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巡抚”之前还有安徽“熊道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1:19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 连日来,参加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纵论刘铭传与台湾乃至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刘铭传的个人魅力及其爱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众多观点中,年近八旬的合肥文物处离休干部、副研究员程如峰关于“刘巡抚之前还有熊道台”的观点,让与会专家们耳目一新。

  熊一本其人其事

  以亲自发现、发掘和保护包公墓而闻名史学界的程老先生昨天称:20多年来,他为了搜集刘铭传的遗物、遗迹和口碑资料,曾多次前往肥西、六安和金寨等地考察,在其获得的很多资料里,让他感到对刘铭传保台、治台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比刘铭传早40年入台并任知府和兵备道的熊一本。程如峰称:熊一本生于1778年(乾隆43年),安徽六安县人,37岁中进士,1834年(道光14年)被朝廷任命为福建省台湾府知府,到任后体察民情、励精图治,做了很多很有益的事。经过鸦片战争后,1843年转任兵备道,继续固守边防,发展当地经济,且屡次向朝廷上达建议。但鸦片战争后的清廷只顾割地赔款,无视他的意见。1847年告病还乡后的熊一本忧郁悲愤,1853年病逝。留下手写奏稿90多篇,信函400多封,但“文革”中全被烧毁;其墓也被挖开,却毫无珠宝随葬,可见“素风泊然”。

  刘巡抚与熊筱南

  程老先生说:熊一本家原本住在六安城内,太平军占领六安后,其子孙避乱移居该县龙穴山的熊家圩子,该圩子与刘老圩相距不过三五十里地。1868年及1872年后相当长时间内,刘铭传长期赋闲在家,但这时的他仍关心国家大事、洞察列强贼心,不仅苦研兵书,还到各地结交和倾听社会名流的见识,其间结识了熊一本的重孙、六安名士熊筱南。后刘铭传入台后,曾多次竭力邀请熊筱南一同前往,但后者却托词不就;刘铭传从台湾回乡,还给熊筱南带回了一块珍贵的楠木板材。熊舍不得用掉,一直作为传家宝架在屋梁上保存。1958年被当时的大队干部弄走打了办公桌。

  保台治台受熊氏影响

  程老先生研究认为:熊一本当年治台、保台的经历、经验对于刘铭传无疑具有直接、鲜活和全面的传承关系。其中多数应该都是从熊筱南那里获得的口头介绍,在亲身领导抗法斗争中,刘铭传尤其对当年熊一本在任时抗英作战的详情十分感兴趣;而且,刘铭传首次入台,选择基隆作为保台重点,与熊一本等开创的先例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程如峰还考证:1896年刘铭传病逝后,是熊筱南给他点的“主”(旧俗,灵牌上写“某某之神主”,写灵牌时,“主”字上一“点”空着,请与死者关系最好、名望最高的人用朱砂笔点上一点)。可见刘“与熊筱南交谊之深,正说明刘铭传与熊一本……传承关系之密切”。

  (春玲 朱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