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片面追求“形象效应”是要不得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1: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城市发展必须以当地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必须结合城市的现有资源、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环境等多方条件,从现实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绝不能做不切实际的空想,不能忽视或有意回避城市发展更为关键的要素和环节

  据《中华工商时报》10月8日报道,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浮躁情绪,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盲目性。比如,劳民伤财的“形象
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它们造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必须切实加以纠正。急切的发展愿望,不可简单一味否定。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当中不排除相关决策者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毕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个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基于中国国情,许多现实问题还有待破解。我们必须警惕的是其中的另一种倾向,即片面追求“形象效应”的“政绩冲动”。本来,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一定的“形象效应”,通过良好的“形象效应”带动城市发展和升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前提是必须以当地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必须结合城市的现有资源、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环境等多方条件,从现实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绝不能做不切实际的空想,不能忽视或有意回避城市发展更为关键的要素和环节,片面追求虚幻的“形象效应”。

  “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这是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一些地方置专家意见和公众呼声于不顾,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打造“形象效应”上,有些地方甚至出台与国家法律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土办法”,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患。有的城市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资源,但是当地决策者抱着栽桐引凤的心理,一味追求“大、高、特”的城市“形象效应”,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城市规模上去了,人口增加了,城市的重要性自然就增强了,中心城市的效应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城市的发展也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基矗殊不知,倘若每一个城市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倘若每一个城市都希望走所谓的发展捷径,到头来就会没有了捷径,“形象工程”也就没有了效应。

  城市发展不能寄托于缺乏客观基础的“形象效应”上,而必须从城市的基础工程做起,夯实城市发展的根基,练好“内功”,如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周到服务,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城市治安环境等等。只有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做实了,搭建起促进城市发展的宽敞平台,才可能得到资本的青睐,赢得发展的先机。否则,如果没有保障资本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再宏伟的“形象工程”,再好听的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据报道,全国661个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还有不少城市准备建设CBD。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感觉到某些地方追求“形象效应”的潜在危害,更加急迫地认识到练好城市发展“内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尽快回归到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律上来,片面追求“形象效应”是要不得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