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学教师吴文聪:小学课本有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6:33 海峡都市报

  

中学教师吴文聪:小学课本有误!(图)

  吴文聪在指认他所发现的错误

  

中学教师吴文聪:小学课本有误!(图)

  《日月潭传说》一文中的差错

  N本报记者陈佳裕/林良标文/图

  本报讯泉州六中体育教师吴文聪,10月12日中午在辅导儿子吴伟杰语文课时,意外发现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3处错误。

  谁都明白一个道理,课本出差错是会误人子弟的。那么,这些课本中的差错,将通过哪些方式得到纠正呢?

  怎么读都感觉不对

  吴文聪称发现儿子语文课本有错,虽出自偶然,但却与他对语言文字的“特别敏感”不无关系。他说一般的文字,他只要一读就能感觉出好坏。

  10月12日中午的“发现”,就是被他给“读出来的”。当天中午吴文聪在家中辅导儿子吴伟杰功课,当辅导儿子上午刚上的语文课时,他让儿子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他对课文逐段朗读讲解。

  这种辅导方式,吴文聪从儿子念一年级时就开始了。据他说“效果很好”。可这回不同了:他不仅读不下去,还讲解不了其中的“段落大意”。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日月潭的传说》,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这样写道: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了。天地间黑乎乎的。大尖和水庄看到禾苗低下了头,小草弯下了腰……

  “嘿,天黑还能看见东西?”吴文聪说他打住朗读,顿生疑惑:既然天黑了,就应该是看不见东西才对,“这是生活逻辑呀”,不用说是大人,就是小孩也明白这个道理。

  吴文聪再详细看着课文读,“没错,就是这么写的”,他问儿子:“老师告诉你们有错吗?”儿子回答:没有。这下吴文聪感到自己“发现课本有问题了”,不过他还没“太当回事”,继续往下念。

  接下去是课文的第3段:大尖和水庄走呀走,走过了一座座高山峻岭,趟过了一条条大江大河……

  “这分明不对”,吴文聪边读边想:高山峻岭能“走”过吗?再说大江大河,也不可能用“趟”,就能过得了?显然这是两处“用词不当”。

  他站起身来,找到家中的大小字典、词典,高山峻岭只能用“翻越、翻过、越过”,而“趟”的字义是指“从浅水上经过”。他意识到,课文一定出错了0无意之中”,他“发现了课文中一处逻辑错误,2处用词不当”。

  学校同事也说有错

  下午,吴文聪到了学校,作为教师,他还是不大相信“课文会出差错”,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把课文抄下来,拿给单位里的同事看,结果显示“任何看到这两段文字的人,都认为其中有错”。

  在泉州六中,有语言教师作了这样的分析:汉语言有严格的语法规范,其中一个叫“动宾搭配要合适”,在“走过高山峻岭,趟过大江大河”的句子中,“高山峻岭”不能用动词“走”搭配,同理,“大江大河”也不能用“趟”搭配。

  还有别的教师这样分析道:课文内容说的是一则传说,大尖和水庄是两个神,内容上是可以跨越生活逻辑的,但是语言文字形式,却不能因为是内容跨越生活逻辑,而违背汉语言文字规范,这是一个内容与文字表达不协调的错误。

  至于“天黑还能看到东西”,一些教师同事给吴文聪这样解释:本来课文讲的是“大尖与水庄”作为神,具备在夜间也能看到东西的特殊本事,但是行文时缺乏必要的文字交代作为过渡,因此读起来就感到“逻辑不通”,而逻辑错误,同样也是汉语言文字的语法错误之一。

  还有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学阶段的课文教学,寓言、传说文体的课文,对小学生拓展想像力是有益的,但是文字表达却应十分讲究,因为毕竟都是些孩子,他们的理解力有限,如果语法错误,包括逻辑交代混乱不清,就容易给孩子造成相反的印象,误导孩子对事物的认识。

  虽然大家都认为课文有误,但吴文聪和他的同事,却不知该如何向上反映,让课文中的错误得到纠正,以便“全国正在上这一课的孩子们,都能免受误导”。

  最终,在同事的提醒下,他给本报打来新闻热线。

  小学校长表示要给学生提醒

  13日下午,吴文聪陪同记者,来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泉州圣湖小学。该校彭校长在得悉情况后表示,既是明显错误,校方将指导科任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个醒。

  在圣湖小学教室里,吴文聪从他儿子的书包中拿出语文课本,并翻到第36页。记者看到,这一课的课文标题,正是吴文聪介绍时所称的《日月潭的传说》,课文大意是讲我国台湾著名景点日月潭由来的民间传说。

  该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内容,确如吴文聪手抄件。在教室里,吴文聪再次讲述他的“发现”经过,以及“验证”过程。

  随后记者与吴文聪还找到,该小学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张教师。张老师正是吴文聪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也是10月12日教授《日月潭的传说》的科任教师。

  在教师办公室,张老师承认教学此课时,确实没有发现“其中有错”,但表示将按校长的意见,及时给学生们提个醒。不过她也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她说,天黑还能看到东西,这不能仅从生活逻辑上判断是非,理由是这是一则神话传说,“神”具备特殊功能,这是常人不难领悟的,至于“走”和“趟”,她认为也不能从字义上理解,因为既是“神”的行为,超越常人所限,也应是正常的。

  不过她同时也承认,她所说的这些是她过去的想法。她认为,即便是神话,描述的是“神”们的非凡一面,同样也要遵守汉语言文字的约束规范,更何况这样的内容出现在小学三年级课本,又未作教学提醒,确是容易误导孩子认知。

  吴文聪的困惑,其实是公众对于教科书出差错反映渠道的不知情,这一点从记者随后的调查中,已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教科书出差错谁管谁负责谁纠正,却是从吴文聪的困惑中引出的问题。很明显,人们习惯认为“教科书不会错”的观念,正经受陆续被发现有差错的事实的冲击。

  同样的,对于教科书的质量,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成为全国教材改革后,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调查:教科书出差错谁来管

  吴文聪的困惑

  吴文聪看来并不满足于对自己的孩子和所在学校的纠错。他说,“不知道全国还有多少孩子,还要被误”,但他不知道应如何做,才能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

  记者看到,吴文聪儿子所念的语文课本,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上清楚地注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字样。

  同时在课本封面上,还有一行醒目的文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显示它的应用面为全国范围的小学。

  吴文聪说他要向“全国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写信,但他不知道这个机构到底设在哪里,或挂在什么单位下,“这信就是写成,也不知往哪里寄,起码邮政编码不知如何填。”

  泉州圣湖小学的张梅珍老师也说,去年她曾发现课本一处疑问,但去年写的信,到现在还收不到回信说明。吴文聪“感到此路不通”。

  该向谁反映这事呢?向教育局,还是教育部?具体受理这类反映的又是什么科室部门?

  吴文聪说,人生病了立刻能想到医院找医生,车子坏了也立刻能想到把车交给修车厂修理,这教科书有问题,到底该找谁呢?他感到困惑。

  监管机制尚不明确?

  中小学教科书有现成的质量监管机制吗?回答是过去有,现在不明确。

  不过说到这种状态,就不能不说说一个背景——全国教材改革。泉州市教育局课改办提供的情况显示,这场全国各地陆续发起的改革,是从2002年开始的。

  改革的内容,是打破过去一套“人教(人民出版社)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改由多个出版社出版教科书,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审定后,编成目录由各省各地各校自主选用。

  这样做的好处十分明显。据泉州市教改办负责人介绍,各地各校自主选用教材,可以调动出版社精心编制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校发挥创造性,在教学上创出特色,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时,能有更加宽广的余地。

  但是这样做,改变的只是教科书的出版多元化问题,说白了,就是让各出版社都有出版教科书的权利,置它们于平等竞争之中,从而推动它们编制出更好的教科书。

  而各出版社所编教科书能否进入市场,实行的是审定制度,即准入审定,随后的教科书质量监管,就未明确该由出版社,或者“审定委”负责了。

  有关人士分析,在这场改革中,出版社是教科书市场的利益主体,相比较而言,由于竞争的需求,它会比以往更加重视教科书质量,但是同样因为它是利益主体,对于已经审定的教科书,如果没有外力监管,它也不可能或者说不会很主动,对自己已经被采用的教科书进行质量监管,这也是自然的。

  而对“审定委”来说,它负责的是教科书的市场准入,一经审定进入目录,它的使命就告完成。即使教科书有错,需要改正的是出版社,只有等到出版社提出改动,它才能重新履行“准入审定”职能。

  如此一来,在出版社、审定委、教育部门三者中,教科书的“售后服务”,教科书使用中的质量监管,就处于理论上三者都有份,而三者谁为主,谁负责的不明确状态。

  “不明确事实上等于没有”,泉州市有关教育人士认为,教科书出差错的几率的确很小,现有的机制注意力,主要放于准入,而且学校选用教材实行自主选择,这种制度的设计者,就容易疏忽了对为数极小的差错,建立起使用质量监管制度。因此这位人士认为,这个制度事实上并无明确建立。

  差错反映有4个渠道

  目前监管机制虽然不明确,但是反映教科书质量差错的渠道,据了解不仅有,而且还为数较多。

  泉州市教改办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渠道归纳起来有4个,反映情况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但最终反映到哪里,可以是出版社,也可以是“审定委”。

  这4个渠道,第一个是利用每年出版社派专家前来培训教师的机会反映。例如今年泉州市就举行69场出版社专家培训班。但是这种方式的限制之处,就在于只有受培训的教师才能提出,不仅不够及时,而且也难以确保所有发现的差错,都能通过这个渠道反映。

  第二个渠道是,平时盛市、县教育部门,都会举行一些学科业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教师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在会上提出,以便汇总后向出版社或审定委提出。

  第三个渠道是市、县两级的学科教研员,不仅他们处于教研前沿,而且他们常应邀到各出版社培训,通过这个渠道,可以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出版社,以便他们再版时修正。

  第四个渠道就是教改办,虽然这个部门负责的是教材、课程改革的行政事务,但是通过他们,可以将信息传递给教科所的教研人员,由他们向出版社反映。

  但是所有以上4个渠道,都存在同一个缺陷,即反映差错到改正的周期太长,而且即使出版社肯改,也没人弄清出版社要改教科书,是否还要经过“审定委”,如若需要,即所需时间还将更长。

  建言教材质量监管

  如何在教材改革后,对林林总总的教材实施质量监管,由谁监管呢?对于这个问题,记者也搜集到一些意见、建议,一致的部分是,应当设立一个中小学教科书质量监管机制,以便对教材审定准入机制作个对应。

  建议一,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一个专门单位,收集教材使用中的问题,然后依个例受理的方式,迅速逐级向上反映,直至教育部。

  教育局接到差错反映后,应当组织专家论证给予判明,如确定错了,应马上通知使用该教材的地区,在教学上立刻纠正,随后应当通知“审定委”,出版社再版时修正。

  建议二,各出版社要建议与使用该社教材的地区教育部门密切联系,设立出版社在各设区市的“质量监管联络员”,一旦获得差错信息,即交出版社专家确认,并给予反映者反馈意见。

  如确属差错,应通知“审定委”备案,并由“审定委”授权,迅速由出版社通知该课本使用地区学校,在教学中纠正,出版时修改。

  链接一

  泉州约有数十万小学生使用北师大版

  记者从泉州市教改办获悉,从2002年开始,泉州分3年完成了教材改革任务,目前除安溪、德化,以及南安小学一、二年级(今年停用)外,全市约有40多万名小学生,使用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实验教材。

  其中约7万人(小学3年级学生),目前正在学习《日月潭的传说》一课。

  链接二

  代表投票选用教材制受表扬

  泉州中小学教材是如何选用的呢?记者了解,泉州实行的是“代表投票选用制”。采用这一方式,据悉还受到教育部表扬,央视教育频道也作过报道。

  据介绍,代表投票选用制,要根据省教育厅印制的教育部的教材目录,由各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组成代表团,对目录内容进行选择投票,根据投票情况决定选用何种教材。

  2002年以来,泉州已举行过教材代表选用制实践3次,分别是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目前为止,只有南安市小学一、二年级,在选用北师大教材后,于今年秋季停用,改为别的出版社教材。

  链接三

  《日月潭的传说》中的“发现”将反映给出版社

  吴文聪发现的“二处用词不当,一处逻辑错误”问题,将反映给北师大出版社。

  泉州市教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一定渠道,把吴文聪反映的问题通知给北师大出版社。与此同时,泉州圣湖小学语文教师张梅珍也表示,将写信给北师大出版社反映。

  据了解,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年都会做适当修改,这是实验类教科书的特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