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六艘神舟飞船飞天实现六次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01 宁夏日报

  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这次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要为神舟七号的发射打好基础。”

  此前,法新社报道,住在柏林的布赖恩·哈维编写过一部有关中国太空事业的专著,他在评价中国的载人航天时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发射一次,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中国又连续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技术突破。实验证明,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和俄罗斯现役的联盟TM号飞船总体性能相当,某些方面还优于后者。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伴随着神舟五号的太空之旅,一个新的词汇诞生了。在以英文、德文、丹麦语、荷兰语、瑞典语、挪威语等语言采写的新闻中,各国记者用新词汇“taikonaut”来称呼中国航天员,以表示与其他国家的宇航员“astronaut”不同;而在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乃至罗马尼亚文等拉丁语言的新闻中,中国航天员被称为“taikonauta”。中国特色,在太空之旅中走向世界。

  “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行都发射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说,“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工程总体及其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

  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这就是成功的基础。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实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王永志说,“我们的每一步都要有用,实用。我们的计划,每次发射都有空间试验,边研制边试验,这样就会从每次飞行中得到新的东西。”

  例如,神舟一号至三号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神舟五号飞行中发现的火箭上升段震动较大的问题,又成为第六艘飞船的一个主要改进点。

  “我们航天工程的总要求,就是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体现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王永志说。

  从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到第二艘载人飞船,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

  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太空的执著。这,就是中国特色。(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歌声在天地间响起

  21时32分,飞行调度员的声音在大厅内响起:“神舟六号注意,下面由你们的亲人与你们通话。”

  “小费,你好,我是王洁。”

  “你好,我听到你声音了。”

  “看到你们精神状态非常好,我们很高兴,也很放心,同时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家里一切都很好,父母身体也很好,全家人为你感到高兴,请放心吧。”

  “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支持,很感谢你。”

  “小费,祝你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你的光荣任务,胜利凯旋。”

  “我一定完成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亲友们、向祖国人民汇报。”

  费迪从妈妈手中接过话筒:“爸,你好。”

  “你好。”

  “失重的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

  “爸爸,我等待你回来和我一块钓鱼。”

  “好的。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地球,把它拍回来跟你一起欣赏,好嘛。”

  在王洁身后酝酿多时的聂捷琳走上前来:“海胜,我是捷琳。今天早上,发射场飘了雪花。我看见你带着自信、带着微笑踏上了通往太空的征程。作为妻子,感到十分的放心,同时又有一点心疼。此时此刻你感觉好吗?”

  “感觉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妈妈今天精神状态很好,一看见有你的画面就很兴奋。”

  “好,知道啦。”聂海胜扬长的声调显得心情十分愉悦。

  “海胜,你知道吗,再过两个半小时就是你41岁生日了。在此,我非常想对你说,好运海胜,好运神六!”

  “谢谢你!”

  “海胜,孩子有话想跟你说。”

  “哎,女儿,你好。”

  “我很想你。”

  “我也想你。”

  “祝你生日快乐,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聂天翔沉默片刻,突然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全场鼓掌应和。远在太空中的聂海胜轻轻擦了一下眼睛。

  “喂,老爸,你再给我一点掌声行吗?等你回来的时候,我再给你掌声,算回礼好不好?”

  “好啊。”聂海胜和费俊龙一起鼓起掌来。(据新华社10月12日电)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摄氏度:太空中飞船向阳面温度为100摄氏度以上,背阳面超过零下100摄氏度,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剧烈磨擦可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但通过防热和控制,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这个温度,航天员穿着舱内工作服会感到比较舒适。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4台大的用于改变轨道、轨道维持和返回制动,小的用于控制飞船姿态;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返回过程中穿越大气层会使飞船姿态不稳,同时为实现精确着陆,需要对飞船进行姿态控制;轨道舱有16台,为其留轨半年提供动力。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235个:返回舱有20多个较大开口,16个小口;轨道舱算上穿舱电缆也有20多处开口。飞船共使用了235个密封圈以保证每个口的双道甚至多道密封。密封圈小的直径8毫米,长的8米多。

  300公斤:电缆线是飞船的“血管”,所有设备必须有电缆线与之相联为其供电。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绕地飞行的载人航天器一般都选择与之接近的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距地面400公里左右。这个轨道既节省了把飞船送入太空的燃料和成本,又能够得到科学实验需要的微重力高真空等空间环境,是两者之间的较优值。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提示一

  飞船发射时为何会掉碎片?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就曾经采取了这种措施,实践证明是经济有效的。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是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提示二

  长征火箭首次装上“千里眼”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这些数字并不直观,而且由于信号干扰,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通过这枚火箭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从而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镜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个摄像头镜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张智说,这两个摄像头的分辨率,相当于普通电视机画面的效果。(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提示三

  搜索分队开始寻找火箭“黑匣子”

  随着船箭分离,配备有直升机和特殊车辆的火箭残骸搜索小分队迅即在各预定落区开始寻找火箭“黑匣子”和箭体残骸。

  火箭的逃逸塔、助推器、芯一级和整流罩先后坠落在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地区的4个落点,全线距离近800公里。

  “搜索小分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箭的磁记录仪。”陆上应急救生大队大队长朱亚斌说。磁记录仪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黑匣子”,是记录火箭飞行数据的重要仪器,有助于了解遥测系统无法得到的一些数据。

  火箭实施一二级分离时,放置在火箭芯一级内的磁记录仪也随着箭体落至内蒙古鄂托克旗附近地区。

  朱亚斌说,磁记录仪将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为了避免影响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火箭的其他残骸将运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或者就地引爆。(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

  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笨重”衣服轻松穿脱

  航天服不是简单的服装,它是航天员的个人防护系统。在飞船出现意外情况时,航天服将成为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防线。

  “中国航天员的舱内航天服重10多公斤,价值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说。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两名航天员将不出舱活动,所以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当飞船座舱出现意外失压时,启动舱内航天服系统救生,可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应急返回着陆。

  从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衣服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给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李潭秋说,航天服外层采用的是高强度涤纶材料,5厘米见方的布,可以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质感很好,既漂亮又精致。煮熟的鸭子会飞掉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陈斌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带够了两名航天员多天所需的食品,总重量达40多公斤。

  这些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米饭为主,每份米饭140克,装在真空包装袋中,食用时使用加热器加热。副食包括肉类、蔬菜、罐头3大类,其中肉类包括陈皮牛肉、牛肉丸子、墨鱼丸子等,蔬菜类都是各种复水蔬菜,包括香菇菜心、素什锦等,罐头类也都以肉类罐头为主,如牛肉罐头、猪肉罐头等。陈斌说,通过对这些食品的科学搭配,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主食2天不重样、副食4天不重样。

  航天员在太空还能吃上水果。经过低温冷冻、去掉水分等程序处理的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哈密瓜等水果,虽然是“干”果,但色泽依旧,味道也相当好。在吃饭的同时,航天员还可以喝上咖啡、绿茶或橙汁等饮料,此外还有奶油浓汤。当然,这些都是复水饮料。

  用餐时,航天员每人一套餐具,包括餐盘、勺子、叉子、安全剪刀等,将餐盘束缚在航天员一侧大腿上,勺子、安全剪刀等吸附于餐盘上,利用餐盘上的尼龙搭扣,将食品固定在餐盘内。航天员取食食品后,要闭嘴咀嚼,防止残渣外泄。复水食品具有相互粘连性,用勺子食用,饮料用吸管吸食。

  餐后,航天员要将食品包装袋及剩余食品放入废弃物收集袋中,以防止食品碎屑、水滴或包装在飞船座舱内到处漂浮。“方便”不方便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飞船上也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保证航天员良好的睡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睡袋,不过睡袋是挂在轨道舱的舱壁上。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

  在太空中居住,航天员感到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大小便了。神舟六号飞船上安装了我国科学家自己研制的太空马桶。航天员需要方便时,只需要将马桶上的塑料软管紧贴到排泄器官上,马桶内的抽气设备将会把航天员的大小便收集到一个固定的容器里。小便也许比较简单,但大便就不太容易了。根据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的经验,在无重力的环境里人体内的肠子漂浮着,内脏并不能正常工作,许多人从太空马桶上下来时经常喃喃自语:“又失败了。”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为其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人推走,而且还会污染航天器座舱中的环境。屁中的氢和甲烷等成分还是可燃气体,严重时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时候最好到厕所里解决,看来在太空里只好忍一忍了。(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现场目击:风雪出征

  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突然从金秋进入寒冬。

  2005年10月12日5时。黎明前的戈壁滩仍是一片黑暗,航天城里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却亮如白昼。

  5时40分许,风急雪骤,问天阁南侧门打开,两位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费俊龙、聂海胜出现在世人面前。

  航天员右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出征时的照片———两年前,杨利伟也是从这里出征,开始他远征太空的壮举的。

  时隔两年,中国航天员要再一次乘坐神舟飞船远征太空。

  “总指挥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聂海胜。”

  “出发!”问天阁前的圆梦园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庄重有力的命令。

  “是!”

  背负着民族对太空的渴望,飞天勇士就要出征。几分钟前,前来现场观看载人发射的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来到发射中心问天阁,为两位航天员送行。

  费俊龙,40岁,江苏昆山人。聂海胜,41岁,湖北枣阳人。两人曾同为空军飞行员,现在又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同为上校军衔。

  高杆灯辉映圆梦园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雪中猎猎飘扬。“向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敬礼!”的红色巨幅标语异常醒目,数千名航天人和群众自发前来为英雄送行。

  军乐队奏起了《歌唱祖国》,科技人员、部队官兵、少年儿童以及身穿驻地蒙古族、裕固族等民族服装的欢送人群手捧鲜花,舞动国旗、彩球,高声唱了起来。

  两位航天员一边向人们挥手致意,一边登上了出征的车辆。车队在7辆

摩托车护送下,穿过1公里多长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场驶去。

  飘扬了近一个小时的大雪突然停了。

  此刻,高高的发射架稳稳地拥抱着58.3米高的乳白色船箭塔组合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正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两位乘客。

  圆梦园广场———宇航东路———航天纪念塔———卫通桥———发射场,走过这条充满着航天色彩的道路,6时许,运送航天员出征的车队到达发射架下。在教练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费俊龙、聂海胜自信而轻松地向总指挥陈炳德挥手道别:“北京见。”

  6时15分,两位航天员先后进入飞船。

  指控大厅内,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面前的数字显示,费俊龙、聂海胜各项生理参数正常。

  “他们一定能够像杨利伟一样顺利完成飞行任务。”陈善广对这两位航天员充满信心。

  与杨利伟不同,按计划,费俊龙、聂海胜将在太空作多日飞行,并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在杨利伟实现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之后,他们将再次担负起民族探索太空新使命。

  8时59分50秒。

  “10、9、8、7……”零号指挥员郭保新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

  新的辉煌时刻就要来临。(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赵嘉麟白瑞雪)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