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投资铁路,民资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9:08 解放日报

  中国铁路目前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位,称得上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然而,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不断对铁路运输提出新的需求,铁路运能依然紧张。统计显示,我国铁路运力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40%左右。为此,上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论坛”上,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表示:“真诚欢迎各类投资者参与铁路建设。”

  钱,充足

  根据去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其建设资金总需求在2万亿元左右。从今年起,铁路建设每年需要注入1200亿元的资金。而现实情况是,按照现有的铁路投资模式,每年实际建设资金仅500亿元左右,缺口700个亿。

  巨大的资金“空洞”让铁道部不得不急中求变。事实上,此前铁道部曾尝试过多种方式的融资或合作。比如,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总投资约1166亿元。其中,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1%,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地方政府则以提供建设所需土地的形式出资,而其余资金则向社会募集。然而,铁路领域目前的合资规模孝程度低、范围窄,与巨大的资金缺口相比,杯水车薪。于是,《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包括:开放铁路建设领域,意味着民营资本和外资可以通过投资参股、项目融资以及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铁路干线、支线、地方铁路建设;在铁路运输领域,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或独资设立铁路货运企业,有望参与客运经营。还可通过包租方式,经营铁路旅客列车、行李车、行包专列……

  铁路部门把引资目光瞄准非公有制经济,应该说是看得很准的。据央行统计,截至2005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13.45万亿元;有关部门的资料也显示,我国民营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曾几何时,被称为“游资”的民间资本,游走于房地产、股市、期市等领域;如今,股市疲软、房市不景气,有闲钱的投资者也一直在寻找:钱往哪儿投?

  一方面建设铁路“求钱若渴”,一方面大量游资找出路。供求真的如此契合?

  胆,不够

  事实并不如供求平衡的道理那样简单。很多企业表示,目前对投资铁路兴趣不大。上海财经大学干春晖教授认为,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除了体制性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悖于资本的本性。

  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然而铁路领域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却不高。据介绍,目前新建1公里铁路一般路段需要上千万元,特殊路段要高达上亿元。3天前,总长度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通车,这条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重中之重的铁路,整整造了4年多,一般铁路的建设周期可想而知。虽然铁道部官员透露,投资铁路建设经营能获得6%的回报率。然而,同样投资交通领域,目前高速公路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在10%以上。

  资本不能有效地产生相应效应,也是社会投资者在铁路大门外踌躇不前的原因。民间资本虽然量大,但与国有铁路的“家当”相比,仍可谓“沧海一粟”。几个亿的投资,对民企老板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投进铁路,在铁路国有资本巨大的存量和增量中,立马变得微乎其微,股权结构中占比小,自然就丧失了和国有大股东的平等话语权。这种投资规模的非对称性,决定了非公经济在投资后的可控变量太少、不可控成本太高,因此,投资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铁路系统的分配制度还不够公开和透明,也让投资企业忧虑重重。铁路部门内部的分配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交叉补贴:不同地区的铁路有的亏损、有的盈利;不同的服务领域,有的部门亏损,有的盈利。因此铁路内部会进行相对平均的再分配。作为一种政府的公共产品,政府必须为公民提供基本的交通设施。因此再分配有其合理性。然而,如果民企、外企投入了资本,却不能获得与投入相一致的报酬,那么势必会打击资本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投资高速公路可以通过收费站直接收费,因此民资更为积极。

  盼,改革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既有助于增强铁路活力,提高商业化程度,又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让百姓受益,还能让民间资本找到新的投资途径,释放积蓄已久的投资欲望。干春晖教授认为,如此“一石三鸟”的好事要真的做好,铁路部门光出台《意见》显然还不够,应该尽快出台鼓励非公经济投资铁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细则,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想让“三赢”变成现实,当务之急是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干春晖教授认为,现在的铁路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如果“政企不分”的状况不加以改变,就无法建立市场经济运营体制,透明的分配制度、运价机制等,自然也无从谈起。

  铁路系统的问题,与中国邮政有相似之处。今年7月20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中国邮政被一分为三: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不难发现,邮政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业内人士认为,铁路是否也可遵循这一思路,逐步进行改革。类似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铁路部门是否也可组建铁路监督委员会,然后铁路建设、线路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所有投身铁路的企业,不管它是原“国铁”,还是新组建的各所有制企业,一律平等竞争,共同接受监管,而且行政职能不干预具体的业务运作。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铁路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同时也具有风险孝收益稳定等优势。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决定了投资铁路具有很高的成长性;二是铁路在地域特征上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打破。投资铁路,也需要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用资本逐利的标准来衡量,投资铁路的回报确实不很高,但兴办铁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广大百姓享受现代化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捷,岂不是企业家回报社会的良机?把财产投入社会公共项目,财产就变成了财富,就能持续改进社会福利,成为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量。从这一角度看,投资铁路,考验着成功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

  王志彦 孟群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