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陆晋荣访谈:茫茫戈壁铺天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2:26 解放军报
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陆晋荣访谈:茫茫戈壁铺天路

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陆晋荣(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发射场是航天产品和七大系统参试设备汇聚的重要场所,也是把好航天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陆晋荣站在 茫茫戈壁滩上, 简明扼要地向记者介绍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地位和作用。

  “下过乡、渡过江、扛过枪”,陆晋荣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曾参与了多种航天和型号任务的测试发射试验,先后参与解决重大问题几十个,组织排除各类技术故障上
百个,为祖国航天和导弹事业的腾飞作出了贡献。

  机遇是为有头脑的人准备的。虽是一名新任总师,陆晋荣却早就积蓄了胜任本职的能量。

  载人航天发射场首次合练时,陆晋荣亲自带领数十名技术人员到火箭研究院下厂学习,把长征二号 F 火箭的“五脏六腑”整得明明白白。“三垂”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垂直转运,陆晋荣组织做风中转运试验,转运速度从每分钟 20 米、 23 米、 25 米,一直提升到每分钟 28 米,测量不同风速下船箭组合体的震动、冲击和过载,经过一周试验,终于确定最佳转运速度为每分钟 25 米。合练中出了很多问题,他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光组织写处理问题的纪要就达 30 份之多。也就是从那时起,不到 40 岁的他开始早生华发。

  陆晋荣深知扎实的技术基础是成功的保证。今年春节刚过,他就参与组织对发射场 5000 余台套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修,持续两个多月,大大小小共查找出 462 个问题,遂一一加以整改。重点加强了对活动发射平台、吊车、摆杆的运行考核。在检测中,技术人员发现脐带塔回转平台伺服阀失灵,打算更换一块线路板,陆晋荣却抓住不放:“要把失效原因分析清楚,不然换多少板子都不起作用。”经与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分析,发现由于戈壁滩强低温天气造成伺服阀电解电容和三极管工作异常,后将所有电解电容更换为性能稳定的钽电容,将普通三极管换成了耐低温产品。

  “ 只有把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抓好了,发射才有成功的把握。”兼任发射场质量控制组组长的陆晋荣明确提出“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他经常讲:“质量工作是载人航天的生命线,对待质量问题一刻也不能松懈,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零缺陷是必须的,经过努力是能达到的。”他要求参试各系统做好每一项工作,坚决到组织指挥零失误、试验文书零疏漏、地面设备零故障、技术状态零失控、测试操作零差错、数据判读零遗漏、试验产品零疑点。他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任务中,哪里有测试,哪里有故障,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8 月 27 日 ,火箭进行技术区第二次总检查, -1 分钟控制系统模拟转电时,发控台上与燃料耗尽关机有关的 8 个指示灯异常亮起。故障出现后,大家一时摸不着头脑,因为转电与耗尽关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前五次飞船发射任务中从未发生类似情况。

  按常规,要先画出“故障树”,逐个进行排查。可这样太费时间了,陆晋荣当即打电话叫来遥测人员问:“你们在测试时是否发现异常信号?”当得到肯定答复时,他顿时心中有了数:故障出在火箭上。耗尽关机电路与第二次总检查有什么关系?回答说没有关系。“集中力量,检查转电与耗尽关机相关的电路。”他提出了查找故障原因的思路。技术人员分别对地面设备和火箭进行测量,及时排除了地面设备的“嫌疑”,逐渐将故障原因锁定在火箭配电器上。经任务指挥部批准,嫌疑单机被送往北京分析排故,证实转电线路和耗尽关机线路上存在焊接多余物,造成继电器短路。处理后的单机装箭后测试,一切恢复正常。

  “不争谁对谁错,只求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陆晋荣和质量控制组成员无论走到哪个系统都受到欢迎,因为他们不是来“挑刺”、“找麻烦”的,而是“保驾护航”的。

  除了对试验任务认真进行“过程控制”,陆晋荣非常重视“节点控制”。每到火箭、飞船测试结束,飞船加注、船箭塔垂直转运、火箭加注等关键阶段,陆晋荣都要组织质量评审,一致通过后才决定转入下一阶段工作。自飞船 7 月 13 日进场至发射,陆晋荣组织召开和参加的正式质量评审会就有 12 次。对各大系统技术状态的正确性、测试项目的完整性和问题处理的彻底性,质量控制组成员都要一一复核,他们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把可能影响成败的隐患消灭得干干净净。

  为抓好“状态控制”,发射场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专门设立了一个“状态确认室”。每次产品加电前,先由发射场一岗人员设置状态,再由负责舱段仪器安装的二岗工人确认;接着是一、二岗系统指挥复查确认。之后,发射阵地协调小组和质量控制组成员还要对状态进一步确认,并对测试操作程序、试验文书等现场提问,这样过上“六关”,确认一切无误后,方可加电测试。

  为确保测试发射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射场系统今年进行了 多项课题研究和设备改造,开发出“舱内操作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火箭舱内测试操作的全面监控;研制出“火箭瞄准信息显示系统”,可以直观地了解火箭瞄准的实况。针对发射塔架封闭后,影响飞船无线信号的传输,他们在塔架 9 层增加了一套飞船信号的转发天线,把飞船送出来的信号可靠地转给 USB 和超短波接收设备,大大提高了信号接收质量,使技术人员可准确判断飞船的工作状态。

  长征二号 F 火箭这次新增了个“图像测量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可实时传输火箭的分离动作。为了把这些图像清晰接收下来供地面人员分析决策,发射场对 YQ312 遥测车进行了改造,还增加了信号的转发、传输和图像的复原设备,加之原有的光学设备,实现了图像获取的“双保险”,确保火箭起飞后将助推器、抛逃逸塔、整流罩、一二级分离等关键动作全部拍摄下来。

  软件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与否决定任务能否完成。发射场系统把所有软件“打理”了一遍,由于火箭待发段任务数据量增加、向发射区发送气象信息等任务要求的变化,对 C3I 应急救生辅助决策软件、接口网软件、气象接口软件和地勤软件等进行了更动维护。软件的更动,不像硬件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发射场软件质量组根据软件工程化的要求,对更动的必要性、影响域和措施,以及更动后的回归测试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确保了软件质量。

  发射场制定的测试发射流程,涉及参试系统方方面面的工作,每个时间点干什么,甚至细到每分每秒谁干什么都要划分得十分清楚,系统间工作衔接都需要质量控制组组织协调。像航天员进舱后原定准备时间为 10 多分钟,天地通话仅几分钟,航天员系统觉得时间紧张。任务前,有关系统虽多次协调,终因各方态度强硬,未达成一致。可是,如果延长这两项工作的时间,又会对别的系统构成影响。怎么办?陆晋荣主张“用事实说话”。经过 3 次联合检查证实, 3 组航天员进舱后的准备时间和天地通话时间均未超时,矛盾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与“神舟”五号不同的是,发射场首次启动了副着陆场。陆晋荣告诉记者:“飞船返回时,如果主着陆场不具备着陆条件,比如风速太大,或者出现灾害性天气,就启用副着陆场。”

  同主着陆场相比,副着陆场装备相对要简化精练一些,但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空地搜救部队,除了完成飞船副着陆场的应急搜救任务外,还担负着飞船零高度和上升段的应急返回搜救任务。“神舟”六号发射前,发射场组织了 10 余次不同条件下的陆上应急搜救和回收演练,只待一声令下,即可确保拉得动、搜得到、救得下。

  望着巨门、天路、神塔梦幻般的组合,陆晋荣的心仿佛也随两名航天员飞到了九霄云外。王艳梅 本网记者 赵波 张锋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