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航天员试验骨细胞 为人类太空生存奠定基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03:53 新京报 | |||||||||
本报综合报道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一次实现真正有人参与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中参与完成多项试验。 而事实上,我国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空间应用试验。到目前,通讯卫星、太空蔬菜等空间技术成果产品,已经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航天员开展功效学和医学试验 从10月12日神六发射升空后,到昨晚,两位航天员进行了舱内压力服和工作服的更换、航天服气密性检查等在轨操作,先后开展了在轨试验、功效学评价试验等一系列重要科学实验活动。 神六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介绍,“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的重要区别是要在轨道舱里开展一些有人参与的科学试验。这些试验一是开展一些功效学方面的实验,获得人在失重环境下的运动规律、(力)的表现特性等数据,为下一步设计空间站提供重要依据;另外是一些医学方面的实验,包括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来揭示失重环境下人的生理心理上的一些特点,这为人类将来最终在太空生存的航天医学研究奠定基矗 据悉,神六航天员将带一些心肌细胞和骨细胞在太空进行操作。 我国已应用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 目前,人类空间活动的科研成果已经在改善着人类的生活。例如卫星使人类预先知道自然灾害,提高了生活的安全性;通信卫星把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等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学院院士胡文瑞介绍,在环境保护、交通、建筑等方面,今天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空间技术成果的应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上试验成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太阳和地球紫外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等多项成果,已经开始应用。 而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太空育种试验产品,已经摆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声音 猪精液并未载上神六 有关人员称神六搭载物审批非常严格,未搭载商业物品 本报讯(记者 公冶祥波)神六发射前,曾有消息称,在其搭载的物品中包含猪精液、鸡蛋、茶叶等物品。但昨日,曾参与“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物品项目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向记者证实,在神六搭载的物品当中肯定没有这些物品。其称,搭载物以科学试验品和纪念品为主,其中包括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但未透露搭载物品的具体名称,表示飞船安全返回后会公布于众。 10月14日11时09分,航天员费俊龙在返回舱内打开一个文件包,向地面控制中心展示搭载的物品。据了解,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并没有搭载此前媒体宣传的猪精液、巨龙画、泥土、鸡蛋、茶叶等物品。 据了解,飞船搭载物品是指飞船在搭乘航天员和为空间应用系统搭载实验设备、仪器外,搭载的一些其他物品。这些搭载物品同时起着为飞船配重和保证飞船质心的作用。搭载原则首先是不能影响飞船的技术状态和主任务,其次是要考虑飞船配重的重量、空间位置和比重需要。因此,所有搭载物品也和装船产品一样,要符合飞船的技术要求,也要与飞船一起进行一系列的地面试验和检验。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介绍,搭载试验项目的立项及搭载物品的确定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从“神舟一号”开始,每次发射都有子虚乌有的搭载物品被炒作,主要是一些商家等借航天热搭车壮名,卖门面,提高知名度。严格意义上讲,神舟飞船是不允许进行商业搭载的。猪精液的厂家之前曾表示过搭载意愿,但被他们回绝,鸡蛋在“神舟一号”搭载后便未被搭载,这些物品在当初论证审批时都没有看到过。但他没有透露这次具体搭载的物品,称飞船安全返回后会公布于众。 人类最终将移民太空 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认为人类空间活动正在改善生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孙彦新)对于人类近半个世纪的空间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学院院士胡文瑞认为,有的已经用于改善人类生活,有的将在不远的将来体现到百姓生活中。 胡文瑞介绍,目前人类能力所及的空间科学大致可分成五类:空间天文、空间物理、月球和深空探测、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即便是与百姓生活尚有距离的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其成果一旦应用,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将难以估计。 胡文瑞举例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人们现在只能知道某种蛋白质的功能,却不能了解它的结构。而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蛋白质可以生长出很大的晶体,可以用来进行结构分析。如果应用到制药上,每分析成功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就会生产出一个新产品。空间环境下研究蛋白质,将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空间培养出的细胞和组织,没有了重力的干扰实现了三维生长,其成果可能用来改变人类健康状况,解决食品、医药等问题,大大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胡文瑞说,人类探索太空最终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从太空中获取能源和资源,二是必要时向太空移民,“这个目标虽然还比较遥远,但总有一天会实现。” ■解惑 为何以种子和细胞作为试验物? 1 由于太空的特殊环境,种子会受到微重力和太空高能量辐射的影响,而发生遗传基因的变异。通过对这些变异种子进行选优及筛选,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 同时,由于现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状况不佳,野生植物的品种日益减少,利用杂交水稻这样的传统方法来改良农作物品种的路子越来越窄,因此,通过太空育种来改良农作物品种及培育新品种,也是培育优良种子品种的有效途径。 2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微重力环境对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光合作用,植物生长、代谢、繁殖以及细胞衰老都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家利用微重力对细胞生长、代谢、生物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采用双向层流薄膜透析培养方法,在太空中对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较高密度、较大容量的培养。 (据新华社) ■成果 空间应用产品能跟踪鱼群 我国空间应用成果填补100多项国内空白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孙彦新 田兆运)以载人航天工程为平台的空间应用,目前已经有100多项成果填补国家空白,取得了一系列空间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相关技术领域的飞跃发展,为今后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矗 在目前人类能力所及的空间科学五大领域中,除月球和深空探测正在筹划外,其他如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我国都有涉及,并有自己的独特成果。 在地球系统科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神舟三号”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神舟四号”上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类似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产品,我国的这台是世界上的第三个,目前对海洋污染的观测数据已经被国家海洋局处理应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则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能力,能够看到海洋的物产情况,哪个地方有鱼群,鱼群大致有多大都能判断。 在生命科学方面共进行了蛋白质晶体生长、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生物培养等五大类试验;在空间物理领域的材料学方面进行了金属合金的生长、玻璃陶瓷类材料的凝固、对材料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观测等三大类试验。我国是少数几个能够开展此类试验的国家之一。 太空茄子走入寻常人家 11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产生近1200个品种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陈辉 吴登峰)据中国宇航协会专家透露,我国利用自己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飞船育种搭载试验的品种共有近1200个,许多品种已经广泛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口的太空茄子、黄瓜、番茄,已经摆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了11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其中利用返回式卫星试验品种998个,利用神舟号飞船试验品种200多个。试验品种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花卉、草类、菌类、经济昆虫等,其中粮油作物占47%,蔬菜作物占18%,其余为草类、花卉、菌类等品种。 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使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大量的太空试验表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变异稳定、变异快等诸多优点。变异主要表现为营养成分变异、抗病变异、抗旱变异、果形变异、粒形变异等,据试验统计,航天育种变异率可达4%以上。我国已经试验成功的农作物变异有油菜角果变异、红小豆角果变异、白莲莲蓬变异、黄瓜果形变异、小麦生育期变异等。 我国航天育种试验可利用的变异品种达到40%,目前已培育出50多个新品种,正在培育的品种达200多个。 据中国宇航协会专家介绍,我国在航天诱变育种试验研究和植物的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机理研究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