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亚发生强震专题 > 正文

中国南亚地震救援队工作很艰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5:18 世界新闻报

  带着榨菜赴灾区 手机全都没信号

  《世界新闻报》记者 黎 萌 艾 柯

  《世界新闻报》赴巴拉考特(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陈 翔

  10月12日深夜,本报记者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一行人,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发,经过近10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巴西北部的地震重灾区巴拉考特镇。在那里,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工作了3天3夜,并成功地营救出3名幸存者,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外救援工作的一大胜利。

  11日,吉尔吉斯斯坦用一只鹰来欢迎赖斯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废墟的缝隙中营救幸存者

  在地震中受伤的巴基斯坦小孩

  带着榨菜、酱牛肉

  和200箱矿泉水赴灾区

  两辆越野车,塞满了榨菜、酱牛肉、水果以及药品,还有整整200箱矿泉水——12日清晨,本报记者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行5人,驱车前往巴西北部重灾区巴拉考特镇。

  中国驻巴基斯坦的张春祥大使坐在记者旁边,脸色疲惫。自从地震发生以来,大使已经几天几夜没怎么休息了,整个使馆也进入了“战备状态”。即使在路上,大使也不会眯上一会儿,他在仔细地观察着一路上的灾情,并不时记下来。由于巴拉考特镇灾情严重,断电、断水,因此大使一直在忧心,如何解决前方的食物问题,尤其是干净的饮用水。直到出发前,大使都一直在想着如何给前方的中国救援队和中国记者多带一点食物这个问题。

  手机没有信号了

  从伊斯兰堡向北边的山区走,倒塌的房子越来越多,露在外面的钢筋清晰可见。距离巴拉考特还有十几公里,交通堵塞就已经十分严重了。这一方面是因为道路因地震和塌方路面受损,另一方面是因为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太多。记者看到,这些物资大部分是矿泉水和面包等食物。一路上,救护车不时呼啸而过。途中,记者经过一些医院,那里的草坪上都躺满了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

  进入重灾区后,记者的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地震以后,灾区的所有通讯都被切断,在那里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只能依靠海事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

  而到达巴拉考特之后,如果还能找到一座完好的房屋,那几乎就是奇迹了。无情的地震几乎将这座约4万人口的山谷小城夷为平地,90%的房屋遭到破坏,70%的居民在地震中死亡。

  中国国际救援队

  成功救出3名幸存者

  截至到发稿时止,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在巴方的合作下,从废墟中成功营救出3名幸存者。

  据《人民日报》前方记者陈一鸣的电话报道,目前,救援队共有5个搜索小组,巴军方为每个搜索小组派出了两名士兵。在搜索过程中,救援队员先在废墟上通过搜索犬以及声波探测仪和光学探测仪来寻找幸存者。在确定有幸存者时,便立即向营地呼叫,营地便向现场派出营救小组,营救小组采用顶升、扩张、剪切和破折等设备打开了一条通道,救援队员爬进去开始营救行动。整个过程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废墟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灾后营救难度很大,而中国国际救援队能在2天内搜救出3名幸存者,堪称一次成功的搜救纪录。

  用身体支撑帐篷

  食物要定量分配

  在抵达巴拉考特后,中国救援队在一块开阔地上安营扎寨,10多顶帐篷就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大本营。

  此外,在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地的一侧,由骨科、神经外科、呼吸科等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搭建起两顶野战帐篷,分别作为临时医院的内科病区和重症监护区。大批灾民拄着拐杖、坐着担架或者相互搀扶着,前往那里接受救治。已经连续两天了,巴拉考特都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吹得帐篷东倒西歪。为了及时救治灾民,救援队员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帐篷,继续工作。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成功救治了150多名灾民。

  在救援队开展工作的时候,灾区余震不断。11日,一次强烈余震和大雨造成的滑坡再次阻断了巴拉考特通往外界的道路,救援队所需的

柴油、饮水等补给中断。张春祥大使对本报记者说,救援队的食物和饮用水现在要定量分配,条件十分艰苦。

  新闻背景

  中国已展开

  4次国际救援行动

  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49人,是第一支到达巴拉考特重灾区的外国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由中国地震局、解放军某工程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成员222名。最近两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展开了4次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分别是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2003年12月伊朗巴姆地震以及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地震

海啸

  相关专题:南亚发生强震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