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坚强重残母亲为癫痫儿子寻良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9: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核心提示

  不幸似乎特别“垂青”芳村区明心路48岁的奇女子黄小燕!小燕1岁时患的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让她整整20年只能靠双手撑着板凳走路,直到21岁进行9次手术后才能依靠拐杖勉强站立。

  37岁,这位高龄产妇诞下唯一的儿子小健(化名),却因出生时缺氧,小健随后被发现有轻度智障及癫痫,一直不间断地服药到现在,还需不时入院进舱“享受”昂贵的高压氧。

  小燕一家四口,83岁的老母亲患有心脏病,也需长期服药。家里唯一的正常人———52岁的丈夫莫先生从一国企下岗后一直失业在家,全家人基本的收入来源是不足千元的低保金。

  不过几十年的坎坷命运并没有压倒小燕一家,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为患有癫痫的儿子寻找名医治病,因为小健最近一年来病情有恶化的迹象。
坚强重残母亲为癫痫儿子寻良医(图)
    儿子小健很懂事,成绩不错,获得了很多奖状,是全家人的希望。庄小龙摄

  捐助档案

  姓名:黄小燕

  家庭状况:一家四口,丈夫52岁,失业;婆婆83岁,有心脏病;11岁的儿子出生后三天发现缺氧,轻度智障、癫痫,需长期不间断服药;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低保金和全家偶尔接的手工活。

  联系电话:81571110家庭住址:芳村明心路7号之三205

  如果你想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请通过以上方式,直接与当事人联系。

  本报讯

  (记者刘显仁 通讯员彭淑芳)前天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小燕的家。小燕一家四口住在芳村区明心路一老旧宿舍的二楼,总面积约30平方米,一房一厅。只见客厅的窗下放着一张木床,这是83岁老母亲的铺位,兼做客厅“沙发”;小房内隔出了一个小阁楼,楼下是小燕夫妇俩的居所,阁楼则是儿子的睡床,整个房间被各色破旧的柜子、凳子塞满。

  拮据瘦肉汁是老少唯一的“补品”

  在狭窄的厨房里,记者在灶台上看到两碗刚刚煎好的中药。寡言少语的莫先生告诉记者:“每天都要煲两剂中药,煤气费已经涨到85元一罐,真的有点受不了了。”他说,由于一老一少每天都要煲中药,四口之家每月需要两罐煤气,“但要是同时付了两罐煤气钱,那买菜的钱又会缺”。好在煤气站的老板好心,知道他家情况后,不仅给他家的煤气费比别人每罐便宜2元,而且每次都是交一罐的钱送来两罐气,“等到下个月15日,低保金发了再补足”。

  在厨房的洗菜盆里,记者只发现了一把洗好的青菜。看到记者探询的目光,莫先生脸露尴尬,他坦陈一家四口一天的肉菜钱控制在15元左右,“我们夫妇俩就艰苦一点”,但本来身体就差的一老一少不能再缺营养,结果正常人家十分普通的瘦肉汁成了这个特殊家庭一老一少唯一的“病号补品”。

  欣慰11岁儿子当班长常拿奖状

  黄小燕说,一家人生活这样节省,只为了攒钱让有病的儿子接受好的治疗,能够早日康复。提起唯一的儿子,面色蜡黄的小燕语气中充满了做母亲的骄傲。她拿出一摞十余张儿子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记者看到绝大多数都是小健每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还有一张是评为“懂礼仪”学生,最近的一张是2004学年的三好学生奖状。

  黄小燕说,小健上个学期第一次没有拿到三好学生奖状,主要是因为去年开始病情出现反复,需要经常请假去看医生导致缺勤太多,“小健现在还经常抱怨我,说不应该请假,结果现在拿不到奖状”,11岁的小健入学后因为懂事好学一直做班长,直到今年因为请假缺勤才没做。

  担忧去年起孩子癫痫频频复发

  说起儿子的病,黄小燕神色黯然。她说,自己是高龄产妇,生产时是切下第二刀才将儿子从子宫取出来,因为缺氧,出生第三天儿子开始发病,智商也受到影响,在2岁时还患上癫痫,需要不间断吃药,还要入院进行高压氧治疗,让本来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

  黄小燕扳起手指给记者算儿子小健的看病账单,西药每个月是100多元,“这是雷打不动的,医生说过不能停药”;中药每周需要90多元,高压氧一次需要2000多元,这两种对于儿子的病情康复有很大益处,“但因为经济条件太差,只能全家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攒钱才能做一次”,有效治疗的时断时续成为小燕夫妇心头最大的愧疚,但是两人已向所有的亲戚、工友借过钱,“借的旧债都没还完,新债我们也实在开不了口”,更何况亲戚、工友本身也不富裕。

  黄小燕说,本来在中山二院一位老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儿子的病情已经控制了5年多没有发作。但是去年7月在白鹅潭举行的烟花活动因为离家太近,“儿子当场被震得脸色泛白嘴唇发紫,全身颤抖”。从此小健的病情开始频频发作,并有恶化迹象。

  韧劲坐手摇车培训电脑考第一

  然而坎坷命运并没有压倒这一家人。尤其是黄小燕,脸上的开朗笑容丝毫看不出48年与不公命运抗争留下的痕迹,采访中她一直强调自己生命中遇到很多好人,这成为她抗争命运的精神动力。

  她告诉记者,1岁时染上的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她双腿萎缩,随后的20年一直靠双手撑着板凳走路,“小学、初中一直是同学背着我去上学”;21岁时在南方医院的帮助下用两年时间做了9次矫正手术,终于可以借助拐杖勉强站立。1995年休完产假后她参加了广州电大的电脑培训,家住芳村的小燕每周三趟坐近40分钟手摇车赶到电大上课,“当时规定考了第一名就免学费”,她硬是凭着这股韧劲拿了第一名,远超其他身体健全的同学。

  期望儿子不用一辈子做药袋子

  前天下午,记者在她家看到,83岁的老母亲戴着老花镜和小燕夫妇围坐在饭桌上折纸包装袋,3分钱一个袋,3人足足忙活了两天也只做好了300个,仅赚9元。莫先生表示,反正有活就干,“总强过天天在家呆坐”。但是由于这一年儿子经常发病,自己需要随时照顾,所以“工期不好安排”,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黄小燕说,自己并不奢望儿子能成就什么大事,赚多少钱,“只希望他不用经常去看医生,不做药袋子”。这一年来小健的病情频频发作,希望能通过本报呼吁找到医术精湛的医生治疗。(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