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遏制教授剽窃需要制度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5:21 新桂网

  新桂网

  据10月16日《新京报》报道,《新京报》于10月14日报道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被指剽窃”一事,当日,武汉大学方面在沉默后终于做出回应——武汉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孙平表示,组织部将调查此事。

  剽窃,其实就是偷。近年,中国的教授屡屡曝出剽窃丑闻,就连国人心中学术的圣殿北大,其教授也不能幸免。从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被指剽窃一事来看,不管是“权力斗争说”,还是“利益之争说”,偷这个事实总是存在的——周教授自己也承认了,不过是用了模棱两可的话语:书中部分地方不够严谨。“不够严谨”是外交辞令,为什么不严谨呢?严谨可是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啊!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南郭先生混在300人中,装样子而不出力,竟然能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待遇,其乐融融,这也是一种偷,他偷了其他人的竽声,和教授们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从本质上看,并无二致。

  过去,我们一直抨击南郭先生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却没有探究这种行为存在的制度根源,正如我们讽刺那些剽窃的教授,却很少想到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进而从制度设计去避免这种剽窃的行为再次发生一样——顶多是对剽窃教授予以组织处罚了事。

  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是南郭先生存在的制度根源,他的儿子把制度改了,“好一一听之”,于是南郭先生就混不下去,逃跑了。俗话说,好的制度下坏人能变成好人,坏的制度下好人能变成坏人。南郭先生要想继续生存,他必须要拥有一技之长,因为制度变了。可见,要想尽量减少剽窃教授,引导教授把精力用在学术研究上,就要从制度上进行改进。

  现在评教授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出书,出科研成果,而评上了教授就能得到好待遇。这就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这种设计存在问题,出书容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难,要想尽快出书,如果没有能力,如南郭先生一样,不去刻苦学习吹竽技术,那只有偷这条路了。偷的教授名利双收,这自然会起到榜样作用———逆淘汰,不偷的要么被淘汰,要么自己出走不干。近期,声称要出走或者不再招研究生的几个教授,就是这种逆淘汰的必然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齐宣王儿子改变制度后的明显效果,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凡事宜早不宜迟,晚改不如早改。

  (王伟)

  编辑:杨东 作者:王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