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不能让“骗子越来越防不胜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2:3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让百姓每天出门之前不必为“会不会上当”而提心吊胆,这也许与某些地方的“形象工程”无关,也许并不能直接给官员的“政绩”加分、添彩,但它确实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攸关,与百姓对社会安定状态及政府形象的评价直接相关

  “骗子怎么越来越防不胜防?骗术似乎还越来越‘高明’?”近来,在旅游、就医、金融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骗子“日趋活跃”的怪现象,成了不少人街谈巷议的
话题。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有假冒银行发短信骗取储户存款的,手法狡诈,令个别储户损失惨重;有“黑车”、“黑导”猖獗,甚至在北京的一些“黑导”还有着正规公交公司的“上岗证”,在公交车站揽客,令外地游客难辨真假;还有大医院门前几乎“职业化”的“医托”,身着“制服”冒充医院工作人员行骗,患者也是抱怨不迭。

  诸如此类骗术的滋生及蔓延,无疑与百姓期待的安定、祥和的生活图景格格不入,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危及百姓的正当权益。

  实事求是地说,一直以来,各地在打击类似欺诈现象上,也是煞费苦心,专项治理活动也确实收到一定成效。据10月8日新华社报道,一场严打“医托”、“号贩子”的专项执法行动即将在全国展开,它针对的就是一些大医院门前“医托”及“号贩子”猖獗,严重破坏了医疗服务秩序,不仅使病人蒙受经济损失,还延误了疾病的诊治,卫生部等单位此次将联合执法,严惩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不法分子。我们当然期待这样的治理活动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以往的教训还是让人有几分担心:会不会当严打风头一过,骗子们即会复出而一切照旧?事实上,不少人已然对骗子的猖獗抱一种无奈:“还是自己多加小心吧。”

  “骗子怎么越来越防不胜防”心理的蔓延,值得警惕。应该说,近年来,我们各个领域法律法规在一步步健全,探索市场经济的经验在一点点积累,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在日臻完善,广大百姓的防骗心理也日渐增强。那么,所有这一切加起来,为什么最终的结果还是骗子防不胜防?我们还要拿出多少精力与成本对付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骗术?

  骗术的滋生,归根到底,在于相关制度设计尚存漏洞,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沿着这一思路反思,要铲除骗术滋生的土壤,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核心的是个认识问题,即让百姓每天出门之前不必为“会不会上当”而提心吊胆,这也许与某些地方的“形象工程”无关,也许并不能直接给官员的“政绩”加分,但它确实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攸关,与百姓对社会安定状态及政府形象的评价直接相关。所以,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官员就不可小看了百姓这种提心吊胆的心态。严格来说,能否让百姓打消这种顾虑,应该成为各级政府是否尽职尽责的重要标准,成为其政绩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安全信息,提醒公众谨访上当,类似的举措已赢得广泛好评。如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通过媒体,揭露那些冒充银行的短信诈骗套路,大大提高了公众识破相似骗术的能力。

  但更根本的,有关方面必须从某些欺诈现象反思相关改革的必要性,完善制度设计,铲除骗术滋生的土壤。以9月20日开门迎客的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为例(尽管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做法在不少国家以及我国的一些城市早已不新鲜),该中心的建立对不少外地游客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此前,他们来京要找一家正规旅行社,总要颇费周折,于是“黑车”、“黑导”应运而生。

  揭露骗术,打击不法之徒的嚣张气焰,所有有益的举措都值得尝试。不能让“骗子越来越防不胜防”的心理蔓延,在我们看来,关键看政府的决心有多大,看整治的实效有多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