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翅恐龙“小盗龙”现身古生物化石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0:23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长有四个翅膀的恐龙”、“吃恐龙的哺乳动物”、“世界首枚翼龙胚胎”……被国际古生物学界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的“辽西热河生物群”首次集体展出国宝级化石,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公众见面。

  辽西热河生物群因其化石保存精美、种类极为齐全,被称为“世界级化石宝库”。据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了近40件平时珍藏在国
家各个研究机构的热河古生物化石,展现“1亿多年前生命的辉煌”,如此规模尚属首次。

  长着四个翅膀的恐龙“小盗龙”、这个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恐龙,曾经在2003年1月23日登上英国《自然》科学杂志的封面。从化石上可以看出,生活在大约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的小盗龙,身长不到1米,四肢和尾巴都覆盖着羽毛。科学家推测,正是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小盗龙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鼯鼠的“飞行”方式。

  刚刚于10月6日在《自然》发表的“杨氏飞龙”化石也是首次展出。这种两翼展开可达2.5米的新型翼龙化石,自发现翼龙化石200多年以来,还是首次在欧洲大陆以外发现。

  最早具有鸟喙的古鸟类孔子鸟、吃恐龙的哺乳动物爬兽、吃同类的爬行动物满洲鳄等世界级珍贵标本,也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化石都曾经刊登在《自然》杂志上,它们的发现无一例外地都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震动。本报记者饶强摄

  网络编辑:康琪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