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人类必须开疆拓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2:10 中国新闻周刊 | |||||||||
“人类必须开疆拓土” ——专访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长约翰·劳格斯顿教授和芬兰气象研究所太空科学研究负责人瑞斯托·泊利恩教授 ★ 本刊记者/冯亦斐
约翰·劳格斯顿(John M. Logsdon)曾任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是一名资深的太空政策分析家,撰写了多部太空方面的著作。瑞斯托·泊利恩(Risto Pellinen)教授曾于2002-2005期间担任欧洲宇航局(ESA)科学委员会主席。 对于本刊的部分问题,两位天文、航天方面的专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 “强调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合适” 中国新闻周刊:您认为,通过“神五”和“神六”的上天,中国和美国等太空强国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吗? 劳格斯顿:并没有显著地缩小。我的意思是,中国目前的能力是美国40年前就有的:把两个人送到天上呆几天时间,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做到了。我想,强调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合适。关键是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来把人送入了太空,并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泊利恩:我认为这个差距是在快速地缩短。这三个国家都建立了强有力的运载火箭,都有能力运载大的飞船。中国现在没有必要建立航天飞机,但是首先必须要有能力送大的飞船进入太空。 “宣布新的航天思想非常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来,布什总统对NASA的太空计划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他似乎更强调重新登月和登陆火星的计划,而减少了“哈勃”望远镜等方面(它们的作用是扩大我们的视野)的投入。这是否意味着,在很多人,尤其是政府的意见看来,开疆拓土比认识宇宙更重要? 劳格斯顿:这为美国太空计划的长期目标设立了一系列新目标,给了人类和机器人对太阳系进行探索最高的优先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目标。为了最终让人类进入太空,让人类移民到地球之外的星球上,我们必须去探索别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我们的“占领区”。 泊利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起先,航天项目是由天文学家来主导的,这些人把天文方面的科学问题用太空项目来解决。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在航天领域里有了很多新的顾客,他们要去太空做他们能在地球表面做的事情。我们要满足这些新顾客的需要。比如,我们想比较太阳系内像火星这样的星球和地球的差别,光有图片是无法研究比如火星内部的东西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接近,必须“开疆拓土”,得到火星上去。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9月初,NASA在《自然》杂志公布了新一代太空飞行器的蓝图,声明新航天器将搭载人类重返月球,并将登上火星。这是否可以说是NASA真正开始实施登陆火星计划的宣言? 劳格斯顿:NASA的这个宣言真正的焦点是把人类于2020年前送上月球。而这个过程中的很多东西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是可以被用于将人类送上火星。 中期的目标是让人重返月球。 泊利恩:NASA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他们使用的航天飞机还是来自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哥伦比亚飞机第一次起飞是在1981年,你可以想象有着25年工龄的技术带来的结果。人们会想我们为什么还在用这个技术。 因此,宣布新的航天思想非常重要。迎接飞向月球和火星的挑战的第一步是发明新的飞行器。有这些新的飞行器,起码月球是可以登上的,火星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发射升空,据说 MRO将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寻找登陆点。是不是可以说,人类登陆火星已经是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的事了? 劳格斯顿:我还有一周就到68岁了,我想我是看不到了。但像你这样30岁左右到35岁的人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看到的。 泊利恩: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有“火星快车”轨道器,我认为它将是在我们登陆火星之前最后的轨道器。现在是可以考虑走下一步(登陆火星)的时候了。我希望能够利用好2030的发射机会(这是火星与地球的接近期,最适合发射飞船)。 “最终的目标是殖民” 中国新闻周刊:人类登陆火星最主要的科学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造它,殖民它吗?登陆之后我们将在上面做什么? 泊利恩: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想最终的目标是殖民,如果考虑到地球上也许会发生的事情的话,可以把火星当作某种“救生船”,但现在,这只是某种梦想吧。 当回到真正测量火星的情况的时候,关键问题是解决地质和气候、环境方面的问题,了解是否能让人去那里生活。我一直在说,我们在70年代登月了,但现在如果要登月的话,我们还是要从最开始的东西来进行研究。这意味着,对于火星我们也不太可能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 哥伦布发现美洲30年后,南北美洲大陆的完全地图才出版。对火星首先需要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所以登陆火星后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研究所,作为科研基地来做传统的科学研究,然后再考虑送更多的人去火星。 中国新闻周刊:火星之后,人类登陆的目标是什么?又有怎样的难题要解决? 劳格斯顿:这很难知道。有些人认为也许是木星的卫星。不过这是在很长的时间之后了。这些都是更令人生畏的目标,它们都非常非常遥远。它们的环境、辐射、低温,对于人类来说,都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泊利恩:火星是月球之后一个合理的地方。也许有些天文学家会举出别的地点,但是对于科学技术来说,都是更大的挑战。木卫二是一个可能的目标,因为上面有冰的海洋。不过这种旅行更危险。 中国新闻周刊:您相信,人类会有一天乘坐飞行器进入星际空间吗? 劳格斯顿:有人在考虑这一点,努力开发这方面的技术。我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星际空间更多的是科学方面的调查,而不是(开发)技术。但是谁知道再过两个世纪会怎么样呢? 泊利恩:人类天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人类做一些不理智的疯狂的事情。我们许多的开发历史都基于人们想从这里面得到兴奋感。从哥伦布开始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步骤探索我们的行星。对人类来说,星际旅行要去哪里是一个麻烦问题。 “政治意图消减是好事”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航天技术在冷战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到了现在,是否航天技术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意图已经变得越来越淡?这是否会让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劳格斯顿:当然会变慢了。布什号召在他的宣言发表14年之后重返月球,而1961年,肯尼迪总统发表演讲,号召在1969年底之前做到这一点,他当时的目标时间只有8年。所以,当时的高强度政治竞争的影响的确加速了这一发展。 现在这个意图消减了,但这是一件好事。要实现那种能让人进入星际空间的长期太空探索目标的话,还必须有自己的理由,而不能仅仅和广泛的政治联系在一起。 泊利恩:很自然,现在的情况和上世纪60年代很不同了。军事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也很不相同。现在有了新的推动力。人类的事业是一个动力。登陆火星需要国际合作,一个国家是无法自己做到的,需要不同国家的不同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