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专家称神六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记者郑蔚报道

  本报讯昨天上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记者连线采访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上海航天局局长袁洁。也许是通信线路过分繁忙,起先我们的通话效果很不理想。袁洁以航天人特有的谨慎,对记者说:开局顺利只是第一步,只有最后返回成功,才能说这次“神舟六号”任务是圆满完成了。他说:两位航天员还没有安全返回,考验还在后面。

  上海航天为“神六”飞船承担的任务仍同“神五”相似,即主要包括推进舱的结构和总装、推进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大部分(话音和图像设备等)、配电设备等的研制。这些设备,在“神六”发射过程中经受的考验怎么样?

  袁洁告诉我们,“神六”虽然已经发射成功,但还面临着诸多考验。在12日晚上,“神六”在太空要面临数次变轨。变轨使用的变轨

发动机,就是上海航天研制的。还有返回舱着陆缓冲发动机等,也是上海航天的产品。万一原定的返回地面时间遭遇恶劣天气,“神六”也有可能提前或推后返回时间。这些变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上海航天研制的产品都是严峻的考验。

  上午的发射一结束,上海航天试验队副总指挥秦文波下午就飞往北京航天发射指挥中心。记者本来想等他晚上“休息”时才打他的手机,不料直到昨天晚上10时,他仍在发射指挥中心参加值班。秦文波也同样非常谨慎,在他冷静的话语里,记者几乎感觉不到“大战后的喜悦”。他只告诉记者,必须24小时在指挥中心值班,直到航天员顺利返回着陆常他用强调的语气说: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昨天晚上9时30分,上海媒体观摩团的代表顺利回到上海。上海航天载人飞船项目技术顾问、老专家施金苗也乘飞机回到了上海。在虹桥机场,记者采访了施总。

  施总告诉记者,今年“神六”作出的110项改进中,有部分就属于上海航天分管的研制范围。他说,观众之所以能通过

电视直播看到太空中两名航天员在舱内的一举一动,关键就归功于上海航天制造的飞船图像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发挥了作用。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