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不朽巴金轨迹—百年旅途中的雾雨春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1:40 北京娱乐信报
不朽巴金轨迹—百年旅途中的雾雨春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出生—26岁)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

  1909年,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李道河辞官携妻儿回家。(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0年,考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参加学生罢课、请愿活动,抗议本省军阀。

  19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主持《平民之声》,翻译俄国伽尔洵小说《信号》,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离开成都到上海,进南洋中学读书。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巴金参加抗议学生声援活动,7月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因患肺结核作罢。回到上海,与朋友合办《民众》杂志。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

  1928年,完成《灭亡》,开始翻译波兰廖·抗夫的《前夜》。12月回到上海,参加世界语协会,编辑会刊《绿光》。

  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译作颇丰。

  

  暗夜里呼唤光明

  (27岁—37岁)

  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32年,到南京、晋江、青岛、北平等地访沈从文等友人,写中篇《雨》。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写成《电》,至此《爱情三部曲》全部完成。

  1934年(30岁),《文学季刊》创刊,任编委,往返于上海、北平之间。11月到日本,寄住横滨,写第一篇童话作品《长生塔》。

  1935年,继续在横滨写作,后移居东京,无故被日本警方拘捕一夜,据此写成《人》,8月回到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爱情三部曲》引起文坛争论。

  1936年,在上海从事写作、编辑工作,开始写《春》。与黎文烈共同草拟《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0月鲁迅逝世,著文悼念,参加治丧工作。与爱国女校学生萧珊(陈蕴珍)通信并相恋。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日军偷袭上海,巴金写诗文呼唤抗日救亡,后收入《控诉集》。《呐喊》杂志创刊,巴金任发行人。11月上海沦陷,蛰居租界继续写作。

  1938年,写完《春》并出版。《爱情三部曲》合刊出版。10月广州陷落,与萧珊赴桂林,与夏衍等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1939年,偕萧珊回上海租界,闭门著述。创作长篇小说《秋》。

  1940年,《秋》出版。离上海,到昆明探望萧珊。11月到重庆,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欢迎到渝作家,有冰心、巴金、徐迟等。

  1941年,回成都探访亲友,再到昆明探望萧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文化人转移到桂林。

  

  黎明前的探求

  (38岁—44岁)

  1942年,在桂林写散文《灯》,从桂林到重庆,得知曹禺正在改编《家》为话剧。

  1943年,译完屠格涅夫的长篇《父与子》,写杂文《一个中国人的疑问》,与英国神父赖治恩就道德问题论战。在重庆,曹禺改编本《家》连演100场爆满,打破战时重庆话剧演出纪录。

  1944年,萧珊辍学到桂林协助巴金,5月二人到贵阳结婚,后到重庆安家,开始写长篇《寒夜》。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文艺界各种政治性活动。11月回上海,与郑振铎、李健吾等筹组中国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

  1946年,全家迁回上海,完成《寒夜》,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聚会,写《鲁迅先生十周年祭》。

  1947—1948年,继续编辑《文学丛刊》,编辑出版《现代长篇小说丛书》。法国明兴扎发表《巴金的生活和著作》,是最早一部系统研究巴金的专著。

  

  沉浮二十余载

  (45岁—72岁)

  1949年,赴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全国文联委员;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

  1950年,先后任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儿子小棠出生。

  1951年,写波兰见闻《奥威斯辛集中营的故事》,接待苏联作家爱伦堡、智利作家聂鲁达等。

  1952年,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写《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开城中立区》等。

  1953年,写《入朝散记》等,《文艺月报》创刊,任主编。第二次入朝体验生活。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在京参加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发言,第一次对社会、文化工作提出批评。

  1955年,主编的《文艺月报》因不转载关于批判胡风的材料,被批评为政治错误。

  1956年,当选为上海作协主席,10月14日,主持鲁迅墓迁葬仪式,并讲话。

  1957年,在京出席中国作协创作规划会议,期间与赵丹、方纪等受到毛泽东接见。与靳以同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收获》创刊。开始编辑《巴金文集》

  1958年,从姚文元在《中国青年》发文开始,以拔白旗为名的批巴运动持续了七八个月。《巴金文集》陆续出版。

  1959年,被选为上海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到苏北等地农村访问。《巴金文集》陆续出版。

  1960年,《收获》因纸张紧缺而停刊。当选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副主席。

  1961年,在成都小住,返回上海后赴日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出席各界纪念鲁迅诞辰80周年大会。

  1962—1963年,访问海南岛、广州等地,在上海文代会上作题为《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发言,当选为上海文联主席。

  1964年(60岁),到上海市郊奉贤、松江农村参观访问,旁听社员会、斗争会等活动。

  1965年,参加上海作协举办的关于《海瑞罢官》的学习会。访问越南,深入战争前线,写《美国飞贼们的下场》,《炸不断的桥》等。

  1966年赴京参加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会。在武汉受到毛泽东接见。8月,被北京来的红卫兵抄家,萧珊被打伤。

  1967年,上海文化系统举行全市批斗巴金电视大会。被遣送到松江参加劳动。

  1968—1971年,继续遭受迫害,被遣送辰山、奉贤“五七”干校等地。

  1972年,萧珊病逝,被准许留在上海。

  1973—1976年,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

  

  讲真话

  (73岁—89岁)

  1977年,恢复正常政治权利。《家》重印出版,再次畅销。

  1978年,开始为香港《大公报》写“随想录”

  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继续写《随想录》。

  1980年,在日本会见池田大作,出席一系列会议,继续写《随想录》。12月,倡议创办中国现代文学资料馆。

  1981年,到京参加茅盾追悼会。出席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被推举为代理主席,会上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继续写《随想录》。开始向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规模赠书。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继续写《随想录》。

  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上海亲自主持授勋仪式。因帕金森症到医院治疗。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送大批图书。

  1984年,上海市政协举办庆祝巴金诞辰80岁宴会。电影《寒夜》公映。继续写作《随想录》。

  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出席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典礼。继续写《随想录》。

  1986年,继续写《随想录》,《文艺报》在京举办《随想录》座谈会。校编《巴金全集》。

  1987年,返成都探亲访友,《巴金文学创作六十年》在京展出。《巴金全集》陆续出版。

  1988年,大型纪录片《巴金》在沪首映,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电视连续剧《家》、《春》、《秋》开播。

  1989年,“首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巴金译文选集》在香港、台北出版。

  1990年,获首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讲真话的书》出版。

  1991年,上海作协举行“百名作家赈灾义卖”,《随想录》、《家》、《春》、《秋》等书义卖所得悉数捐赠灾区。第二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成都举行。

  1992年,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当选为会长。《巴金影集》出版。

  1993年,发表短文《没有神》,继续编校《巴金全集》。

  

  还能拿起笔

  (90岁—95岁)

  1994年,第三届“巴金北京研讨会”在京举行,《巴金全集》第24至26卷出版,至此全部出齐。

  1995年,汇集了《随想录》以后重要作品的《再思录》出版。

  1996年,北京举行现代文学馆新馆奠基仪式,巴金发去贺词。12月,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

  1997年,冰心文学馆在福建落成,巴金题词。第四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艺奖揭晓,巴金等四人获得杰出贡献奖。

  

  “我为大家活着”

  (95岁—101岁)

  1999年,春节期间肺部严重病毒感染住院,对周围的人说“我为大家活着”。中科院命名1997WA22号小行星为“巴金星”。现代文学馆新馆竣工。

  2000年,现代文学馆新馆正式开馆。《世纪良知——巴金》出版。

  2001年,中国作协六次大会落幕,巴金连任主席,做《新世纪的祝愿》书面发言。

  2002年,庆祝《收获》创刊45周年及巴金99岁华诞,陈良宇到医院看望巴金,并转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贺。

  2003年,为庆祝巴金百岁华诞,巴金铜像在四川落成。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信报记者 刘易/整理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