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记者连线探秘 三位专家解说发射过程(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3:45 华商网-华商报 | |||||||||
神六发射成功之后,本报特派酒泉记者李杰(右)、宋俊峰在发射塔下庆贺 陈雷 摄 本报记者王卫平连线神六副总设计师段增斌 送火箭上天我们成功88次 昨日上午9时45分,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尚在酒泉卫星发射现场的,神六副总设计师、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发动机设计室主任段增斌。
记:听说您已在酒泉发射现场待了两个月,这些天您都忙些什么? 段:我是7月6日从家里出来的。8月12日到发射现场,到今天整整两个月。这些时间里,我们主要对发动机进行测试,安装,及时处理一些小问题。 记:能不能说说发射前的情况。 段:根据要求,飞船发射前8小时,所有人员必须就位。我们一夜没睡觉,一直等待凌晨1时进岗。到岗后,我们最后一次对发动机进行了检查,包括系统测试,功能普查等工作,看看发动机摇摆是否正常等。 记:这是陕西造的发动机第几次发射成功? 段:呵呵,这次是第88次,是我们参加长征系列发射飞行第88次!成功率100%!也是自1996年以来,中国运载火箭第46次成功! 记: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最牵挂谁?想对家乡父老说些什么? 段:想家了,想和亲人团聚了,想把凯旋的喜悦与亲人分享。我们今天下午就收拾行李,晚上就踏上归途。 当然,我也想起了三秦父老,是他们无私的支持,才有了航天六院的今天。此时此刻,我想说:谢谢你,尊敬的三秦父老! 本报记者潘京连线酒泉基地逃逸发动机副总指挥余海林 逃逸塔顺利分离大家欢呼雀跃 昨日上午,航天四院职工集体收看神六发射直播,当看到凝聚四院全体职工心血的逃逸发动机再次圆满完成任务,现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上午11时20分,通过该院宣传处王玫的联系,记者与神六发射基地火箭逃逸发动机行政副总指挥余海林进行了连线。 记:发射时,你们在什么位置?请讲讲现场的情况! 余:神六发射前半小时,我们撤到了距离发射塔1.5公里的一个山头上进行观测。这个观测点超出了规定危险区域,但却是距离发射的最近的观测点。我们和基地的领导、老专家们30多人一起观看。看到神六顺利升空,逃逸系统各发动系统成功运转,大家欢呼雀跃,非常自豪。 记:整个过程什么时候最激动? 余:逃逸塔与箭船分离的时候!我们的逃逸发动机运转一切正常! 记:能不能谈一下发射前的情况? 余:我们这次在基地共22名试验队员。在发射负8小时,我和王瑜还有方卫3名试验队员上塔对神六5个安全部件进行解锁(打开逃逸系统发动机安全装置),并使用检测仪对发动机进行性能、配套电线、线缆接插是否紧密进行探测、检查。负2时30分,随着航天员进舱,设备预热、连接、封舱等工作开始,负1小时所有工作都进行完毕。负30分我们撤下塔。 本报记者杜俊岭连线神六控制系统中队队员王宇水 任务圆满完成了最想去睡觉 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作为飞船控制系统中队的一员,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的王宇水也顺利完成了任务。昨日上午10时,本报记者连线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王宇水。 早在神舟发射前几日,箭船计算机的调试已经完毕。但对于50岁的王宇水来说,只要火箭没有发射,飞船没有进入预定轨道,计算机就没有完成任务。 神六升空那一刻,王宇水紧张的心情却没有放松。神六升空585秒,随着箭船分离,大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王宇水也兴奋起来,对于他来讲,任务已圆满结束了。 两个月的时间里,王宇水的多数时间是在宿舍,等待解决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他只能在宿舍待着不能离开半步。 昨日上午10时许,王宇水已经返回宿舍。据他讲,11日吃过晚饭后,他就进入指控中心大厅,对计算机进行最后一次检测。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大厅中显得有些安静,由于熬了一夜很多工作人员都有些瞌睡,王宇水也不例外地有些睡意。 随着总指挥宣布发射成功,王宇水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地睡上一大觉。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