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辉煌时刻 共同见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一份《号外》,见证了“神六”升空辉煌一刻。昨日上午“神六”成功发射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组织旗下主要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日报和东方早报,在第一时间出版了3万份《号外》。为了尽快把《号外》送到广大读者手中,本报近30名采编及经营人员分赴复旦大学、松江大学城、华山医院、人民广尝上海火车站和虹桥机场等地,送出了珍贵的《号外》。

  【复旦大学】

  记者钟慧报道——

  女生拍下这一幕

  12日上午9点半左右,复旦大学的学子们上完第二节课,陆续走出教学楼,本报青年记者捧着《号外》迎上前去。“啊,发射成功了!太棒了1一位男生接过号外,回头向同伴挥了挥手里的报纸。他的同伴们几步赶上来,纷纷向我们索要号外。一位中文系的韩国留学生也要了一份,还用标准的中文说了一句“谢谢”。

  在复旦大学的正门口,新闻系的学生正在上新闻摄影实践课。他们接过《号外》兴奋地开始传阅议论。一位女生灵机一动,举起了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她说:“‘神六’发射成功是祖国的骄傲,我想我今天拍下的照片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松江大学城】

  记者陆静斐报道——

  停下课来看直播

  “‘神六’发射成功了!太好了!再给我一张吧,多有纪念意义啊1一进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一群正在上体育课的俄语系学生看到我们手持“神六”成功发射的《号外》,兴奋地围了上来。俄语系04级1班的程月一下子要了两份,她说一份带去给宿舍同学看,一份留给自己做纪念。“因为要上课无法看直播,幸好这份号外让我们及时得到好消息,没有错过这历史性的一刻1

  “哦——耶1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的教学楼内,英语学院03级9班的课堂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太激动了,我把手都拍红了。”大学生刘宁笑着说。由于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点15分,同学们大多为无法收看“神六”发射的直播而有些遗憾。没想到课上到一半时,英语老师停下来看了看表,体贴地打开教室里的电视机。“当时离发射只有20秒了,我们大气都不敢出,使劲盯着电视屏幕。‘神六’升空的一刹那,真是太壮观了1‘神六’发射成功,同学们举着我们及时送到的《号外》欢呼雀跃!

  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可以给我一些号外,让我帮着一起发吗?”热情的师生越聚越多,工商管理系0409班的吴健看到我们一时忙不过来,主动要求当我们的义务送报员。不一会儿,又有五六名学生主动要求加入我们的《号外》发放队伍。“‘神六’发射成功的消息,能通过我的手及时发放出去,我觉得很自豪1管理学院04级周伟文手捧《号外》满脸笑容。

  【华山医院】

  记者施嘉奇邵岭报道——

  老设计师热泪满眶

  一拿到《号外》,73岁的张希良顿时激动地流下眼泪。这位曾经参与长征三号火箭设计的老人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如今中风虽然夺去了他言语和行动能力,但躺在华山医院病房内,坚强的老人依然用热泪述说着自己对航天、对祖国最炙热的情感。

  早上9点15分,文汇报记者们在华山医院门诊和病房内发放着“‘神六’成功发射”的《号外》,处处感受着市民欢快的心情。素不相识的候诊者因《号外》而攀谈起来,躺在病床的人因“神六”飞天而鼓掌,还有人拿着《号外》告诉医生:“中国人可以飞天,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因糖尿病而住院的彭治福老人从早上7点就将收音机捧在胸前。这位曾经在蓝天翱翔了35年的歼击机飞行员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他说:“航天员就选拔自我们的歼击机飞行员,我为他们自豪。”

  东华大学卫生科的离休医生伊里是看完电视直播再赶来医院拿药的。尽管已得知发射成功的消息,但她还是难抑激动之情,捧着《号外》看了又看,一遍遍地对记者表示:“太高兴了!太高兴了1眼科门诊护士薛玲娣向记者要了两份号外,她说:“我丈夫也是搞航天的,让文汇报的《号外》给他留个纪念吧。”

  【人民广晨

  见习记者樊丽萍报道——

  孩子笑老人乐

  在人潮涌动的人民广场,行人们停下匆匆的脚步,纷纷领取刊发以“‘神六’成功发射”为主题的《号外》。“哇.神六’发射成功了,真是太好了1正在上海博物馆门口排队进场的上海汇知中学六年级2班的同学们接过《号外》时兴奋地说。他们争相传阅着报纸,有的还高兴地举起双手,挥舞着《号外》。喜悦与兴奋,激动与自豪,一个个生动的表情凝聚在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

  年过六旬的何炳炎先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看到《号外》上的好消息,他激动地说:“中国人了不起啊!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看到代表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1何先生的话道出了很多过路行人的心声。鹤发童颜的雕刻艺术家周长兴先生怀揣着《号外》,和他的朋友们道说着《号外》的特殊意义:“这张报纸很有纪念和收藏价值。”

  【上海火车站】

  罗莉芳记者陈琦芳报道——

  老外夫妇竖起拇指

  九点过后,熙熙攘攘的上海火车站广场上,行色匆匆的旅客都收到了本报记者发的《号外》。尽管手里都提着行李,但当记者递上醒目的“‘神六’成功发射”的《号外》时,不少人还是腾出手来欣喜地接过报纸,不约而同地感叹:“太好了!太激动了1

  来自西班牙的洛佩兹夫妇在软席候车室接过了报纸,他们是通过《号外》才知道刚刚发生的这一盛事。虽然还不是很熟悉中文,但是从周围人的兴奋神情中,这对老外读出了其中的意义,和大家分享着共同的喜悦,显得异常兴奋,对着《号外》上的神舟六号照片不断竖大拇指,并通过懂西班牙语的中国朋友告诉记者:“‘神六’,了不起1

  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老教授看到号外后第一句话就是:“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1

  【虹桥机晨

  记者王磊报道——

  全中国应为之骄傲

  在虹桥机场,看到《号外》,知道一个小时前“神六”成功发射,来自以色列的山姆先生笑着说:“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是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全中国都应该为之骄傲。祝贺你们1一对来自北京的青年夫妇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关心“神六”的新闻,刚下飞机拿到《号外》得知成功发射的消息,他们都很激动:“这次‘神六’搭载两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比‘神五’要长许多,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不断进步1

  人民广场的一群小朋友在欣喜地阅看本报印发的“神六”《号外》。本报记者谢震霖摄

  “神六”成功发射后,上外的学生们欢呼雀跃。本报实习生周子玺摄

  在新客站候车的外宾喜看《号外》。本报记者刘定传摄

辉煌时刻
辉煌时刻
辉煌时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