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岸弦友切磋南词技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5:09 光明网

  本网讯 (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 胡艳玲)日前,闽台南词(十全腔)首次交流会在漳州举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霞东书院,迎来了台湾《十全腔》圣乐团教授赖锡中、台湾新传奖得主李天贵等台湾高雄十全腔圣乐团10名台湾弦友。他们与漳州“霞东钧社”的艺员们一起交流和切磋“国乐南词”(十全腔)的技艺,这是海峡两岸首次举行的南词交流会。

  据史料记载,南词音乐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唱、吟、歌,舞、弹,总
称《霓之曲》,为历朝宫廷雅乐,所以也称“国乐南词”。南词基本曲调是“八韵”,一共8句,每句一韵,七字句为主。南词原先都采用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之间没有严格区分,以打击乐开场,然后前奏曲转入演唱,终唱后还有后奏。南词的主要乐器有扬琴、北琵琶、北三弦、二胡、笙、笛等,漳州南词还运用浪帐、北月琴、金刚腿等乐器。

  漳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南词属漳州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清朝时,南词从江苏传入江西,再由江西传入漳州。漳州南词包括“南词正韵”、“南词北调”、“南词小调”和器乐曲牌“十全腔”等形式。主要曲目有《天官赐福》、《秋江》、《踢连环》等。清朝末期,漳州南词第三代传人、秀才杨瑞庵组建了“霞东钧社”,邀请当时文人雅士专门从事南词创作、演奏,名噪一时。一九五五年,漳州南词曾获福建省民间音乐演出奖,并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向境内外发行。之后,由于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以及南词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南词在漳州中断了三十多年。

  为避免珍贵文化遗产失传,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漳州市文化部门和南词老艺人着手开展了南词抢救工作。“霞东钧社”第六代传人苏水泉把躲过“文革”浩劫、珍藏多年的古谱公之于众。这是两本分别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公尺”谱,记载着近百首“霞东钧社”南词古乐谱。2001年,杨镇江、苏水泉、蔡锦波等老艺人重新组建了“霞东钧社”,并开始进行南词演奏排练。今年八月,经文化部门审批,漳州艺术馆“霞东钧社”南词古乐队正式成立,同时吸收六名漳州艺术学校学生,由老艺人传授演唱及演奏技巧。这样,漳州摆脱南词后继乏人的困境,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继承,让人们重新在雅静的书院里聆听到美妙的天籁之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