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交司机停车抓贼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6:37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开门,再不开门就砸了110月17日上午8时许,一辆33路公交车行至宁夏路站时,一乘客发现手机被偷,女司机为配合警方调查停车关门半个多小时。没想到此举却惹来争议,车上一些乘客对司机的做法表示支持,但有一些乘客嫌耽误时间出现过激举动,如破口大骂、猛砸车门等。

  乘客发现手机被偷

  司机停车配合调查

  “啊,我的手机被偷了110月17日上午8时许,一辆33路公交车行驶至宁夏路站时,一女乘客突然惊呼手机不见了,要求司机不要开车门,并随即借别人手机报了警。报警后该女子又拨打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手机已关机。

  女失主表示,她在车行驶到宁夏路车站的上一站山东路车站时,发现手机还在身上,所以她猜测小偷还没将手机带下车。该车女司机李梅(化名)急忙停下车,并且没有打开车门。李梅告诉记者,她也不想耽误乘客的时间,但根据有关规定,当公交车上发生盗窃行为时,司机必须配合警方的调查,以抓住小偷。为此,她请示了33路车队的相关领导后,就没有打开车门。

  部分乘客嫌误事

  敲窗砸门又骂人

  据当时坐在车上的乘客邹晓介绍,李梅将车停下来没两分钟,车上就开始骚动起来。“一个破手机顶多就值几千元钱,犯得上这样吗?快开门让我们下去1许多乘客因担心上班迟到受罚,还有的乘客称要去谈生意、取机票,纷纷要求司机开门,有的乘客甚至对司机和女失主破口大骂。

  司机李梅告诉记者,停车大约10分钟后,一些乘客开始敲窗、砸门甚至冲到她旁边去拨弄开关,想强行把门打开。李梅一再劝说乘客,都没有效果,无奈的她先后两次打电话请示车队领导。33路车队的领导还直接通过手机与乘客通话,劝说乘客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警方的到来,但都收效甚微。到后来,有一位女乘客直接从车窗跳了下去。

  也有乘客表示支持

  “正反”两方展开争论

  在部分乘客敲窗、砸门抗议司机做法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乘客对司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据目击者邹晓介绍,当时车上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乘客主动站出来劝说大家:“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还是互相体谅配合一下吧1此话一出,另一位着急下车的女士就不乐意了:“我体谅人家,谁体谅我啊,我迟到了谁替我交罚款。”就这样,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乘客开始在车上争论了起来。

  幸亏警方及时赶来,才制止了乘客的争吵与过激行为,由于警方未发现犯罪嫌疑人,失主随警方去派出所立案。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的混乱场面平息下来,车也重新启动。

  公交车队称有规定

  司机做法完全正确

  不少乘客认为司机不该为了失主一个人的利益,就耽误整车乘客的时间。记者就此采访了33路车队的党支部书记韩志青。她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青岛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规定:发现车内有违法行为时,驾乘人员应及时报警或将车辆就近驶往公安机关处理。“我们认为司机李梅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希望乘客在这种情况下能积极配合司机,也换位思考一下,体谅失主的心情,千万不要冲动”。

  公安要出解决办法

  专家呼吁市民配合

  采访中,部分乘客也提出这样的问题:配合抓小偷可以理解,但因此带来的损失该如何补偿?“遇到类似事件耽误了上班时间,公安部门能否开具有效证明”?记者就此采访了青岛市公安局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无相应规定,但他们会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

  青岛大学社会学教授孟天运认为,在别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市民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应该采取过激行为。“如果市民都能牺牲小我,积极配合警方和司机的反扒行动,小偷也就不敢那么猖狂了”。

  本报记者王法艳

  其余乘客利益也应设法维护

  以往,公交车上发生偷盗事件后,因公交车照常上下乘客导致窃贼逃跑的事件时有发生。10月1日实施的《青岛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这一焦点问题在全国率先作出规定:乘车时乘客遇到盗抢等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情况时,驾乘人员应果断采取报警或就近驶往公安机关的紧急措施,乘客应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该条例充分维护了被盗抢乘客的利益,车上其余乘客理应遵守法规。但33路公交车上有过激行为的部分乘客似乎也有着充分的理由:我迟到咋办?我赶着拿机票;我赶着去签约……你丢了手机,损失不过几千元,我一单买卖砸了,可能损失几十万元。我的损失,谁来赔?

  遵守法规,配合公安机关办案,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公安机关是否应对车上其余乘客遵守法规给予有力的支持?如给上班迟到的乘客出示证明,以防止乘客为尽义务而给自己造成损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