了,亲戚们要聚在一起看直播。厅堂外也摆上了一台电视机。小院里人头攒动。

  昆山市、苏州市和苏州军分区的主要领导都前来费家慰问。费俊龙的父母——朴实的费长宝夫妇紧紧地把鲜花捧在胸前。

  费俊龙的二姐夫黄建明可以算得上是费家的“新闻发言人”。他说,“中国科学这样发达,尤其航天领域,在全球都走在前列,肯定没问题。何况还有神五成功的先例。但在我们心里,多少是会担忧的,只有他从太空回来了,我们才能安心。”

  [回放]神六飞天全记录(第一天)

  9时0分0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成功。

  9时0分5秒: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9时02分:点火后第120秒,火箭成功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的第一个分离动作。

  9时10分: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火箭工作完成。

  9时12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9时33分:地面医监医生首次与航天员通话。航天员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时,北京航天飞控大厅内响起掌声。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1时05分:航天员向地面报告完成第一次太空进餐。

  15时30分:飞船进入第五圈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已把变轨参数传输到飞船,变轨地面工作就绪。

  16时03分32秒:神舟六号成功变轨。17时11分:飞船已进入“远望”四号测量船的测控区内。航天员和地面指挥人员核对了返回舱和轨道舱的压力,为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做准备。

  17时31分:费俊龙进入轨道舱,聂海胜向镜头竖起大拇指。

  21时30分:两位航天员都回到了返回舱,身着蓝色的工作服。

  21时32分:两位航天员与家人天地通话。21点39分:两位航天员与家人的天地通话结束。

  [讲述]“我忙不迭地按动快门”

  来自南京28研究所设备制造部主任赵亚维前天奔赴酒泉基地观摩神六的发射,昨天上午9点,飞船刚一升空,赵亚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现场给记者打来电话,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

  赵亚维是前两天到达发射基地的,他介绍,昨天清晨5点多,他就起床出门了。突然飘飞的小雪让酒泉的空气湿润了很多,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匆匆忙忙的人群。

  “6点半的时候,我到达观摩地点,并且成了离发射塔最近的一批观摩人员,距离发射塔只有1.5公里。8点钟,天刚刚放亮,发射塔附近的工作人员有序撤离,两名宇航员进入舱内工作了,此时,飞船外面的护罩还没有打开。广播员开始播报倒计时时间了,最后一分钟,播音员的声音激动起来。飞船升空的一刹那,地面仿佛都在颤抖。现场掌声雷动,很多人忙着拍照,留下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赵亚维说,“我也忙不迭地用数码相机拍下飞船升空的场景。”

  飞船升空大约半小时后,赵亚维还和一群观摩人员来到发射塔下,观看已经变得焦黑的底座和还散发微热的发射塔。

  南京日报记者毛庆实习生梁轶群(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