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通过巴金的作品可以感受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8:43 潇湘晨报
通过巴金的作品可以感受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有些青年感觉巴金作品有些“隔”

  问:巴金的作品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有些同学并不太喜欢像《家》这一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认为读起来有点“隔”。

  答: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审美心理也和当年大不一样,年轻的同学阅读时有一些隔膜,是很自然的。属于经典的东西,对于后世的读者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它所属时代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隔膜,会对阅读形成障碍。惟其是经典,才需要不断超越理解上的“隔”,去逐步深入,触摸人类智慧的积淀,总会有所得。如果阅读
巴金之前对作品所写的社会历史背景大致有一些了解,就会消除一些隔膜。

  问:通常有一种说法,叫“鲁郭茅,巴老曹”,把巴金放到和鲁迅、郭沫若、茅盾同一等级,可见其地位是相当高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巴金对现代文学的特殊贡献?

  答: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是在上世纪30年代。巴金和茅盾、老舍构成3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如果说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主要以社会剖析见长,老舍的《骆驼祥子》等小说主要刻画了市民社会的图景,那么巴金的小说则主要创造了一个“青年世界”。巴金的作品揭露了封建旧家庭的罪恶以及青年的反抗和追求,是激情如火的青春的赞歌,在30年代撼动文坛,拥有大量青年读者。当时的热血青年很难不被巴金作品那种热情所裹挟,甚至不少人读了巴金作品后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问:巴金的作品好像比较单纯,也比较“水”,倒是容易读,但经不起咀嚼。您怎样评价巴金小说的艺术性?

  答:巴金的作品的确不算精美圆熟,特别是包括《家》在内的早期小说,不属于那种可以反复去推敲细读的作品。但其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抓住读者。可能粗一些,但更能与青年沟通。巴金后期的作品风格比较圆熟,转向深沉,如《寒夜》也是杰作。

  巴金主要是为青年写作,他是永远属于青年的。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作者:温儒敏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此文为作者与学生的对话。)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