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舟六号首次轨道维持获得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11:04 法制日报

  本网北京10月14日讯 刘冰记者郭晓宇今天清晨,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舟六号飞船首次启动船载发动机,进行了高精度的轨道维持。据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

  为什么要对飞船进行高精度的轨道维持呢?现场专家解释说,受到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实
施轨道维持。

  在航天员向地面控制人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乘组已作好轨道维持的准备”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启动了飞船轨道维持工作程序。北京时间今天早晨5时56分,飞船上装载的发动机按程序成功启动。记者通过飞控大厅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看到,飞船尾部喷出桔黄色的火焰,飞行加速。两位航天员身着蓝色的工作服,神情专注地监测着飞船的工作状况。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后,飞船又进入了平稳的飞行状态。随后,在大西洋预定海域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此次轨控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以来,船上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两位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先后在轨道舱和返回舱进行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各项实验进展顺利。

  飞控专家称,他们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对飞船再进行一次轨道维持。

  专家解密神六测控系统

  李华泽 李筱梅 本网记者郭晓宇

  风筝在空中悠然飞翔,离不开风筝线的牵引和控制。同样道理,神舟六号翱翔太空,离不开测控通信系统这条连接飞船和地面的“风筝线”。

  测控通信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之一,也是其中最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部分。然而,作为这个系统代表的航天测控网,却始终贯穿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过程。

  于志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经过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飞行试验,证实了其技术指标先进、操作管理便捷,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载人航天工程以及未来航天飞行器测控的要求。

  于志坚向记者介绍,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以来,近两年的时间里,广大科技人员根据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运行且空间实验任务增多的特点,对系统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和完善,以满足任务需求。

  于志坚表示,测控通信系统和大家所熟悉的运载

火箭系统、飞船系统等不一样。飞船和运载火箭是每次任务都要研制一艘飞船或一发火箭,而测控通信系统则是一次设计建设、长期使用以及进行多种任务支持的系统。按照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自系统建设好后,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到15年。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测控通信系统的建设定位就是满足多人多天运行,也就是说,我国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早已把工作做在了前面,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乃至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运行,整个大的测控通信系统都是一致的。

  航天测控通信的总体方案设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像航天发射或是指挥控制那样引人瞩目。但是,为了迎接神舟六号回家,测控通信系统的幕后英雄们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默默付出着。

  (责任编辑:杨凯旋)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