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CCTV4神六特别报道:专访着陆场系统总指挥侯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10:58 CCTV4

  CCTV4神六特别报道播出节目《航天人生:专访着陆场系统总指挥侯鹰》,以下为节目内容。

  侯鹰,1959年5月出生于沈阳市,1979年进入重庆通信学院无线电通信专业学习,1985年调入总装测控所,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

  (一)

  2003年10月16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失去了昔日的宁静。当乳白色的晨曦开始涂抹广阔平坦的草原时,搜索救援回收部队的所有车辆和人员已经各就各位,直升机在预定空域盘旋待命。地面与空中拉起了一张搜寻之网,等待着“神舟”五号飞船的归来。

  6时许,新疆和田测量站报告,“神舟”五号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6时23分,伴随着着陆缓冲

发动机的轰鸣声,“神舟”五号返回舱降落在主着陆场预定点。负责搜索救援的直升机几乎同时到达,前后只差半分钟。

  舱落人到!此时,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脖子上挂着两块秒表、已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侯鹰眼睛湿润了,这是他和同伴们朝思暮想的完美结果!为了这个完美的结果,他们付出了10年青春岁月,走过了艰辛而又漫长的路。

  [记者]:

  一般来说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以后,首先是发射系统,发射场包括火箭已经开始起动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

  [侯鹰]:

  这个时候作为着陆场系统来讲是“921”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自始至终从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就要准备地这样一个工作领域。因为我们作为着陆场系统有几大任务,一个是飞船正常返回,返回到主着陆场,或者是这次新起用的副着陆场,作为气象备降场,我们要对航天员实施救援和返回舱的回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记者]:

  有些系统已经庆祝成功的时候,你们的事还没完,甚至还刚刚开始。

  [侯鹰]:

  对,另外我们在火箭升空,如果是上升段出现问题,我们在火箭上升段的路上和海上设置了若干个应急救生区,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实施紧急的应急救生。

  [记者]:

  我相信这个工作还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实验,特别是您与责任重大的系统,压力很大。特别是在真五发射的时候,升空以后,21个小时之内当时您是怎么过的?

  [侯鹰]:

  神五发射以后,作为着陆场系统来讲,应该是关注每一圈次的飞行状况,同时地面上要做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所以几乎每一圈次我都在这个指挥大厅,过一圈划一圈,基本上是这么过来的。

  [记者]:

  一直是绷着这根弦?

  [侯鹰]:

  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

  随时还要想到一旦出了问题怎么办?

  [侯鹰]:

  没错。

  [记者]:

  会想吗?

  [侯鹰]:

  会想,这些工作是事先要想到并做出方案来的。

  [记者]:

  一定要想失败吗?

  [侯鹰]:

  要想。所以这次我们也总结了神五任务的经验,神五任务的时候,我们在搜救的组织指挥这方面没有更多的现代化的手段,方案是放在脑子里面的,或者是纸面上的,这样的话,一旦出现问题紧急情况想反映很快,又要做到很准确,很周密是比较难的。所以这次着陆场系统专门组织系统上的机组人员,我们共同开发了一个飞船应急返回的组织指挥的幅度决策系统,开发了这么一个软件,目前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做这个工作。这样一个系统就能够把我们所有的应急方案和飞船的飞行状态,和着陆点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我们才敢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比较准确地判断和比较周密的方案。我们在这方面改变了神五任务,主要靠纸面上的方案,靠我们预先想的这种状态下来决策。这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记者]:

  神五的时候,弦绷了14圈,绷了整整24个小时。整整一天的时间,你是怎么释放这种绷紧的弦的?一旦成功以后。

  [侯鹰]:

  成功了以后好象什么疲劳都没有了,因为感觉到我们作为国家载人航天取得了这样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确确实实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觉到非常自豪,非常地高兴,也很兴奋,所以那种状态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那些疲劳也都没有了。

  (二)

  要为航天员铺设一条安全回家的路,首先必须确定最佳主、副着陆场和上升段陆上应急救生区、上升段海上应急溅落海域和运行段应急返回着陆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域寻找一块具备各种有利因素的场地作为着陆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者]:

  主着陆场的系统这次不管是神一到神五,主着陆场都选择在内蒙的“四子王旗”,这个“四子王旗”的条件是什么?

  [侯鹰]:

  “四子王旗”的条件就是它根据飞船轨道的设计,可以连续两个圈次都可以返回到主着陆场。第二,主着陆场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它的地形地貌,要求主着陆场在这个区域里面高大的树木,包括密集的居民区等等这些,占的面积不能超过主着陆场的千分之一。所以这样一个要求,我们在勘察的时候就选择了“四子王旗”这个地区作为主着陆场,这个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记者]:

  我们整个国土960万平方公里,许多西北地区被“地广人稀”,这样的地方是很好找还是很难找?

  [侯鹰]:

  是这样,由于它和飞船的运行轨道相关,所以这种选择就有局限性了,主要是这个问题。

  [记者]:

  在飞船运行的轨道之内,最终确定的“四子王旗”,你们之间花了多少时间?这应该也是很艰难的选择的过程?

  [侯鹰]:

  对,从立项论证,因为我们从1992年开始做这项工作,从立项论证到勘察,前前后后大概是三年的时间,才确定了这样一个主着陆场区。

  [记者]:

  三年之内应该看了很多地方?

  [侯鹰]:

  对,包括沙漠我们都进行了实地的勘察,应该说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同时我们把我们勘察过的情况要和飞船系统一块去研究、交流,这样实施天地的统一设计来满足飞船安全着陆的条件。

  [记者]:

  跑了多少地方?走了多少公里?

  [侯鹰]:

  这就很多了,应该说是上万公里。

  [记者]:

  找到“四子王旗”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侯鹰]:

  对,因为主要有个选择,要经过比较以后,确定这个地方确实是满足飞船能够安全降落的要求,最后才确定在“四子王旗”作为主着陆场。

  (三)

  着陆场系统陆上应急救生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的选择和建设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种海况条件下打捞返回舱救援航天员的方案成了其中的难中之难,侯鹰就在这两件大事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2002年5月,侯鹰带着科技人员来到海南某海军基地,进行返回舱漂浮、航天员耐受力和搜索打捞综合试验。

  [李畅(侯鹰同事,讲述海上试验的故事)]:

  综合试验涉及方方面面,共有20多家单位参加,侯鹰担任试验总指挥。在进行综合试验的20多天里,他们每天都漂浮在海上。白天,他们将返回舱一次次地放进海里,观察返回舱在海中的自然漂浮状态、漂浮性能,计算救生船的探测距离和打捞时间。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侯鹰仍蜷缩在狭小的舱室里,写当天试验的工作总结,制订第二天试验任务的实施细则,实在困了才倒下去睡一会儿。

  返回舱如果溅落海面,航天员在漂浮的密封舱内能否坚持24小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必须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那天,他们在海上进行航天员耐受力试验。担任试验任务的训练员和医生按预定时间进入模拟返回舱不久,训练员就出现了重度晕船反应,体温迅速上升到38.5摄氏度,并开始呕吐。守候在船上的侯鹰密切关注着训练员的生理反应,随时与医生通话,并监测着他们心电图的波动。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训练员的状态逐渐趋向平稳,晕船反应渐渐消失。可是到了半夜,天气骤变,大雨倾盆而下,茫茫大海上伸手不见五指!有人提议结束试验,可这时耐受试验才进行了不到12个小时,还没有掌握航天员的耐受极限情况,如果放弃,试验就等于白做了。通过与模拟舱里的医生联系,得知训练员状态稳定,侯鹰一边做出继续试验的决定,一边紧急安排潜水员做好打捞救援的准备。

  [记者]:

  有一个海上搜救的问题,一旦落到海上怎么办?陆地上的情况已经很充分了,海上的情况事先是不是也需要做一些实际的实验?

  [侯鹰]:

  是这样。我们在海上搜救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低海况的打捞,也就是三级以下海况的打捞?

  [记者]:

  三级以下是不是意味着海面比较平静?

  [侯鹰]:

  是这样,浪高在1.5米左右,这样一个海况的环境,应该说对我们打捞是非常有利的。第二就要考虑四到六级这样的打捞,浪高在2.5米到6米甚至更高这样一种海况。比方六级海况,或六级以上海况,风力在7到8级。

  [记者]:

  六级以上的海况飞船在海面上有什么状态?

  [侯鹰]:

  应该说是还是随着浪或者是涌,非常地剧烈,这样的变化非常地剧烈。我前段时间刚刚从上海交通部救助局回来,这次我们抓住一个绝好的机会,就是找到台风的情况做了一个超高海况的打捞,当时的风力就是8到9级,来验证了一下我们高海况的打捞网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还不能完成任务。

  [记者]:

  航天员一旦落到海里面去,在一个密闭的状态下,在海里面应该是水温比较低的情况,在海上漂,应该说它的生理耐受程度有一个极限,你的搜救时间规定是多长时间必须搜救到?

  [侯鹰]:

  是这样,我们从系统设计来讲要考虑几个问题。一个是航天员的耐受时间,也就是我在海上能够营救航天员的时间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海南做了高海况打捞的耐受实验,经过这样的实验验证航天员在舱里面等待24小时应该没有问题。这是系统设计时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不可能海上有更多的打捞船,三个区,A区是955公里长,100公里宽,B区是800公里长,100公里宽,C区是360公里长,100公里宽。在这样的区域内到底雇几条船合适?这和我们搜救的探测能力是相关的。我们现在做的短波定向仪在海上的探测距离对返回藏的式微表的探测距离大概是120公里到150公里之间,这和海况是相关的,海况高了以后探测距离自然就近了,海况比较好,探测距离相对较远一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海上是布设了6条船,这也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最后才确定了这样一个能力。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满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飞向太空。在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侯鹰非常希望能到内蒙古主着陆场迎接中国首飞航天员的归来。但是,作为总设计师,他必须留在北京指控中心担负应急返回总指挥。今年神州六号的发射,侯鹰依然不能前往主着陆场,但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只是在心里默默思念着那片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神秘草原,祝愿航天员平安归来。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