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还没有准备鲜花和掌声,我准备的只是怎么样去更好地完成任务——费俊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8:27 沈阳今报

  飞•吻天都是俗人

  神六惊天动地的上天了,咱们老百姓在地球上翘首仰望,心理合计着:飞船上那两个小伙子过得好不好?都吃点啥?喝点啥?咋上的厕所?咋睡的觉?刷牙洗脸不?放屁打嗝不?

  别笑话咱这些俗人,如同英雄的父母兄弟,心里记挂的都是些小事儿,胸中揣着的却是国家。

  因为,两位勇士在天上平安顺利,就是咱们中国人最大的福气!

  “费聂”太空第一觉

  截至上午8时“神六”飞行已超过23个小时,“费聂”成中国日行最远的人,费俊龙今晨完成“睡眠任务”。

  截至昨天早上8时,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时间已超过23个小时,飞行约65万公里,超过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费俊龙完成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一次睡眠。

  俊龙:一觉睡了6小时

  清晨4时39分,航天员费俊龙被叫醒,完成了“睡眠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一次睡眠。

  此前,杨利伟在“神五”中只是在返回舱中小憩,也没有脱下航天服。这次费俊龙是脱下了航天服,穿着工作服,进入轨道舱进行睡眠。

  昨天晚上11时左右,费俊龙钻进轨道舱中的睡袋开始睡觉。其间,聂海胜醒着做实验。

  海胜:执行“睡眠任务”

  4时39分,费俊龙被叫醒后,与聂海胜一起吃了早餐。

  6时14分,聂海胜进入轨道舱执行“睡眠任务”,而费俊龙则开始进行其他工作。睡觉时四肢被束缚,目前生理指标正常

  据专家介绍,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没有方向感和肢体感觉,所以航天员睡觉时要将四肢固定在束缚带中。

  目前两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很正常,没有出现太空飞行可能会出现的幻听幻视现象。[专家说了]太空睡好觉有难度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吴国兴教授表示,费俊龙睡了个好觉,这非常好。因为在太空中睡眠是比较困难的,国外有一半航天员睡眠不好,一般睡到5至6个小时就会睡不着。

  据白岩松说,判断航天员状态好不好不单是自我感觉,他们太空服里的内衣上有很多仪器,可以测试各项身体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科学地测定包括睡眠在内的航天员的各种状态。

  衣服笨重10分钟搞定

  在神舟六号飞行中,费俊龙和聂海胜将脱掉航天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内活动。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从地面上看有些笨重,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穿脱并不困难,航天员一般10分钟内即可穿戴完毕,穿着它工作和生活也轻松自如。

  脱掉航天服后,航天员将穿着蓝色的连体工作服在飞船上工作和生活。在工作服的里面,是由纯棉制造的白色连体内衣。[专家说了]中国航天服数十万一套

  “中国航天员的舱内航天服重十多公斤,价值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说。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两名航天员将不出舱活动,所以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

  从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李潭秋说,航天服外层采用的是高强度涤纶材料,5厘米见方的布,可以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质感很好,既漂亮又精致。

  两“房”之间来回飘

  虽然在太空中航天员“轻如鸿毛”,但太空行走并不轻松。神舟六号中的两名航天员虽不出舱活动,但需要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两个“房间”之间来回穿梭。航天员要脱掉航天服,需要按照规范,打开连接返回舱和轨道舱的舱门,然后用手扶着舱壁或其他固定部位,从一个舱飘移到另一个舱。

  如果出舱行走的话,那难度可就大多了。首先航天员需要穿戴上复杂庞大的舱外航天服。穿戴完毕,打开通往太空的门,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脐带”与乘员舱连接,航天员所需的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都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由于“脐带”长度有限,航天员只能在附近活动;二是挣脱“脐带”的束缚,依靠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与生保装置以及载人机动装置,到更远的地方活动。[专家说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快了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说,我国舱外航天服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看来,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半小时吃上热乎饭

  神舟六号航天员的食品需要加热和复水,而且种类较多,这就需要一名航天员担任“厨师”,在就餐前30至60分钟,负责准备食品。按照作息制度安排,航天员需要一天就餐三次,每餐均配有主食、副食、复水蔬菜、点心、水果、饮料、餐巾纸等。两名航天员轮流就餐,1人就餐时,另1人值班。

  用餐时,航天员每人一套餐具,包括餐盘、勺子、叉子、安全剪刀等,将餐盘束缚在航天员一侧大腿上,勺子、安全剪刀等吸附于餐盘上,利用餐盘上的尼龙搭扣,将食品固定在餐盘内。

  餐后,航天员要将食品包装袋及剩余食品放入废弃物收集袋中,以防止食品碎屑、水滴或包装物在飞船座舱内到处飘福[专家说了]中国航天员多爱吃川菜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中国航天员的“口味档案”时说:“他们中大多数人喜欢吃川菜。”“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在前3天和后几天有一些区别。”

  陈斌说,“后几天的食品中,粗纤维的含量明显减少,这样是为了减少航天员的排便次数,因为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内没有航天员的排便设施。”

  饭后喝绿茶

  “航天员喝水实际上不是喝,而是将水射到嘴里的。”

  神六航天员在太空还能吃上水果。经过低温冷冻、去掉水分等程序处理的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哈密瓜等水果,虽然是“干”果,但色泽依旧,味道也相当好。

  在吃饭的同时,航天员还可以喝上咖啡、绿茶或橙汁等饮料,此外还有奶油浓汤。当然,这些都是复水饮料。[专家说了]

  太空喝水是射进嘴里

  傅岚说,由于飞船中的气压要小于地面上,所以航天员用自己的嘴根本吸不动液体。

  饮水时,航天员通过一根铅笔一般粗细的吸管将嘴与饮料容器联结起来,通过气泵加以一定的压力,这样饮料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射进航天员的嘴里。

  “骑马”上厕所

  杨利伟在太空逗留了21小时,没有使用厕所,“方便”问题靠尿不湿解决。而这次两名航天员预计要在空中停留多日,厕所设施就不能简略了。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究室傅岚主任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神六”上,航天员使用厕所,姿势就如同在骑马。

  “神六厕所”是由两个和身体接触的小口容器、一根长管子,以及一个尿液收集容器、一个垃圾桶和一个抽风装置组成。“厕所”上与身体接触的两个装置的形状与人的体形非常相似,使用时,航天员需要用手抓住两个装置下面的长管子,并通过对管子用力,使整套装置贴紧身体。航天员小便之后,排泄物将随着管子向下进入收集容器。而大便还留在与航天员身体接触的装置里,里面有特制的大便袋,航天员需要用手将其取出,直接扔进垃圾桶。[专家说了]

  排便训练一点不简单

  负责飞船操作技术训练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大小便训练是神六航天员训练的一个内容。这么看似简单的训练要经过3个阶段:理论上了解———学习设备操作———实际体验,所以一点也不简单。

  舱壁涂仨色

  飞船上的各种电线、管路密密麻麻,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返回舱坐椅的四周贴上了乳白色的阻燃布,用类似尼龙拉扣的东西粘贴在舱壁上,像一道干净、整洁的墙围子。

  为了照顾航天员在地面养成的习惯,轨道舱舱壁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代表“天”或是上的部分涂成了米黄色,代表“地”或下的部分涂成深棕色,中间是过渡颜色。[专家说了]

  神六比神五舒服多了

  “神舟五号飞行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只能算是进行了试验,这一次神舟六号任务才是环控生保系统的真正使用。”神舟六号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原主任设计师傅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竭力为航天员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医生“密语”探隐私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登上飞船之前,李勇枝在他们的个人日记本里贴上了一张特别的纸———身体状况表格。李勇枝解释说,这个表格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理状况项目,并在每个项目中列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觉睡得好吗?———1,好;2,还可以;3,不好。就像做选择题一样,航天员只需向地面报出代表某个答案的代号即可。

  “航天员有自己的隐私,我们有义务在通话中为他们保密。”李勇枝说,航天员返回后,他们的日记本将作为个人资料包起来送回航天城。

  组建于1994年的航天员医学监督医学保障研究室包括内科、外科、消毒检疫等6个组,专业覆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中药学和护理学等学科。在这个研究室里,像李勇枝这样的女专家,占了一半左右。“可能是因为女性比较细心吧。”李勇枝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