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问飞天 揭晓“登天”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8:37 东南早报

  对“天”的向往,中华民族坚定而又执著。当日历翻到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来自嫦娥故乡的访客———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我们边研制边进行空间试验,从每次飞行中得到新的东西。中华民族“一步登天”之路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

  一问曙光号“夭折”?

  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有一个如今很少有人知晓的载人航天计划。1970年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时,人们为实现当时的政治理想而决心制造出载人飞船。很快那艘还没诞生的飞船就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曙光号。然而真正动起手来,航天人方知制造载人的火箭和飞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比他们此时手上仅有的“长征一号”火箭大数倍推进力的巨大差距,以及飞船系统的复杂程度让满怀激情的航天人不得不望洋兴叹。

  二问神舟一号“失控”?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发射升天。但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本该对飞船注入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飞船绕过的倒数第一圈,控制系统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联系具备的注入条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数据注入到飞船。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终于缓缓地接触到了地球上的土地。

  三问神舟二号“受伤”?

  神舟二号的发射时间定在2001年1月10日,不料,2000年12月31日下午测试厂房里发生重大事故。起因是由发射场误操作造成的,没有按照规程办事,临时去搞了一个试验的计划。组织不严密,造成一个非常大的、人为的失误和差错。结果火箭受到重创,箭体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口。第二天半夜一点多钟赶到基地的专家们立即进行检测。经过探伤处理和更换了部分受损的部件后,最终的测试表明一切正常。当“神舟”二号再次被竖在塔架上时,人们看到的是一枚完好无缺的火箭。2000年1月10日,火箭顺利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四问神舟三号“延期”?

  2001年10月,“神舟”三号发射准备现场。科技人员对飞船上安装的一种插座触点进行测试检查,发现有一个点不通。经更换了新插座后故障消失了。敏感的航天人把飞船上此类插座的至少1000个接触点全部测试一遍,结果又发现有一个点不通。如被定位为批次性的问题,那就如同该型号的插座已被判了死刑。飞船上已装好的几十个插头全部要换掉。而要将船上已装好的插件拆下来,更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于是有关领导专门到生产这一插件的厂家调查了解它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发现在它先天的设计中本身存在缺陷,但更换势必牵涉到撤场,事关重大,必须向中央作汇报。2001年11月1日,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要绝对保障安全……切勿抢时间。”最终已运到发射场的飞船和全体发射人员默默地撤离。3个月后的2002年3月25日,再次返回发射场的航天人用他们的成功,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五问神舟四号“遇寒”?

  2002年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对准备发射的长征火箭和“神舟”四号飞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大家一致认同零下20℃为最低发射条件的临界点。此时的关键就是根据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决定最终的发射窗口。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12月28日、29日、30日3天的气象条件,指挥部将29日定为发射日期,但气象专家认为在30日气温会有一个短暂的回升。指挥部最后决定推迟一天发射。29日凌晨,气温果真如气象部门预报的低于零下21℃,直到晚上气温还在持续下降。并没有出现先前预报的气温回升的迹象。可就在距发射时间还有最后30分钟时,戈壁滩上突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在戈壁滩上出现了罕见的夜间温度上升,本来一直向下的气温计开始掉头了。2002年12月30日零时30分,“神舟”四号终于启程了。六天后在围绕地球旅行108圈后顺利回收。

  六问神舟五号“抗非”?

  2003年4月,整个中国突然被一种叫做“非典型性肺炎”的烈性传染病袭击,在非典造成的巨大心理恐慌下,“神舟”五号如期在10月15日发射。之所以划死“10月15日”,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在中国发射场的地理位置上,每年不能迟过10月中旬那几天发射才能赶上航天器上天和归来都在白天的时段里。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由于是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这件事情的政治影响和震撼力都不可低估。2003年10月15日清晨5时20分,神舟五号成功升天,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据《羊城晚报》)幕后英雄

  神六“两总”年轻五岁

  据新华社电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立下汗马功劳的火箭专家黄春平在退居幕后之前,把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的接力棒交到了比自己小24岁的一位同样属虎的年轻人手中,他叫刘宇。

  尚志、张柏楠、陈善广……在神六飞行任务各系统的“老总”中间,记者发现了不少像刘宇一样年轻的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则降为48.7岁,其中最年轻的尚志年仅42岁。

  据悉,飞船、火箭试验队中35岁以下的人已占80%,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平均年龄32岁左右。从发射场到着陆场,工程其他系统的关键技术岗位上也不乏20多岁的骨干。

  神六功臣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孙来燕江绵恒张庆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

  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

  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

  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

  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

  总设计师:侯鹰

  神六能级世界排名第几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的发射将是对我国“多人多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考核,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即将结束,也将为下一步的突破———交会对接和出舱活动技术打下基础。那么,“神五”、“神六”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的技术相比,其能级在世界上排名第几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神舟飞船项目的有关专家今天比较说,俄罗斯至今研制过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共三代宇宙飞船,相比“联盟号”,“神五”、“神六”相当于其第三代的水平,在个别地方还超过了它。美国的宇宙飞船也发展了三代,包括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比起来,“神五”、“神六”应能超过美国的一代飞船“水星号”、二代飞船“双子号”,因为其第三代飞船阿波罗是登月飞船,我们目前还无法与之相比。

  航天技术中的民用航天项目包括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在运送相当载荷能力的运载火箭方面,我国与美俄水平相差不是很大;但从卫星来说,我国与美俄相比就有较大差距;在载人航天上,我国总体上还落后美俄很多,毕竟他们在这方面起步早、技术更先进更成熟。

  另外,与欧洲相比,我们在综合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但个别方面是有所领先的。“神五”、“神六”的发射成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太空中飞船向阳面温度为100℃以上,背阳面超过零下100℃,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可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的高温,但通过防热和控制,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上下偏差各为4℃。这个温度,航天员穿着舱内工作服会感到比较舒适。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235个:返回舱有20多个较大开口,16个小口;轨道舱算上穿舱电缆也有20多处开口。飞船共使用了235个密封圈以保证每个口的双道甚至多道密封。密封圈小的直径8毫米,长的8米多。

  300公斤:电缆线是飞船的“血管”,所有设备必须有电缆线与之相联为其供电。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绕地飞行的载人航天器一般都选择与之接近的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距地面400公里左右。这个轨道既节省了把飞船送入太空的燃料和成本,又能够得到科学实验需要的微重力高真空等空间环境,是两者之间的较优值。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