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神六:新华社记者四点连线报道神舟六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23: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 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中部草原着陆尝远望三号海上测量船等4个点上,新华社记者密切追踪着神舟六号的每一圈绕地飞行,关注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一举一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守其责、紧张忙碌
新华社记者孙彦新、田兆运、黄明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科技人员没有察觉到天高气爽的秋天已经来临。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中体验着奇妙的太空之旅,地面科技人员则各守其责、紧张忙碌。飞船系统顾问戚发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现在只能算开了个好头,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好多异常数据并不一定很明显,我们要高度紧张寻找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这一天,来自各大系统的飞行控制人员完成的主要工作有:不断计算飞船轨道;处理各种测控数据;将下一步的飞行方案准备好;指导航天员工作等等。这一天,共向飞船进行了5次数据注入,大概每隔3圈注入一次。每次注入都对以前的导航、飞控程序、自主返回参数等进行重新覆盖,使飞船始终按照最新最准确的数据飞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张渊介绍,飞行控制人员大致分成两班轮换,每班24小时,每天早晨8时换班。各个岗位又有“主岗”“备岗”互相替换。由于连日紧张工作,一些同志的身体状况已接近极限,但接下来交接班规律会逐渐趋于正常。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戈壁滩恢复了往日的寂寥 新华社记者白瑞雪、徐壮志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道:13日中午,执行神六发射任务的飞船试验队300多人乘专机离开了酒泉,往日拥挤的宾馆楼道,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火箭试验队将于14日中午离开。他们承担着将飞船和航天员送入太空的任务,是此次飞行最先圆满完成任务的人,但他们没有举行庆功宴,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等到飞船成功返回后,我们再庆功。” 12日放飞神六的发射塔架孤零零地伫立在发射场,戈壁滩恢复了往日的寂寥。惟一没有从紧张中放松下来的,是副着陆场的工作人员。副着陆场是在此次任务中首次启动的,陆上应急救生大队大队长朱亚斌说:“不管飞船是否降落在这里,我们都会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四子王旗草原着陆场:最后一次夜间搜索救援演练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从位于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的草原着陆场报道:前天傍晚的一场降雪,使主着陆场的最低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风力达到六级。不过,13日的草原上空阳光灿烂,空气能见度很好。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未来几天主着陆场地区不会有明显降水,符合飞船返回舱降落的气象条件和要求。 记者在着陆场站看到,参加返回舱搜索和航天员救援的6架涂着黄绿色迷彩的直升机在草原上整齐列阵,14辆橘红色的特种车辆也在附近一字排开。各项数据显示,主着陆场的指挥系统、搜救系统、通信系统、气象系统都工作正常。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告诉记者,参加神舟六号返回搜救任务的所有人员和装备已全部进场,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13日晚,最后一次夜间搜索救援演练在神舟六号飞船主着陆场拉开序幕。4架直升机参加了演练,其中1架直升机平稳降落在距离模拟返回舱不到50米的地方,工作人员协助两名模拟的“航天员”顺利打开舱门,“航天员”自主出舱。 远望三号海上测量船:成功“捕捉”神舟六号 新华社记者王逸涛从远望三号海上测量船(南大西洋)上报道:这儿的海况很好,东南风5-6级,能见度10-15公里,涌浪2-3.5米。远望三号是海上测控的指挥部,记者从这儿了解到了各条测控船上的反馈信息:北京时间13日凌晨1时21分,布阵于西太平洋的远望一号成功地“捕捉”到正在进行第12圈绕地飞行的神舟六号;5时34分,布阵于南大西洋的远望三号不但成功地向神舟六号发射数据链,还完成了北京与航天员的对话;8时11分,南太平洋海域的远望二号,向神舟六号注入数据链成功…… 虽然远望三号附近海域海况良好,但远望一号、远望二号所处海域海况很差。13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简仕龙给远望一号、远望二号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希望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眼前困难,加强气象会商,确保高质量完成海上测控。 远望三号远离祖国大陆,与北京相差8个时区,工作人员一面做好工作,一面也非常思念祖国。在远望三号上,有5个人刚刚结婚,10个人刚刚有了孩子。13日,计划处副处长储玮得到了一个珍贵的与妻子通话的机会。在这次越洋通话中,储玮对妻子说:“请放心,我在船上非常好,你一个人在家受苦了,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1(完)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