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巡抚”与多数官僚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1:0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 上周末在肥闭幕的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研讨会上,来自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孔祥吉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独辟蹊径,从对刘铭传个人历史功绩入手,试图以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告诉世人:合肥土地上产生的淮系人物确实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巡抚与多数官僚不同

  孔教授说:“今天当我们聚集一堂纪念刘铭传之际,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包括刘铭传在内的淮系人物在晚清社会变革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样作用,特别是对(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继而首次以史料为证指出:最近他在《徐相国存札》中看到一封信:“……昨得刘省三急电,(台湾)危在旦夕,杞忧殆不可言。而各统帅之在上海者,花天酒地,甚堪发指……”此信中的刘省三就是刘铭传。从这些话里孔教授称:可见在保卫台湾战役中,刘铭传首当其冲,身先士卒,与当时朝廷那些隔岸观火的官僚迥然有异,而正是刘铭传领导的台湾军民浴血拼搏才赢得了台湾后来的生机。

  合肥土地产生淮系人物

  孔教授随后称:同治光绪以后,包括刘铭传在内的不少淮系将领纷纷担任封疆大吏,他们在当时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已占到相当重要地位,比如当时的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等重要职位都长期有淮系人物担任,不少淮系文人学士也十分活跃。这些人物大都出生成长在以合肥(庐州)为中心的区域,而当时这一带经济文化则十分落后。淮系人物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一般都不是科举的幸运儿,但在长期的政务实践中却产生了变革现实的强烈要求。比如在很多进士翰林还视火车为怪物时,光绪六年的刘铭传就大声疾呼修造铁路。

  淮系人物渴望变革

  孔教授指出,穷则思变在淮系人物中表现尤为突出。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他在整理清宫档案中发现,与李鸿章关系密切的翰林院官员崔国因就曾在光绪十年正式向朝廷建议效仿西方在中国设立议院。孔教授认为崔的这一思想比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早期维新家的同样想法更早,在中国近代政治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孔继而指出,崔的另一位合肥同乡、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也有过类似想法,他认为“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同样,晚清爱国名将、合肥人聂士成则曾有过将淮军建设成一支近代化军队的设想和做法。综合种种史料,孔祥吉认为:由合肥产生的淮系人物在当时的封建体制中,有过明确的改造和建设一个近代化中国的愿望,并做出重要贡献。

  (春玲 朱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