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飞天解密航天,将怎样拉动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8:30 沈阳晚报

  随着神舟六号顺利升空,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成为不少人热议的话题。航天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效益。航天领域目前最具有产业特征的,莫过于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从卫星数据的国际市场行情来看,1幅某一特定地区的普通遥感卫星图像价格为75美元,1幅高清晰度卫星图像价格为1800美元,1幅“陆地卫星”的主题图像(如能显示矿物分布的图像)价格达3500美元。以预测农作物生长为例,需购买多张高质量卫星图像才行。中
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际太空》杂志主编庞之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信卫星转发器1年的租金就是上百万,一颗卫星有几十甚至上百台转发器,寿命是10年到15年,你想想它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许达哲说,我国共发射了数十颗气象、资源、通信、海洋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良好开端,但目前很难准确测算出航天究竟创造了多少产值和利润,但今天的百姓生活已经一刻也离不开航天科技。今天,航天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而产生的效益,远比其直接产生的效益高得多。太空育种,几乎是航天产业的众多“搭车”者中最简单的一个,它所产生的效益却最直观。自1987年我国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已经有近50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航天高新技术是综合集成技术,包含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材料能源、环保、仿真、计算、网络、通信、控制、导航、遥测、遥控、遥感、空气动力、真空低温、特殊密封、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等技术,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目前,空间生命科学与微重力科学、太空旅游、空间材料学等领域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展望将来可能产生的效益时说:“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如果能够有突破性成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将可能出现质的飞跃,这是用数字无法衡量的。”

  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对一个国家管理和组织能力是一种考验。航天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航天事业更大的辐射作用在于,能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极大地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地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